第88頁
溫玉梅這才想到,因為女兒當初考到那麼遠的地方,丈夫擔心寶貝閨女到那頭水土不服,特意多次南下,和那邊的超市簽訂了合同,就是為了讓愛逛超市的女兒方便買到自家的產品。
祝連國在一邊看著媳婦不高興,勸慰道:「和菁菁一個學校的都是軍醫大學的學生,人家覺悟高,也不會看中咱們帶什麼東西,我們到時候帶幾包果脯過去,再請她們出來吃個飯也就是了。」
車開進了村里,兩隻貓都扒到了車窗前,祝連國將車窗降下,「咻—」「咻—」兩下,貓就都躥了出去。
外面的空氣湧入車廂內,祝連國感慨的說了一句,「還是村裡的空氣好」。
溫玉梅也跟著點頭,順手將空調關了。因為他們村綠化搞得好,還有一個湖,雖然不大,可是卻很好地調節著郝家村的溫度和濕度。
祝連國放慢車速,路上的行人看到他都會招呼一聲董事長好,每次聽到這話,溫玉梅總會揶揄地笑著看丈夫。
祝連國最開始也覺得不好意思,跟村里人提過幾次可以還叫自己祝會計,或者喊名字,可村里人覺得董事長聽著就特有范兒,好像整個村子都不一樣起來,於是反而叫的越來越歡、傳的越來越廣。
現在連家裡人都不叫他名字了,有的時候故意調侃他,叫他祝董。叫的多了,祝連國後來也就習慣了。
祝連國其實是一個沒什麼野心的人,在最開始實現了帶領村民致富的願望後,他曾經有過一段時間飄飄然,不過後來很快就清醒過來。
尤其是後來家裡老人的相繼離世,讓他更認識到世事無常,也許你努力的方向和你想要的生活並不一致。
之後他的步子就慢了下來,可是之前累積下的名聲,讓他們「郝家食品」的規模像滾雪球一般越做越大。
現如今,祝連國已經逐漸放權,只是他掌握公司的絕大多數股份,還有來自他的人脈資源,以及這些年他所積累的威信,對公司的事物,他可以說是有絕對的話語權,村里人對他也本能的信任。
村里那些年輕的一代,因為受到了比原來更好的教育,所以也漸漸成長起來,如今,有選擇去外面大城市工作的,自然也有選擇回鄉里幫忙的。不過,為了避免村里複雜的人際關係,祝連國還是特意聘請了一位名校的高材生回來擔任CEO。
那位高材生叫盧靖遠,是個湖南人,他最開始在上海念書,在校的時候就開始與人合夥創業,不到30歲就在業界打響了名聲,可沒想到,後來被合伙人坑了,身家賠了個底兒朝天。
因為他在業界的口碑不錯,所以有人就想拉他一把。得知祝連國想要招個執行長,於是就把他推薦給了祝連國。
祝連國看到履歷後同意見一面,之後發現盧靖遠人品不錯,於是就答應下來。
盧靖遠對於郝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早有耳聞,也覺得十分滿意。
可是沒想到,等他到了洮北市,就覺得自己受騙了;到了郝家村,只覺得自己太天真;等他看到郝家村的辦公樓,他發現自己就要化身為祥林嫂。
郝家村的辦公樓就是在原來村委會的基礎上建起來的,目前是郝家村的最高建築,足足有四層。
至於村委會,村子裡辦公大多都在家裡,還是後來市政統一撥款,他們又在別處建了一個。
祝連國高興地向盧靖遠介紹他們的村子,又領著他參觀辦公樓,看他臉色不太好,還以為他暈車,還熱心的建議他先去休息。
盧靖遠只覺得還是給他個痛快的好,於是強烈要求先熟悉一下公司的具體情況。
祝連國看他說的肯定,而且都30歲的人了,自己的情況自己清楚,於是也就不再強求。領著對方到了董事長辦公室,將公司的資料推給對方。
然後,然後他看到了什麼?
郝家村果品廠、高家村米麵加工廠、陸家屯高筋麵粉廠、青山鎮屠宰場、何家窪子大醬廠、四方坨子榨油廠、平安鎮豆製品加工廠……其中還有幾個飼料加工廠,林林總總幾百個,看到他抬起頭,那個一臉老實可靠的董事長還對他說:小盧,選擇咱們公司你絕對不會後悔,咱們公司規模還是很大的!
盧靖遠當時心裡只想說一句:咱們、誰跟你是咱們?可是他不能,他當時已經上了賊船,他只能硬著頭皮幹下去。
最開始那兩年,他簡直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本著負責任的態度,他了解著每個加工廠的情況,並做實地視察。
誰能想到他當時過的是什麼日子?足足有近300個廠房啊!而且各村的廠子的情況還不一樣,有些還在外省。
他們公司是主要股份持有者,各廠又有自己的村委會負責,回想起和那些村民打交道的經歷,他就恨不得回到過去,捶死自己。
盧靖遠從小在城裡長大,對於農村還真不大了解,他不明白為什麼好好的廠子沒了原材料就要把機器放在那兒接灰,為什麼工廠的工人有活會高高興興的去干,沒活沒工資也能開開心心的在家閒著。工廠只有全力運轉才會利益最大化呀?
還是後來一個村民嘀咕了一句,「恁累杆哈?自個兒給自個兒幹活,然後給自個兒發工資嗎?」
這時他才知道,原來每個工廠後面少則幾個,多則幾百的人名就是工廠的債權人,每個工廠都相當於是一個小的食品加工公司,只不過由郝家村總公司負責對外宣傳銷售等一應事宜。
祝連國在一邊看著媳婦不高興,勸慰道:「和菁菁一個學校的都是軍醫大學的學生,人家覺悟高,也不會看中咱們帶什麼東西,我們到時候帶幾包果脯過去,再請她們出來吃個飯也就是了。」
車開進了村里,兩隻貓都扒到了車窗前,祝連國將車窗降下,「咻—」「咻—」兩下,貓就都躥了出去。
外面的空氣湧入車廂內,祝連國感慨的說了一句,「還是村裡的空氣好」。
溫玉梅也跟著點頭,順手將空調關了。因為他們村綠化搞得好,還有一個湖,雖然不大,可是卻很好地調節著郝家村的溫度和濕度。
祝連國放慢車速,路上的行人看到他都會招呼一聲董事長好,每次聽到這話,溫玉梅總會揶揄地笑著看丈夫。
祝連國最開始也覺得不好意思,跟村里人提過幾次可以還叫自己祝會計,或者喊名字,可村里人覺得董事長聽著就特有范兒,好像整個村子都不一樣起來,於是反而叫的越來越歡、傳的越來越廣。
現在連家裡人都不叫他名字了,有的時候故意調侃他,叫他祝董。叫的多了,祝連國後來也就習慣了。
祝連國其實是一個沒什麼野心的人,在最開始實現了帶領村民致富的願望後,他曾經有過一段時間飄飄然,不過後來很快就清醒過來。
尤其是後來家裡老人的相繼離世,讓他更認識到世事無常,也許你努力的方向和你想要的生活並不一致。
之後他的步子就慢了下來,可是之前累積下的名聲,讓他們「郝家食品」的規模像滾雪球一般越做越大。
現如今,祝連國已經逐漸放權,只是他掌握公司的絕大多數股份,還有來自他的人脈資源,以及這些年他所積累的威信,對公司的事物,他可以說是有絕對的話語權,村里人對他也本能的信任。
村里那些年輕的一代,因為受到了比原來更好的教育,所以也漸漸成長起來,如今,有選擇去外面大城市工作的,自然也有選擇回鄉里幫忙的。不過,為了避免村里複雜的人際關係,祝連國還是特意聘請了一位名校的高材生回來擔任CEO。
那位高材生叫盧靖遠,是個湖南人,他最開始在上海念書,在校的時候就開始與人合夥創業,不到30歲就在業界打響了名聲,可沒想到,後來被合伙人坑了,身家賠了個底兒朝天。
因為他在業界的口碑不錯,所以有人就想拉他一把。得知祝連國想要招個執行長,於是就把他推薦給了祝連國。
祝連國看到履歷後同意見一面,之後發現盧靖遠人品不錯,於是就答應下來。
盧靖遠對於郝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早有耳聞,也覺得十分滿意。
可是沒想到,等他到了洮北市,就覺得自己受騙了;到了郝家村,只覺得自己太天真;等他看到郝家村的辦公樓,他發現自己就要化身為祥林嫂。
郝家村的辦公樓就是在原來村委會的基礎上建起來的,目前是郝家村的最高建築,足足有四層。
至於村委會,村子裡辦公大多都在家裡,還是後來市政統一撥款,他們又在別處建了一個。
祝連國高興地向盧靖遠介紹他們的村子,又領著他參觀辦公樓,看他臉色不太好,還以為他暈車,還熱心的建議他先去休息。
盧靖遠只覺得還是給他個痛快的好,於是強烈要求先熟悉一下公司的具體情況。
祝連國看他說的肯定,而且都30歲的人了,自己的情況自己清楚,於是也就不再強求。領著對方到了董事長辦公室,將公司的資料推給對方。
然後,然後他看到了什麼?
郝家村果品廠、高家村米麵加工廠、陸家屯高筋麵粉廠、青山鎮屠宰場、何家窪子大醬廠、四方坨子榨油廠、平安鎮豆製品加工廠……其中還有幾個飼料加工廠,林林總總幾百個,看到他抬起頭,那個一臉老實可靠的董事長還對他說:小盧,選擇咱們公司你絕對不會後悔,咱們公司規模還是很大的!
盧靖遠當時心裡只想說一句:咱們、誰跟你是咱們?可是他不能,他當時已經上了賊船,他只能硬著頭皮幹下去。
最開始那兩年,他簡直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本著負責任的態度,他了解著每個加工廠的情況,並做實地視察。
誰能想到他當時過的是什麼日子?足足有近300個廠房啊!而且各村的廠子的情況還不一樣,有些還在外省。
他們公司是主要股份持有者,各廠又有自己的村委會負責,回想起和那些村民打交道的經歷,他就恨不得回到過去,捶死自己。
盧靖遠從小在城裡長大,對於農村還真不大了解,他不明白為什麼好好的廠子沒了原材料就要把機器放在那兒接灰,為什麼工廠的工人有活會高高興興的去干,沒活沒工資也能開開心心的在家閒著。工廠只有全力運轉才會利益最大化呀?
還是後來一個村民嘀咕了一句,「恁累杆哈?自個兒給自個兒幹活,然後給自個兒發工資嗎?」
這時他才知道,原來每個工廠後面少則幾個,多則幾百的人名就是工廠的債權人,每個工廠都相當於是一個小的食品加工公司,只不過由郝家村總公司負責對外宣傳銷售等一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