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寢殿的宮燈熄得早,宮道上如今靜悄悄的,在這片漆黑靜謐里,他恍惚覺得自己好似不在人世間。

  他可能在哪飄遊,也有可能是在做夢。

  但無論是怎樣的,他都明白他只是孤身一人了。

  他以前總以為要讓兩個人之間的情意消弭,或許是要有一些轟轟烈烈的大事的。譬如陰陽相隔,譬如血海深仇。

  只是他們真的走到那一步的時候,他才發現並不是那樣。

  他和阿嫻之間如今隔著太多的人和事了,有黎民百姓,有滿朝文武,有江山社稷。

  或許還有別的什麼東西,但總歸不是情愛。

  阿嫻的手,是他放開的。

  如今,只剩他一個人,還在回頭看了。

  看那時年少。

  看歲月輕狂。

  作者有話要說:

  之後會再更新一篇番外,然後就跟大家說再見啦

  第87章 番外4

  自當年賢妃娘娘難產去世之後,聖上無心後宮,多年來後宮再無所出。

  大臣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明里暗裡沒少遞過摺子上去,不過全都換來了聖上的一聲斥責。

  譬如在朝堂上有幾分面子又說話隱晦婉轉的,聖上便會批一句若是將心思從後宮放到政事之上,大盛許是會更上一層樓。

  若是那等子偏激不懂看顏色的,聖上則會反問難道是他這個皇帝做得不夠好,才讓大臣們將希望放在了皇子身上。

  又或者有打著小算盤進言之人,免不得被聖上詰問莫非是對帝王之位別有企圖。

  若是又膽子更大的將摺子遞到了端華宮那位娘娘面前,就不僅僅是一些斥責和詰問能夠解決的。

  前幾年聖上接連著懲治了不少心懷鬼胎的官員,那雷厲風行的做派比起剛登基之時來說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

  漸漸地眾人也就歇了這番心思。

  是以在皇長子傅希安滿十歲那年的生辰宴,聖上親自授封其為太子殿下之時,眾人也並未感到意外。

  畢竟整個大盛朝只有這麼一個皇子,太子之位是早晚的事。

  傅希安再一次被秋月姑姑領著在端華宮殿內請安的時候,他已經不會像小時候那般哭鬧了。

  皇后娘娘身邊的侍女一如往日地告訴他們皇后娘娘今日身子不適,怕風寒傳給了小太子,只好怠慢了。

  秋月姑姑萬分不敢應下這怠慢之說,只是朝著寢殿的方向行了個禮,隨即退到了傅希安的身後。

  每每此時,傅希安便明白他們該走了。

  即便這殿內只有他一個主子,但他還是學著秋月姑姑的模樣,對著殿內畢恭畢敬。

  「母后身體抱恙,那兒臣不便擾了母后清淨,還望母后多多保重身子。」

  「兒臣告退。」

  殿內沒有任何回應,但他知道自己該走了。

  十歲的傅希安已經不會像小時候那樣拉著秋月姑姑的手問為何他們要來端華宮請安。

  一開始是每日都來,後來改成了初一十五,再後來每月只來一次。

  秋月姑姑總說,端華宮裡住著的是他母親最好的朋友,是這個世界上除了外祖母之外對他母親最好的人。

  一開始他不知道為什麼他有一個母親,卻還要叫旁人母后,但每次他去問秋月姑姑的時候,她總是紅著眼眶告訴他一定要聽母后的話。

  可是母后,從來都不會跟他講話。

  但母后,對他是極好的。

  他是大盛朝唯一的皇子,吃穿用度皆為上成。但他還記得很小的時候,他聽見別人在背後議論他,說要不是因為皇后娘娘難以有孕,他一個沒娘的皇子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宮殿住。

  這話他沒告訴秋月姑姑,不過沒多久之後他就看見那幾個人被母后派來的芳若姑姑狠狠地罰了一頓,她們頂著血肉模糊的後背抱著芳若姑姑的腿求姑姑饒她們一命。

  只是芳若姑姑鐵青著臉色,讓人將她們拖出了宮門。

  那之後整個宮裡的人們都不敢再悄聲議論他了。

  後來他被封為太子之後,除了學院裡的夫子們,父皇請了內閣學士來做太子太傅,教他治國之道和民生民事。

  周圍的人們也不再喚他做皇長子殿下,而是太子殿下。

  但好像只有母后對他還像往常一樣,天冷了派人來殿裡盤點過冬物資,天熱了讓人送第一批冰鑒來殿裡。

  他病了會讓太醫院的太醫們整日守著他,還讓自己身旁的姑姑一日三次地來探望病情。

  除了不來看他,母后真的是個很好的母后。

  他的名字叫做傅希安,寓意著希望國泰民安,而他的父皇景祥帝也確實做到了他希望的樣子。

  比起之前來說,如今的大盛似乎更注重民生,太傅說這或許和父皇年幼時喜好遊歷山水有關。

  他見過太多的民情,所以才總想著替黎民百姓們做些什麼。

  提起父皇,傅希安也有許多陌生的地方。

  比起他只能在宮宴上看見的母后,父皇倒是時常會來他寢宮裡看看。

  有時是檢查他的功課,有時只是來坐坐。

  傅希安在學院裡聽旁的小夥伴說過,他們的父親下值之後偶爾會帶著他們去山間打獵,或是考校他們的騎射。

  但父皇從不會和他這麼親近,他們之間並不像父子。

  在父皇的臉上,他看到的不是父慈子孝。只有懊惱和悔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