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此時已經是中午了,差不多該吃午飯的時間。寧外婆要去做飯,寧夏將她摁在沙發上坐著,而後挽起衣袖系好圍裙:「您好好歇著,這些事我來做就行。醫生交代過您要多休息的,可不能累著。」
「我不累。」寧外婆還想掙扎一下,看見寧夏一瞪眼睛她就不動了,妥協道:「行行行,我坐著。」
鄉下已經陸陸續續在安裝天然氣,寧夏所在的靜水村這邊也安裝了,不過日常做飯還是燒柴火更多。年輕人出去打工賺錢,留在村子裡生活的人都上了年紀,他們習慣了燒灶用柴鍋,天然氣反而用得不順手。
寧夏也是選擇的燒柴做飯,主要柴火鍋做出來的飯菜會更好吃。廚房裡放了一堆的柴,除了耐燒的木頭,還有曬乾的各種草料與秸稈。這種蓬鬆的乾草用來起火最是方便,打火機一點,放進灶里很快就能充分燃燒。
由於需要煮飯,寧夏往灶里添了點秸稈後就加了根耐燒的木柴進去。鍋里添水燒至沸騰,加入淘洗好的白米煮到半鬆軟的狀態。將米粒瀝起來控水,煮過大米的湯盛起來,鍋里重新添加少量的水,放入蒸架與甑子。
甑子是一種蒸飯的器具,外形跟木桶有些像,但是沒有木桶那麼大。鄉下煮飯大多是用甑子,這樣蒸出來的米飯就叫甑子飯,與在電飯煲里煮出來的米飯完全是兩種口感。
甑子飯顆粒分明,吃起來比用電飯煲這種快捷方式煮出來的更香。煮米的湯也叫米湯,粘稠米白,喝著也有一股米香味。很多城市裡住著的人,特別是年輕一輩都沒怎麼吃過甑子飯了。城裡都是用天然氣,用甑子蒸飯並不方便。
蓋上鍋蓋蒸了十幾分鐘,寧夏用筷子戳了戳蒸在甑子裡的飯,見熟了就將甑子從鍋里拿了起來,將鍋洗乾淨開始做菜。預備做兩菜一湯,炒個花椰菜、萵筍肉絲,湯就是普通的菠菜湯。
菠菜是在自家地里現摘回來的,水靈靈的又新鮮,在滾水裡燙一會兒再加點鹽就能盛起來。花椰菜是在蒸飯的期間就洗好瀝水的,切成小塊,這樣才容易炒熟。
鍋里燒熱加少許油,放幾粒花椒,將切成小段的青椒放進去炸幾秒,炸出香氣後倒入花菜翻炒。寧夏炒花菜喜歡小火干炒,不喜歡加水燜。所以炒至斷生她就盛了起來,這時候的花菜剛剛好,吃起來有些脆,又夾雜了點青椒的清香。
萵筍也是自家地里種的,寧夏拔了兩根回來,剝了外皮洗淨,與紅椒一起切成絲。肉絲也是在蒸飯期間醃好的,放了點醬油、料酒、澱粉抓勻。為了鎖住肉里的水分,吃起來的時候更細嫩,寧夏還倒了少許油進去拌勻。
兩菜一湯上桌,寧夏拿了碗筷擺好,叫寧外婆吃飯了。坐著就犯困的寧外婆打了個哈欠,洗過手坐到桌邊。寧夏給她盛了一碗飯,又拿了個碗盛湯。
寧外婆嘗了幾口她做的菜,直誇她做的不錯,就是味道太淡了。習慣了重麻重辣,這一換清淡些的口味,寧外婆就感覺少了點什麼。
寧夏好笑地看著她,搬出醫生的叮囑:「醫生說了這段時間要稍微吃清淡些,而且經常攝入重麻重辣的食物對身體不好。外婆,咱們要節制點。」
「你一回來就管著我。」寧外婆委屈地癟了癟嘴,六十七八歲、將近七十歲的人了,還跟個小孩子一樣。
儘管鬧了點小脾氣,在吃飯上寧外婆還是毫不含糊的。炒得脆生的花菜她吃,萵筍炒肉絲也吃,總之寧夏做的她沒有不愛吃的。飯後甚至抓了一把蠶豆當零食,咬得嘎嘣嘎嘣的,那牙口一點都不比年輕人差。
吃過飯沒多久,寧外婆坐在沙發上又開始打瞌睡。寧夏勸她回房間蓋著被子睡,免得著涼。開春的天氣還是泛著涼意,不經意間總容易患上感冒。
寧外婆很聽勸地回了房間,寧夏也回屋小憩了大半個小時。睡醒在床上躺了會兒,她起身穿上外套,翻出帶回來的筆記本電腦與照相機。
為了方便照顧寧外婆,這次回來寧夏沒想再離開。她是可以去大城市紮根發展,等買了房再將寧外婆接過去一起住。但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問題,這其實並不是最佳選擇。主要寧外婆習慣了鄉下這種生活,在城市裡未必能生活得開心快樂。
城市裡門一關,住了幾年樓上樓下的鄰居都未必認得全。人際關係也是比較冷漠的,彼此間少有往來。何況城市裡到處都是高樓,生活節奏也快,哪裡有鄉下住著這麼愜意?
在鄉下住了幾十年,習慣了閒來無事到鄰居家嘮嘮嗑、在地里種點菜的日子,寧外婆能夠適應城裡的生活才怪。寧夏不想強行將她帶到不熟悉的地方,便決定自己留在靜水村了。
辭職時跟同事們說的開農家樂還只是個想法,能不能成也不一定。不過寧夏打算試一試,實在不行再換條路走。當前邁出的第一步,她想先經營起屬於自己的帳號。
微博帳號是早就註冊過的,她改了個比較好記的名字,準備在這裡放上一些靜水村的風景照。在流量最大的視頻平台她也新註冊了一個帳號,打算拍點短視頻放上去。視頻內容沒有固定的,有什麼就拍什麼。
正好要出去遛狗,寧夏便拎著相機下樓。毛豆一看到寧夏就甩著尾巴,兩隻前爪立起來搭在她的身上,圍著她興奮地轉圈。
寧夏一解開繩子,毛豆就如離弦的箭般飛奔出去,躥出十幾米遠又回過頭來。見寧夏沒跟上,撒丫子折回來沖她嚶嚶,似乎是在問她怎麼這麼慢。
「我不累。」寧外婆還想掙扎一下,看見寧夏一瞪眼睛她就不動了,妥協道:「行行行,我坐著。」
鄉下已經陸陸續續在安裝天然氣,寧夏所在的靜水村這邊也安裝了,不過日常做飯還是燒柴火更多。年輕人出去打工賺錢,留在村子裡生活的人都上了年紀,他們習慣了燒灶用柴鍋,天然氣反而用得不順手。
寧夏也是選擇的燒柴做飯,主要柴火鍋做出來的飯菜會更好吃。廚房裡放了一堆的柴,除了耐燒的木頭,還有曬乾的各種草料與秸稈。這種蓬鬆的乾草用來起火最是方便,打火機一點,放進灶里很快就能充分燃燒。
由於需要煮飯,寧夏往灶里添了點秸稈後就加了根耐燒的木柴進去。鍋里添水燒至沸騰,加入淘洗好的白米煮到半鬆軟的狀態。將米粒瀝起來控水,煮過大米的湯盛起來,鍋里重新添加少量的水,放入蒸架與甑子。
甑子是一種蒸飯的器具,外形跟木桶有些像,但是沒有木桶那麼大。鄉下煮飯大多是用甑子,這樣蒸出來的米飯就叫甑子飯,與在電飯煲里煮出來的米飯完全是兩種口感。
甑子飯顆粒分明,吃起來比用電飯煲這種快捷方式煮出來的更香。煮米的湯也叫米湯,粘稠米白,喝著也有一股米香味。很多城市裡住著的人,特別是年輕一輩都沒怎麼吃過甑子飯了。城裡都是用天然氣,用甑子蒸飯並不方便。
蓋上鍋蓋蒸了十幾分鐘,寧夏用筷子戳了戳蒸在甑子裡的飯,見熟了就將甑子從鍋里拿了起來,將鍋洗乾淨開始做菜。預備做兩菜一湯,炒個花椰菜、萵筍肉絲,湯就是普通的菠菜湯。
菠菜是在自家地里現摘回來的,水靈靈的又新鮮,在滾水裡燙一會兒再加點鹽就能盛起來。花椰菜是在蒸飯的期間就洗好瀝水的,切成小塊,這樣才容易炒熟。
鍋里燒熱加少許油,放幾粒花椒,將切成小段的青椒放進去炸幾秒,炸出香氣後倒入花菜翻炒。寧夏炒花菜喜歡小火干炒,不喜歡加水燜。所以炒至斷生她就盛了起來,這時候的花菜剛剛好,吃起來有些脆,又夾雜了點青椒的清香。
萵筍也是自家地里種的,寧夏拔了兩根回來,剝了外皮洗淨,與紅椒一起切成絲。肉絲也是在蒸飯期間醃好的,放了點醬油、料酒、澱粉抓勻。為了鎖住肉里的水分,吃起來的時候更細嫩,寧夏還倒了少許油進去拌勻。
兩菜一湯上桌,寧夏拿了碗筷擺好,叫寧外婆吃飯了。坐著就犯困的寧外婆打了個哈欠,洗過手坐到桌邊。寧夏給她盛了一碗飯,又拿了個碗盛湯。
寧外婆嘗了幾口她做的菜,直誇她做的不錯,就是味道太淡了。習慣了重麻重辣,這一換清淡些的口味,寧外婆就感覺少了點什麼。
寧夏好笑地看著她,搬出醫生的叮囑:「醫生說了這段時間要稍微吃清淡些,而且經常攝入重麻重辣的食物對身體不好。外婆,咱們要節制點。」
「你一回來就管著我。」寧外婆委屈地癟了癟嘴,六十七八歲、將近七十歲的人了,還跟個小孩子一樣。
儘管鬧了點小脾氣,在吃飯上寧外婆還是毫不含糊的。炒得脆生的花菜她吃,萵筍炒肉絲也吃,總之寧夏做的她沒有不愛吃的。飯後甚至抓了一把蠶豆當零食,咬得嘎嘣嘎嘣的,那牙口一點都不比年輕人差。
吃過飯沒多久,寧外婆坐在沙發上又開始打瞌睡。寧夏勸她回房間蓋著被子睡,免得著涼。開春的天氣還是泛著涼意,不經意間總容易患上感冒。
寧外婆很聽勸地回了房間,寧夏也回屋小憩了大半個小時。睡醒在床上躺了會兒,她起身穿上外套,翻出帶回來的筆記本電腦與照相機。
為了方便照顧寧外婆,這次回來寧夏沒想再離開。她是可以去大城市紮根發展,等買了房再將寧外婆接過去一起住。但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問題,這其實並不是最佳選擇。主要寧外婆習慣了鄉下這種生活,在城市裡未必能生活得開心快樂。
城市裡門一關,住了幾年樓上樓下的鄰居都未必認得全。人際關係也是比較冷漠的,彼此間少有往來。何況城市裡到處都是高樓,生活節奏也快,哪裡有鄉下住著這麼愜意?
在鄉下住了幾十年,習慣了閒來無事到鄰居家嘮嘮嗑、在地里種點菜的日子,寧外婆能夠適應城裡的生活才怪。寧夏不想強行將她帶到不熟悉的地方,便決定自己留在靜水村了。
辭職時跟同事們說的開農家樂還只是個想法,能不能成也不一定。不過寧夏打算試一試,實在不行再換條路走。當前邁出的第一步,她想先經營起屬於自己的帳號。
微博帳號是早就註冊過的,她改了個比較好記的名字,準備在這裡放上一些靜水村的風景照。在流量最大的視頻平台她也新註冊了一個帳號,打算拍點短視頻放上去。視頻內容沒有固定的,有什麼就拍什麼。
正好要出去遛狗,寧夏便拎著相機下樓。毛豆一看到寧夏就甩著尾巴,兩隻前爪立起來搭在她的身上,圍著她興奮地轉圈。
寧夏一解開繩子,毛豆就如離弦的箭般飛奔出去,躥出十幾米遠又回過頭來。見寧夏沒跟上,撒丫子折回來沖她嚶嚶,似乎是在問她怎麼這麼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