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日子,太皇太后總會講一些事情來點撥她,次數多了,明惠郡主自然能明白意思。

  「惠兒懂了,夫妻之間要坦誠相待。」

  「不光要坦誠相待,還要互相包容,知道對方的不喜和禁忌,去避諱做一些讓他不喜或是為難的事,他若知冷知熱,自然會回以同等的包容。石頭尚有稜角,更何況是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只有彼此包容互相體諒互相心疼,才能長長久久。」

  有時聽太皇太后講的道理,明惠郡主也會好奇為何外祖母竟懂這些。

  按理說,以太皇太后的經歷,當年她和宣宗算不上伉儷情深,甚至也不算得寵,為何會懂這些夫妻的相處之道?

  這次明惠郡主沒忍住,問了出來。

  太皇太后唏噓道:「為何?大抵是外祖母年輕的時候,也曾夢想當一位男子的妻子,只可惜世事不由人,我進了宮,他遠走他鄉再未回過京城。」

  那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明惠郡主只能通過太皇太后的眼睛看出,那應該是個極美卻又極令人惋惜的故事吧。不免想到那個冤家,也許她真該改改了。

  .

  所謂門外人看門裡人總是浮想聯翩,殊不知門裡人做事沒那麼多為什麼。

  無雙對權利不熱衷是事實,她甚至沒什麼架子,而她之所以會選擇直接了當把這事告訴乾武帝,不外乎因為她這麼幹習慣了。

  有一個總是為自己事事周全的人,久了就成了習慣,她甚至不需要多想,就覺得他那麼厲害,一定會把事情辦得極好,不會有任何後顧之憂。

  而對於一個男人來說,被人這麼全心全意依賴,毫無保留的信任,是一種很奇怪的感受。這種奇怪的感受伴隨他多年,讓他每每都複雜萬分,又格外有種男人的虛榮感。

  乾武帝一直覺得當年他母妃會瘋,被人下藥其實在其次,就如同胡太妃所言,那藥並不起根本作用,只能放大人的情緒罷了。

  真正根本原因是在於他母妃和太上皇雖彼此相愛,卻並不是彼此信任,隔在他們中間的東西太多太多,他們不夠信任,又猜忌互疑太多,才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而他和她一定不會這樣。

  ......

  就如同無雙所想,乾武帝甚至不用動手,只是一句話就把整件事解決了。

  他沒把事情交給別人去辦,而是交由了李信,別的也沒說,只讓兩家打官司也好打破天也好,不准提宮裡,其他隨意。

  李信收到命令後,有一種被敲打之感,雖然陛下什麼也沒多說,但他明顯感覺到了警告——沒事不要破壞我夫妻二人的信任。

  他其實也覺得很冤枉,他承認自己多事了,可這不也是想到娘娘是自己的姨姐,怕娘娘在陛下跟前失了臉面,可轉念一想自己的身份其實也算外戚,他頓時一陣激靈。

  這也就罷,他回來還被妻子敲打了一通,小妻子只問他一句話,我若以後遇見麻煩不告訴你,你會高興?

  他當然不高興!

  李信當即明白了陛下的心情。

  ……

  有李信的出手,接下來事情就簡單多了。

  那兒媳家本就是得理不饒人,氣頭過去了,也害怕真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倒不是怕郿無暇,爛船還有三斤鐵,這人不重要,但後面有人的臉面不能妄動。

  郿家那邊見鬧大了其實也害怕,既怕遭受陛下斥責,又怕女兒被休回來了。而郿無暇夫家一見順天府主官那兒改了態度,當即明白是宮裡出手了。

  人家的態度很明顯,你們怎麼打不要緊,但不准牽扯宮裡。

  如此一來,就不得不慎重了。

  最後的結果是郿家賠了兒媳家一筆銀子,當做補償,郿無暇對流產的兒媳道歉,她夫家也沒休她,事情就這麼過去了。

  無雙知道結果後,頗有些感嘆,不過這些到底跟她沒什麼關係。

  ……

  隨著諸多伴讀的到來,西苑書房越來越熱鬧了,孩子多了難免會有些小糾葛小矛盾,幸虧都無傷大雅。

  到目前為止,皇子攏共就這麼兩個,而二皇子明顯以大皇子為馬首是瞻,人哥倆同父同母,陛下也就那麼一個皇后娘娘,大皇子是板上釘釘的未來太子,倒掃去了以往書房裡的派系之爭。

  而趙王漢王雖心裡不服氣,但這麼多年了,也沒翻出乾武帝的五指山。

  關鍵是乾武帝也不是不用他們,甚至對他們頗為看重,去北邊就給北邊的兵權,去南邊就給南邊的兵權,也不怕他們造反。

  他們日裡忙碌於為朝廷建功立業,一雪前恥,好不容易回趟京,發現自己兒子全部『叛變』了,能說什麼呢?

  只能說時不待我,我皇萬歲吧。

  ……

  春去秋來,時光如梭。

  隨著紀昜打理朝政越來越得心應手,從外表看去,他與乾武帝倒是越來越沒什麼差別了。

  自此,無雙總算明白乾武帝坑他什麼了。

  一向任勞任怨的乾武帝現在是越來越懶惰荒淫,以往是紀昜只知吃喝玩樂,現在換做了是他,任勞任怨反而變成了紀昜。

  無雙也不知紀昜有沒有反應過來,反正是不敢提醒他的。

  若是提醒他,肯定有個人饒不了自己,不如裝傻。

  閒暇之餘,她與乾武帝也討論過他的一體雙魂的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