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時民不聊生不說,還遺臭萬年。

  方緒可不想當亂臣賊子,更不想在史書上遺臭萬年,只可惜秦王根本不聽他的,反而嫌他瞻前顧後,所以他才會直接倒戈。

  說是為了女兒,不過是文人一貫的謙虛,不好標榜自己如何忠君愛國。

  顯然這點子謙虛被太和帝領悟到了,其他朝中大臣也領悟到了,因此方緒這一次非但沒被牽連,反而風評直升,連坊間都流傳著方尚書大義滅親的事跡。

  秦王妃自然也被允許和離歸家,方家算是秦王一系中,唯一能夠全身而退的。

  最慘的要數孫貴妃和孫家,孫貴妃直接被貶為了庶人,幽禁冷宮,孫家成年男丁一律被斬首,未成年的男丁和女眷則被流放。

  這其中還有個人得以脫出生天,回了本家,那就是郿無暇。

  下面辦差的人也不是傻子,一查名冊,這武鄉侯世子妃竟然是太子殿下的大姨子,自然不敢隨意處置,忙往太子府遞話。

  其實郿無暇這一年多來也不是沒幫魏王辦事,她忌憚著解藥控於旁人之手,魏王派人與她私下聯繫,她沒少給魏王遞消息。

  再加上饒是她自詡智謀過人,卻陷於孫家這種不講理的蠻橫之家。

  尤其是武鄉侯夫人,此人完全詮釋了什麼是一切陰謀詭計,都打不過蠻不講理和不要臉皮,又有個婆婆的身份天然壓制,郿無暇被欺負得很慘,自然深恨孫家人,巴不得他們能倒霉。

  所以魏王也沒為難她,讓人放了她歸家。

  至於秦王和武定侯。

  范家的下場和孫家是一個樣,其實范家也是蠢,但凡他們能沉得住氣一些。他們是得罪了太和帝沒錯,但皇帝處置功臣也需要理由,太和帝不可能把內里齟齬公之於眾,只要范家能保持低調,老老實實不犯事,短時間內太和帝還真沒辦法處置他們,偏偏他們上躥下跳不安分,還和秦王一拍即合。

  范家和秦王一拍即合自然不是為了晉王,打從晉王混淆皇家血脈的罪名定下,他就註定無翻身之日,范家不過為了自保。

  只可惜這個代價付的有些大,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倒是秦王,當日紀昜沒殺他,太和帝也沒殺他,而是和晉王一樣,被幽禁了起來。不過據說秦王受的傷有些重,人是沒死,但至少要養傷一兩年。

  .

  這一場犯上作亂,讓朝堂的形勢變得詭異起來。

  吳丞相和李尚書李瞻罕見得低調,相反方緒這個賣了女婿的人,格外高調,行走之間身邊都是圍著好幾個大臣。

  三司使柳茂銓與手下之人閒談,感嘆老臣不愧是老臣,一個個都雞賊著呢,為何人家能多年來一直屹立朝堂不倒?這就是原因!

  還有人私下說方大人最近未免高調了些,柳茂銓也只笑不語。

  看看方緒的高調,再看看吳渭中和李瞻的低調,就能明白怎麼回事了。人家這可是奉旨高調,旁人可比不得。

  ……

  洋洋灑灑又到了春花三月,太和帝再提禪位之事。

  這一次朝中大臣們還是反對,但反對得似乎沒有之前那麼堅決了。如是往來三回,太和帝終於定下禪位之事,並將要傳位給太子的消息曉諭天下。

  之後一個月里,都是朝中以及各地大臣上書對陛下表達依依不捨之情,與此同時禮部等各處都已開始著手起新帝即位之事,以及太上皇禪位後如何安置之事。

  這兩件事都是大事,尤其大梁以孝治天下,群臣暗中有不少人猜測陛下禪位後,是還居住在蓬萊殿,還是另遷他處?

  從表面看只是一個住處,不用計較太多,實際上意思可多了。

  歷朝歷代以來,禪位的皇帝都是極少極少的,大多數都是把著權柄,至死才放手。禪位了,是只把位置讓出來,還是連皇帝權柄都讓出來?

  這些從細枝末節就能體現出來,例如遷不遷宮。

  太和帝很快就給出他的決定,禪位後他要移居西苑,後宮嬪妃也跟他一起移居西苑,就不和新帝擠了。

  這是太和帝原話。

  本來太后不用移居的,但太后想了想,說後宮嬪妃都去了西苑,她一個人住在慈寧宮也寂寞,索性跟著太和帝一同移居去西苑住幾日。

  說是住幾日,其實都明白是怎麼回事,這是在全新帝的顏面,也避免新帝被人議論『怎麼,你一即位,親爹和祖母都搬走了,是不是你不孝』之類的毀譽之言。

  先是登基大典,再是封后大典。

  雖封后詔書早就下了,但封后大典要在登基大典後才能舉行,光登基大典就籌備了一個多月。這期間新帝先搬到了紫宸殿居住,無雙還住在原太子府中。

  這本是她和魏王商量好的,到底二人對如今的宮裡還有些不放心,沒經過整頓,誰也不知暗中還有多少釘子,魏王並不想讓無雙和孩子冒險。

  可皇家的繁文縟節實在太瑣碎,一個登基大典就搞了一個多月,再是籌備封后大典,弄完了還要給太上皇太皇太后太妃們遷宮,那要等到幾時?

  總之,紀昜抗議得厲害,魏王也覺得忙完朝政與各種事瑣碎之事後,回到寢殿冷冰冰空蕩蕩的。

  開始是紀昜假傳他的口諭,偷偷讓人晚上把無雙接到紫宸殿。

  如是幾次後,索性把人挪了進來,不光無雙進來了,祚兒也來了,同時還帶了一大堆的侍女和內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