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這件事少有人知,卻是藏在太和帝內心深處的一根刺。

  也所以魏王只是簡短几句話,就讓太和帝想了很多。

  「你懷疑晉王來歷,覺得是和安王有關?」

  太和帝說得還算含蓄,若是不含蓄的,大概就是你懷疑晉王不是朕的種,是安王的種?

  「若是無關,為何兩個和安王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宮人,竟會同去照顧一個剛出生的嬰孩?一個可以說是巧合,兩個還能算是巧合?」

  即使不說這些巧合,晉王剛回宮時的表現,也驚詫了許多人,這其中也包含了太和帝。

  大概就是你覺得他平平無奇,誰知他讓你一再詫異。

  一次詫異兩次詫異……當年晉王回宮後,為了站穩腳跟,可是在人前展現出不同一般的天資,讓人們都感嘆奕皇子竟如此聰慧過人,

  尤其是那些文臣。

  晉王為何身邊能聚集一群文臣,對他推崇至極?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從晉王十多歲就對他十分推崇的,晉王的才名也是從此時就打下的。

  可此事若是細想,就會讓人有一種突兀之感,一個行宮的老太監何德何能能教出這樣的神童?

  太和帝生為皇帝,坐擁遼闊江山,見過聽說過很多所謂的神童,這些神童從不會出身普通農戶家,多是望族世家名門之後,多是在極少時,就有家中長輩作為引導,為其啟蒙,聽、讀、看的多,才能小小年紀就能吟詩作賦,通背四書五經。

  一個只在內書堂學過幾個字的老太監,絕不可能把幼年時的晉王教成那樣,不過當時晉王也給出理由,說他會讀書識字後,就經常往行宮的藏書閣里跑。

  這些事當時不顯,但也說了,凡事經不起猜疑經不起細想,一旦細想就會覺得處處都是疑點。

  「還有武定侯。若兒臣了解無誤,當年武定侯和安王的關係極好,安王死時,武定侯大慟,還病了一陣子。」

  太和帝失態一動,手旁的筷子被撞落了。

  聽見聲響,馮喜忙快步走了進來,「殿下……」

  太和帝站起來道:「把這些撤了。朕和魏王去書房說話,不用讓人跟過來。」

  ……

  所以說,有些事是經不起細想的。

  太和帝當年用武定侯,何嘗不是因為武定侯和安王關係極好,有安王給他作保。

  當年初登基的他,帝位尚未坐穩,卻外有西境之禍,內還有諸王遺留的黨羽為他添堵生難,他苦於手中無放心武將可用,正發愁時,安王為他薦了武定侯。

  可以這麼說,武定侯就是這麼才崛起的,後來更一舉成了太和帝的心腹,並提督了五軍營。

  一去這麼多年過去,太和帝以為武定侯是把女兒嫁給晉王后,才慢慢生了異心。如今看來,倒是他想錯了,也許人家一開始就存著異心?

  太和帝甚至想到當年武定侯要把女兒嫁給晉王時的情形。

  當時武定侯來找他,說女兒不懂事,對晉王一見傾心,他才厚著臉皮來找陛下,太和帝當時並未多想,還當是小女兒家的事。

  「你怎會查到安王頭上?」太和帝有些艱澀道,「難道是……」

  其實魏王今日直接來找太和帝說這些,並不明智。

  所謂天家無父子,並不是說說而已,父疑子,子疑父,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通過晉王之事就能看出太和帝對親兒子們的態度,與其說是父子,不如說更像君臣。

  可之前也說了,連馮喜都低估了魏王和太和帝的相處模式,這種模式其實並不是魏王所為,恰恰是紀昜的意見。

  當初回京的第一日見到太和帝後,紀昜就與魏王說,你這麼跟他相處不成,你應該怎麼怎麼做。

  實際上紀昜教的沒錯,兒子對父親就應該是有什麼就說什麼,雖然被魏王執行時打了些折,但也讓太和帝宛如重回到魏王幼年時期,那個兒子還跟父皇很親密無間的時候。

  「那次有人在慈寧宮動手腳,兒子就猜疑上了。當日兒子把王妃託付於太后,就是斷定後宮無人敢在慈寧宮下手,誰知卻被狠狠地打臉。但這恰恰也透露出一種訊息,動手之人乃狂悖之輩,不然何至於膽大包天,還敢明著栽贓陷害給常明惠?

  「明知常明惠乃太后逆鱗,還敢如此動手,說明她從沒有把太后放進眼裡,她也並不在意事發後,太后會不會震怒,會不會查到自己身上,顯然這不是後宮嬪妃所為。既然不是後宮嬪妃,他們幾人不借用後宮嬪妃之手,不可能把手伸到慈寧宮,所以……」

  所以魏王猜到局外人的身上。

  當然這是太和帝順著話想的,他還在想,既然是局外人,又能如此輕易在太后宮裡動手,必然是經常出入慈寧宮,並對慈寧宮十分了解才是。

  那麼會是誰呢?

  一直和太后交好的胡太妃不免進入眼中。

  其實太和帝哪裡知道,魏王是從無雙口中得知了端倪,才逆向去推去查,這番說辭不過是為了讓太和帝順著他的思路去想,以此來隱藏無雙在其中的作用。

  「再加上這種做事手法,和當年席芙之死手法極像。」

  提到當年席芙之死,太和帝不免又愧疚上了心頭。

  當年事情錯綜複雜,背後牽扯之人眾多,扯出哪一個,都能牽連出眾多人。再加上魏王當時發病,太和帝只顧兒子去了,實在無暇多管,就把事情直接壓了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