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了不用疼幾天才生,無雙也是拼了,明明疼得出了一身汗,她咬著牙忍了。

  疼狠了,她就找魏王/紀昜。

  「殿下怎麼還不回來,是不是宮裡絆住了?」

  宮嬤嬤就在邊上給她講,講宮裡諸多規矩,講平時宮裡中秋宴是如何擺,不光吃宴,還要賞月作詩等等。

  無雙一聽到他竟然過得這麼好,心裡就氣。

  宮嬤嬤就哄她,等王妃生了,後面宮裡還有好幾個宴,到時候都能去。其實無雙才不喜歡這些宴,她就是心裡不平衡。

  殊不知去宮裡傳信的魏王府的人已經到跟前了,但由於魏王正被一群大臣拉著敬酒,還沒把信遞過去。

  太和帝這陣子為魏王造勢,也不是白造的,陛下的意思如此明顯,下面的大臣自然心思各異。

  諸王身邊的鐵板自是不用說,這是切不開的關係。其他保持中立,或是已經有傾向,但牽扯不深的大臣,難免會動別的心思。

  太和帝一直未立太子,除了他本身不願外,最大的原因是嫡、長子不明。沒有嫡子,長子也可,可這長子不好分辨,中間有太多的官司可打。

  秦王覺得大皇子沒了,自己才是長子,可晉王卻覺得自己雖是半路回宮的,但論年紀他才是長。

  如今太和帝想越過前頭兩個封第三子,對於沒有傾向不看重私利、一心只為社稷的那些大臣們來說,陛下能定下太子,免掉多年來儲位之爭,已經讓他們燒高香了。

  當然也少不了那些看重從龍之功的人,所以魏王身邊很是聚了一群人,短短一年的時間不到,他已聚了六成以上的朝臣擁護,這個結果讓吳丞相和方尚書之流很是驚恐。

  所以說薑還是老的辣,看似自打魏王回京後,太和帝一直不顯山不露水,實際上他暗中的布置可不少,還是那種不動聲色便牽著所有人鼻子走的布置。

  可秦王等人已經離京,他們明悟過來這時也挽回不及,只能連番遞信催促諸王趕緊回來,可惜既能是把諸王支出京的差事,又哪是那麼容易辦完回來的。看似差事一眼可見,實則其中錯綜複雜,總之一時半會是回不來的。

  而吳丞相之流也只能坐視魏王風頭一日勝過一日。

  好不容易等魏王終於有了空閒,福生忙附耳把剛收到的消息說了。

  魏王當即站了起來。

  他這舉動,引來諸多人側目。

  「魏王殿下這是怎麼了?」有人問道。

  首位的太和帝也看了過來。

  魏王行禮道:「父皇,府里傳來消息,兒臣的王妃突然發作,兒臣有些放心不下,想出宮回府。」

  他這番言辭倒沒惹來異議,畢竟魏王妃即將生產,朝野內外都知道。甚至魏王提出想離席回府的要求,也未招來置喙,都知道魏王歲數已是不小,卻由於早年忙於戰事,一直未能有子嗣。

  其實有些人一直猶豫不決要不要投向魏王,很大一部分是顧慮魏王無子。大梁人歷來重子嗣,為何成家立業,成家反而放在前頭?就是為了子嗣啊。如若此番魏王妃能誕下麟兒,雖不至於主導大局,但總體來說是個好的跡象,想必投過來的人會更多。

  「你回吧。」太和帝道。

  魏王當即離席,宴還在繼續,但心思浮動的豈止是一人兩人。

  .

  以前宮中有宴,若無皇后,當是四妃主持。

  這一次卻換成了太后露面。

  之前太后雷霆萬鈞,整頓宮紀,此事也陸陸續續為京中各家知曉,很多人都猜到宮裡可能是出了什麼事,具體是什麼事,就只有部分人知道了,卻是諱莫如深,不敢隨意往外界說。

  總之,太后這一番處置,倒讓後宮的氣象一新,宮人們也少見之前的懶散和混亂。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實則暗中可是清了不少雜魚,只因清的人太多,倒讓人猜不透想不通太后到底衝著誰去的,又或是自己有沒有露餡。

  一時間人人自危,下面妃嬪都安分多了,其中又以四妃格外老實。

  在宴上坐了一會兒,太后就回慈寧宮了。

  剛回去,就聽說魏王妃發動之事,因此又讓太后憶起過年那次的事,以及這些日子存在她心中的一個疑慮。

  「哀家這大半年來整頓宮紀,也查出不少齟齬,有不少宮妃的人因此落馬,可我總覺得中間還差點什麼。」

  這個疑問太后並不是第一次提出,以她一開始的設想,會那麼對付魏王妃,又能把手伸到慈寧宮來的人,左不過就那麼幾個,其中又以四妃中有兒子的最有嫌疑。

  主要指的是孫貴妃、吳賢妃和李德妃,周淑妃眾所周知是個蠢人,倒不再其列。

  所以太后說是整頓宮紀,其實是有隱晦指向性的,因此又以這三妃損失最大。可查過來查過去,隨著時間漸漸過去,太后這種『可能下手之人並不是這三人』的感覺日漸更勝,沒有任何佐證,主要就是直覺。

  可直覺這東西,不信的人嗤之以鼻,信的人卻很信,恰恰太后就是信的人,曾經她的直覺可是幫了她很多,因此她才會一直心中藏著疑慮。

  素蘭道:「太后,您是這陣子過勞又多思慮的緣故,其實事情已經過去,您該給的態度也給了,其實用不著這麼……」

  剩下話未盡,但太后聽得懂意思,她笑著搖了搖頭道:「你不懂,只要坐在太后這個位置上一日,有些事可躲,有些事不可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