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父子倆可是武則天到唐玄宗時期的著名畫家,尤其是李思訓,他的著色山水畫「金碧輝映,為一家法」!

  這人是李唐宗室,在武則天當政時怕被弄死,早早棄官躲起來潛心畫畫,後來在武則天死後起復,最終官至大將軍,所以大夥把他稱為「大李將軍」。

  吳普瞅著這人,就想起出身趙宋宗室的趙孟頫。

  果然,越是早期,繪畫這種風雅事越是富貴人家、權貴人士的專利,沒點權勢地位的人根本玩不轉!

  吳普又瞅了瞅李思訓目前所處的時期,不錯,正好就是他躲起來畫畫、憋出「金碧輝映」技能那段日子!

  來得巧啊!

  吳普麻溜把李思訓召喚出來。

  李思訓走出來時瞧見了李治和武則天,頓時呆了呆。他是麟德年間考的進士、得的官職,當時他見過李治這位隔得不怎麼近的堂兄,也見過已經開始替李治處理朝政的武則天。

  現在這兩個人就站在他面前,可是比他要年輕許多!

  李思訓過來時已經草簽過僱傭合同,對這邊的情況也大致有了點了解,可驟然看到活生生的「二聖」時還是有點吃驚。

  君臣相見,心情都萬般複雜。

  尤其是李治夫妻倆風華正茂,自己卻已經年近四十。

  只是千載已過、世事已遷,李思訓於此時此地,也只能恭恭敬敬地給他們兩人行了一禮,稱了一聲「聖人」。

  唐時臣子都這樣稱呼皇帝。

  既然兩邊是老熟人,吳普就不多給他們介紹了,只拉著李思訓瘋狂暗示:咱博物館缺一副青綠山水畫啊!

  青綠山水畫,用色金碧輝映,非常引人注目,絕對是非常棒的室內掛飾!

  北宗始祖的親筆畫,不留一幅實在可惜了!

  大李將軍李思訓見吳普這般熱情,看了眼旁邊的武則天夫妻倆,點了點頭說道:「就是顏料可能得費點功夫。」

  吳普說道:「沒問題,包在我身上,就算找不到原汁原味的,也保證給您找到適合的替代品。」

  李思訓道:「那就沒問題了。」

  吳普領著他們三人去找杜甫這位大唐詩聖聚餐。

  杜甫不認得李思訓,他出生沒幾年李思訓就沒了。

  不過他認得給李思訓寫神道碑的書法名家李邕。

  當年杜甫和李白攜手同游齊魯之地,李邕正好在當地當官,很熱情地招待他們,叫他們題幾首詩吹捧吹捧齊魯寶地!

  當時杜甫對李邕的書法印象深刻,專門寫詩猛誇過一輪。

  《李思訓碑》正是李邕的名作之一。

  這位李邕也是個妙人,他曾經說過一句挺有名的話——

  似吾者俗,學我者死。

  吳普一點都不覺得當著本人的面提起神道碑由誰來寫有什麼不妥。

  人固有一死!

  沒什麼可避諱的!

  李思訓聽得心情挺複雜,不過得知自己的神道碑有這麼一個不錯的後生來寫,他心裡也挺滿意,笑著說道:「確實是個妙人。」

  不管書法到底寫得怎麼樣,至少能說出「似吾者俗,學我者死」這種狂傲之言的人必然不俗!

  武則天和李治看著李思訓那變來變去的複雜表情,已經確定了一件事:吳普這位不靠譜的館長不是針對他們,而是針對遇見的所有人!

  吳普當然也不會冷落了武則天兩人。

  他給武則天兩人講起他們合葬的乾陵。

  那可是唐代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帝陵。

  提到乾陵,當然得介紹赫赫有名的無字碑。

  那碑可氣派了,升龍圖雕刻得活靈活現!

  由於上頭沒有刻字,後人對此有過諸多理解,比如有認為是武則天覺得「我的功績不是言語能表達的」才命人這麼搞的,也有認為是中宗不知道該怎麼稱呼武則天這個親娘只得空著。

  各種說法沒十種也有八種!

  反正眾人的看法五花八門,傳來傳去整得玄之又玄,以至於它在宋時就已經很受矚目!

  武則天聽到自己死後立的碑竟也這樣獨特,心裡也挺高興,微笑著聽吳普繼續往下講。

  吳普就真的繼續給她講了。

  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無字碑也一樣,自從宋人發現這麼個遊覽勝地,頓時興致盎然地跑去遛彎。

  文人嘛,最愛幹的事就是到處題詩寫個「到此一游」。

  於是在宋金之際,跑去圍觀無字碑的文人墨客往來不斷,無字碑從原本的恢弘霸氣、無人敢近變成了人人都能寫兩筆的地方!

  上面題的詩文還亂七八糟,叫人不忍直視。

  這種慘無人道的題字行為,一直到清朝都還有無數人在干。

  走近一瞧,上頭那個字喲,密密麻麻的數都數不清!

  唉,這哪還能算無字碑了,分明是誰路過都能提幾個字啊!

  武則天:「…………」

  武則天幽幽地看著吳普,很疑惑這麼個人是怎麼活蹦亂跳長到這麼大的。

  吳普接收到武皇的凝視,又寬慰起武則天來:無字碑上匯聚了歷朝歷代的文字,簡直可以當一本巨型的宋元明清文字發展史來看。

  聽聽,事情頓時就變得有意義了,不比讓冷冰冰的石碑孤苦伶仃杵在那兒強得多?

  上頭不僅有漢字,還有失傳的少數民族文字來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