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話當然罵得比較狠,不過縱觀各朝各代,上位者的思想大多比較貼近荀況:孔孟都是給讀書人學的,他們要掌握的是帝王心術!

  不管怎麼樣,這都是個牛人啊。

  據傳他還曾被大名鼎鼎的稷下學宮三度評為優秀教師!

  這麼好的老師,不請他出來給大家聲情並茂地朗誦一遍他剛寫好的《勸學》實在可惜了!

  想想看!

  《勸學》,多少人曾經的噩夢!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開始,背!

  第132章

  大教育家荀況到位,吳普帶著他和朱元璋去參觀休閒區新建的圖書館,順便開個直播。

  博物館這邊抽取出來的大多都是文化人,圖書館早就在計劃之內,只不過這幾天吳普帶著其他人專注體驗各種項目,逛了幾天都沒逛到這棟核心建築。

  今天正好可以給遊客們劇透一下。

  畢竟月初吳普來了個「本日開館」,被很多人追著罵了老久的垃圾館長。

  這次吸取教訓,要提前做好宣傳預熱,方便遊客們安排好時間!

  吳普給蘇軾他們發了個方位,約他們到圖書館集合。

  他甚至打開直播間,把直播間標題改為「奇妙的約會」。

  收到開播提醒的直播間觀眾:?????

  「什麼?館長要直播撒狗糧了?」

  「說實話,館長真的有女朋友嗎?我覺得沒有吧,要不怎麼都沒露過臉。」

  「對對,只有背影照,我懷疑館長是找人擺拍的。」

  「館長,做人不要太虛榮,不丟人。」

  「傳下去,館長單身太久了,幻想和人約會。」

  吳普瞅了眼熱鬧的彈幕,決定裝作沒看見。

  這都什麼人啊,怎麼這麼見不得人好!

  他怎麼沒有女朋友了,他明明就有女朋友!

  吳普帶著荀況坐在圖書館門口的禿銀杏樹下等著人過來,順便給直播間觀眾介紹了一下身穿戰國末年服飾、正在蘭陵養老的荀況是何許人也。

  聽著吳普介紹自己三度獲得稷下學宮的好評,荀況謙虛地道:「當時比我厲害的人可不少。」他只是對人性和人心把握得比較好,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已。

  吳普有點惋惜荀況過來時手裡拿著的筆,沒有帶上珍貴的《勸學》原稿。

  「先生您知道嗎?現在學生們上學時還要背你《勸學》。」吳普說,「要不你給他們誦讀一遍,讓後世的莘莘學子也能感受到你文中深意!」

  荀況捋須說道:「也無不可。」

  吳普就讓無人機把鏡頭對準荀況。

  荀況起身站在堆著些許積雪的高大銀杏樹下,醞釀了一會,隔著時空給後世的廣大學子吟誦起自己剛剛寫完的《勸學》來。

  古人不比今人,古人書寫條件不好,字字都是斟詞酌句,一本書動不動就百萬字以上。古時大夥寫書都是斟詞酌句、言簡意賅的,比如被研究了兩千多年的《道德經》,實際上只有五千多字!

  荀況一生寫了不少著作,不過《勸學》剛寫完,哪怕原稿不在身邊,他還是把每一句都記得很清楚。他早已習慣給人授課,還是稷下學宮那種大型講堂,所以吟誦時聲音抑揚頓挫,那清越洪亮的嗓子仿佛能跨越兩千年的時空把人帶到遙遠的稷下學宮去。

  稷下學宮是什麼地方呢?那是歷史上有記錄的第一個官辦高等學府,它打破了貴族漫長的知識壟斷期——

  不管是什麼出身的學者,只要你能講出點門道來都能到稷下學宮講學,講得夠好甚至可以被封為「上大夫」,一下子就跨越階層了;不管是什麼出身的學生,只要你願意學,那你就可以來稷下學宮聽先達們講學,學到以前你聞所未聞的學問!

  稷下學宮匯聚了儒、道、法、農、兵、陰陽諸家的學者,「稷下先生」們每天除了給學生講學,還會相互辯論、相互吸納對方的長處,使得百家學說在傳承與爭論之中日趨完善與鼎盛。

  荀況不算是稷下學宮的先驅者,在他前面已經有數不清的百家學者在稷下學宮講過課,堪稱是實實在在的「百家講堂」。他們歸納總結自己的經歷、見聞與方方面面的經驗,將自己的智慧凝聚成華夏文明史上的一顆顆明珠。

  勸學!

  正是前人孜孜不倦地鑽研與思考,才有了越來越好的生活,才有了越來越豐富的文化遺產,所以作為繼任者,他們這些晚輩怎麼可以不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直播間的觀眾們聽著聽著莫名就感覺自己熱血沸騰起來——

  「為什麼我明明聽不太懂,卻還是頭皮發麻!!」

  「啊啊啊啊啊我也是,就算是對著字幕才能明白意思,聽著這朗誦我還是炸了!」

  「嗚嗚嗚嗚學!這就學!不要催了,看完這場直播我就去學!」

  「這聲音太有力量了!」

  「我怎麼感覺這位荀先生吟誦的《勸學》要比我們以前背的長很多?」

  「不是錯覺,課本只是節選而已,全文就這麼長。所以以前編課本的大佬已經手下留情了!」

  「已經錄屏,一會發給老師,以後老師講《勸學》時可以直接放一節課!(狗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