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白和戚繼光都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他。

  李白,少年任俠,劍術高手,年輕時沒事就找人擊劍,曾吹牛逼說自己手刃數位歹人。可以說是很嚮往俠士風流!

  這種理想追求在他的《俠客行》里體現得淋漓盡致: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戚繼光就更不用說,那可是戰場上廝殺過來的名將。參觀個船兒,還怕他們沒力氣?!

  吳普一想也是,這兩個人肯定都比他能打。

  想到《俠客行》開頭就夸「吳鉤霜雪明」,吳普給李白講起了歐冶子在這邊研究現代鑄劍之法的事。他說道:「過去這麼久了,他應當鑄出新劍來了,回頭我們去瞧瞧。」

  李白為了喝酒把自己家傳寶劍都給當掉了,如今他雖然買了新劍,可到底還是覺得自己還能擁有更好的劍,聽聞鑄劍祖師爺歐冶子也在這邊,立刻摩拳擦掌地說道:「那我肯定得去看看!」

  吳普見把李白勾住了,又去和戚繼光閒聊。

  主要是給戚繼光打個預防針,說同行之人里有個和尚,生得極有氣勢,少年時家裡窮得吃不上飯,不得已之下才去當了和尚;後來又趕上朝廷官逼民反,他不得不去造反,這一造,就造出了大明來!

  所以,見到和尚千萬不要慌,那是你們家明太祖!

  倍兒親切,倍兒友善!

  戚繼光:「………………」

  戚繼光差點沒把手裡的托盤摔地上。

  說曹操曹操到,一個光頭和尚恰在這時走進自助餐廳,同行的還有幾個束著發的文人!

  吳普見戚繼光呆住了,又寬慰他不要怕,他祖上據說還和朱元璋是老鄉來著,當年跟著朱元璋打過天下!老鄉見老鄉,沒什麼可慌的。

  戚繼光被吳普寬慰半天,一時都忘了最初的震驚和緊張。他上前向朱元璋問好,對上朱元璋年輕的臉龐總算是把行禮的衝動壓了下去。

  朱元璋一見戚繼光那激動的模樣,就知道這可能又是一個大明人。他見戚繼光是武將打扮,抬手拍拍戚繼光的肩膀,很是和氣地詢問:「可曾讀過書?」

  戚繼光:「…………」

  戚繼光是讀過書的,他不僅把自己的軍事經驗總結成理論寫出來,還積極參加各種官場應酬,每到要寫詩的時候他從來不怵。

  比起一般武將,他和朝中文官時打交道時要更能屈能伸得多,必要時甚至可以提供奉承討好送禮一條龍服務。只要能好好打仗,他不在意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既然是朱元璋發問,戚繼光就把自己最滿意的一首詩念給朱元璋聽,表示自己確實粗通文墨——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朱元璋聽得精神一振,被這一句「但願海波平」勾得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戚繼光詩雖然直白,卻正好擊中他的癢處!

  朱元璋激動地拍了拍戚繼光的肩膀,夸道:「好,好,好,是我們大明的好兒郎!」

  吳普讓他們先吃早飯,一會上驅逐艦上參觀時再細聊。

  想到馬上要去看大船,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進食速度。

  一行人填飽肚子就出發,馮夢龍等人的注意力都被戚繼光吸引走了,倒是沒人注意到年輕的李白。

  大夥只覺得這人長發烏黑濃密,相貌英俊出眾,身量還頗為高大,讓人不太想和他走在一起。唉,怎麼會有人年輕、瀟灑、英俊,頭還不禿!

  李白也不覺自己被冷落了,他覺得什麼東西都很新鮮,坐在車上都忍不住多看幾眼車窗外的風景。

  作為一個最喜歡遊山玩水、在古代以一己之力走遍大半個中國的旅遊達人,李白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

  等抵達驅逐艦參觀區域,展方派人過來與吳普一行人引路,來的是個年輕人,很陽光一小伙子,姓戚。

  對方熱情地表示自己也很愛讀歷史,並堅定認為祖上一定和戚繼光是親戚,要不怎麼都姓戚,還都是魯省人!

  吳普以館長身份同樣熱情地與對方握了握手,腦海里卻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上次王師兄家祖宗翻車的光輝事跡。

  這樣和名人攀親帶故很容易出事啊!

  還好,他們老吳家祖上好像沒多少一聽就很想認祖宗的人。

  真要算的話,吳道子算一個?

  很不錯,極大程度上避免了錯認祖宗的尷尬!

  就算是眼前這位小戚也比王師兄聰明很多。

  想想看,要是說直系子孫肯定很容易翻車,可要說有那麼點親戚關係,那翻車概率就大大減小了!

  吳普把小戚的說法給戚繼光講了講。

  戚繼光看向小戚的目光多了幾分審視。

  見這小戚身板兒單薄,乾的明顯是文職,戚繼光雖有些失望,卻也覺得非常奇妙。

  有幾個人能來到幾百年後親眼看看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後人?哪怕僅有那麼一點算不上親近的關係,也是許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了。

  戚繼光笑著說道:「挺好。」

  小戚是聽不懂戚繼光講話的,不過見戚繼光一副武將打扮,非常驚奇地問:「館長,這位將軍沒見過啊,他演的是誰?我看著這身甲衣似乎是明朝的。」

  吳普一臉讚許地看著小戚,不懷好意地問:「我現在可以把無人機開出來直播嗎?省得一會再介紹一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