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羲之一琢磨,發現王凝之傻到六十好幾才把自己命搞丟了,竟還算是傻人有傻福!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確實該感到安慰。

  ……才怪。

  王羲之算是看出來了,吳普這小子蔫兒壞。

  「兒孫自有兒孫福,我也管不了那麼多。」王羲之無奈嘆息。

  王羲之有七個兒子,除去早夭的長子,剩下也有六個順利成家立業了,算得上是人丁興旺。

  吳普笑了起來:「我有個師兄說他們家可能是您的後代,一會吃飯我帶您去見見他。」

  王羲之來了興致:「那我倒是要見見他了。」

  到了晚飯時間,吳普領著王羲之他們去和王師兄幾人會合。

  見到多了兩個生面孔,王師兄幾人一愣:「師弟,這兩位是?」

  吳普笑著忽悠了一下,說正好有兩個朋友在這邊,就邀他們過來一起玩兒。

  他還給王師兄介紹了王羲之和謝道韞「扮演」的是誰。

  王師兄:「…………」

  不是,他也就在飛機上提了一嘴,說「我祖上可能是王羲之」,這師弟怎麼直接給他把王羲之和謝道韞給整了出來?

  王師兄忍不住說:「年紀不太對吧,怎麼兩個人看起來年齡差不多?」

  吳普瞎忽悠:「氣質相符的人不好找,何況我們博物館選人還得有和本人相近的才藝。」

  王師兄想到每年在研究中心對面煞有介事表演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

  還真不是一般人演得出來的!

  王羲之兩人聽不懂現代漢語,不過正在熟悉吳普新給他們買的手機。

  只要切換成現代漢語,屏幕里就會讀取正進行的對話以文字形式呈現出來。

  他們想說什麼,也可以切換成私人模式讓手機讀取成文字。

  非常方便。

  王羲之和謝道韞的目光落到了王師兄身上,認真打量起這小孩的長相和氣度來。

  打量完了,王羲之還和謝道韞對視一眼,眼神里都寫著「感覺不太像」。

  主要是吧,王師兄看起來比較憨,瞧著不太符合魏晉人的審美。

  王羲之決定回頭看看這年輕人寫成什麼樣。

  王師兄可不知道兩位「疑似祖宗」給他的評價是「長得不咋像」。

  他熱情地追問:「王先生真的懂二王書法嗎?我們五百年前會不會是一家?」

  王羲之心道不會,按照吳普的說法,他們至少得隔了一千六百多年。

  相隔老遠了。

  五百多年怎麼會是一家?

  王羲之笑了笑,拿著手機和王師兄曲折對話:「我們家祖上是琅琊王氏。」

  王師兄更激動了:「對對對,我記得我們祖上就是琅琊王氏。」

  三個王家人就這麼雞同鴨講地聊了一頓飯。

  當晚所有人好好地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吳普領著人過去和考古隊會合。

  他把李清照三人引見給領隊專家,表示這是博物館的員工,過來算是交流交流。

  如果這是魏晉墓葬或者唐宋墓葬,他們或許還能幫上點忙。

  畢竟魏晉對王羲之他們來說是「近現代」,唐宋對李清照來說也是「近現代」,總比他們這些跨越千年的人好猜。

  領隊專家表示非常歡迎。

  他們早就好奇吳普博物館那些「專家團」了。

  像蘇軾、唐寅他們這水平真要是十八線小演員,他們怎麼都沒法相信!

  雖說普通人賣字賣畫很難賣出高價,可憑他們的水平隨隨便便都能混出名氣來吧?

  怎麼可能甘心當那麼久沒名氣的十八線演員啊!

  「你們那些文物故事我們都看了,拍得很還原,也很有意思。」領隊專家笑呵呵地說,「等我們下次開交流會也去你們那邊開,到時候順便現場參觀一下你們博物館。」

  吳普說道:「歡迎之至,您提前和我說一聲,我給您備票,您到時候把名單給我就成了。」

  兩邊友好地交流完畢,領隊專家給吳普介紹了一下目前的挖掘情況。

  他們晚到了兩天,很多東西都已經挖了出來,倒是還有個大墓沒開完,可以帶他們過去看看挖掘現場。

  吳普自然是第一時間領著人過去圍觀難得的考古一線工作。

  王師兄他們也很好奇。

  只不過等抵達領隊專家所說的那座大墓前,王師兄忽然呆住了。

  他不敢置信地看著清理出來的墓志銘。

  上面清清楚楚寫著墓主人姓名和生平。

  這個名字在史書上沒出現過,寫墓志銘的人顯然也不怎麼有名,全文寫得平平無奇,文采和流水帳差不多,主要介紹了墓里躺著什麼人、這人生前幹過什麼事。

  從碑文上看,此人本來姓黃,是中唐人士,偶然富貴,醉心書法,對王羲之的字尤其痴迷,所以把自家的黃姓改成王姓,自編族譜宣揚自己是王羲之後人。

  他甚至還讓兒孫把自己葬在王羲之墓那一帶,四捨五入等於自己葬進祖墳了。

  沉迷王羲之書法到改姓認對方當祖宗,可見是真的對自家祖宗沒什麼歸屬感!

  王師兄連蒙帶猜地辨認完那墓志銘上的記載,整個人都木了。

  吳普關心地追問:「師兄你怎麼了?」

  王師兄艱難地開口:「……這挖的好像是我們家祖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