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元璋更震驚了。

  現代社會的窮苦勞動人民,住的居然是這樣的大房子嗎?

  吳普見朱元璋一臉的不敢置信,給朱元璋講了講首都住房有多昂貴。

  他們這樣辛辛苦苦幹十年,壓根買不起茅草屋那麼大的房子,有個落腳處就不錯了!

  房價高,老闆心還黑,一天到晚忽悠說什麼「996是福報」,打工人日子難混啊!

  朱元璋聽得一愣一愣的。

  「996是什麼?」朱元璋好奇地問。

  「就是每天早上九點上班,晚上九點下班,一周得工作六天。」吳普耐心解釋,「大概就是巳時干到亥時吧。」

  朱元璋一聽,干到亥時,那是有點累人。

  可早上九點才開始幹活,不是挺晚的嗎?

  他在家時可是四五點就聽著雞鳴起床的。

  朱元璋提問:「一周有幾天?」

  吳普答:「七天。」

  朱元璋好奇:「那還有一天就不用幹活了嗎?」

  吳普:「…………」

  不愧是你,老朱!

  吳普深深地看著朱元璋,心裡覺得這傢伙要是生在現代,指不定是要當資本家的。

  不過當皇帝,能剝削的勞動力似乎更多。

  怪不得要打倒資本主義、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帝國主義,這些傢伙全都吃人不吐骨頭啊!

  吳普給朱元璋科普:「正常來說,應該是朝九晚五,一天工作八小時,一周休息兩天。」

  只可惜現在雙休的工作難找,不加班的工作更難找。

  朱元璋感慨道:「還能這麼輕鬆啊,那一個月就能有八天不幹活了?地里的莊稼能長得好嗎?」

  吳普說:「現在糧食問題不是很大,小麥、大米、玉米畝產量都能有一千多斤,低的也能有七八百,就連大豆也能畝產三四百斤。要是實在撐不住了,還能用畝產幾千斤的土豆紅薯堵堵缺口。」

  朱元璋聽得目瞪口呆:「能產這麼多嗎?」

  吳普點頭說:「是能產這麼多。」

  朱元璋情緒有些低落:「要是我們那會兒的地也能產這麼多糧就好了,這樣我爹娘就不會活活餓死。」

  吳普說:「我們現在能產這麼多也不容易。」

  吳普在心裡回憶了一下元明時期的糧食產量記載。

  宋元時期糧食畝產量不算特別高,到了明清時期農業飛速發展,巔峰時期糧食產量基本就和建國初期持平了。

  建國初期的畝產量也低得很,畝產三四百斤都算是良田。

  那會兒也鬧過饑荒,有過艱難無比的苦難歲月,農業、工業都從零開始重新發展,他們曾得到過幫助,也曾被落井下石;他們曾走過錯路,也曾咬牙苦苦堅持。

  無數人付出青春、付出血汗,甚至付出自己的性命。

  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不管理論、技術以及耕作方式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才終於讓糧食逐漸變得「不值錢」。

  一直到2006年,農民才不用再繳農業稅。

  整個九十年代,農民們每年豐收後都還得挑著新米去交公糧。

  發展這種事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凝聚著無數人的艱辛努力。

  朱元璋聽完吳普的講述,沉默了一會才贊同地說:「是不容易。」

  第47章

  老朱和始皇,是歷史上有名的工作狂。

  《史記》里說,始皇每天「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意思是始皇每天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看完一百二十斤竹簡,不批覆完不休息。

  老朱更牛逼,他一腳踹了丞相,自己親自擼袖子幹活,早上四點就起來瘋狂工作,甚至創下過八天處理一千六百份奏摺的佳績。

  想像一下自己能不能八天看完一千六百章小說且逐章發表言之有物的評論,就能知道難度有多高了。

  更可怕的是,老朱覺得自己能做到的事,你個當官的咋不能做到呢?

  是不是想來吃白飯不做事?

  所以他給大臣們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只加班不加工資。

  要知道有些人想把官當好還得私底下把手頭的工作給外包了。

  這外包僱人(請幕僚)肯定得給錢,所以官員要麼捏著鼻子自掏腰包,要麼偷偷貪污非法搞錢,要麼自己身兼多職忙猝死。

  要是選擇貪污,問題又來了:老朱對貪污那叫一個恨之入骨,誰要是敢在他手底下貪污必須死路一條。

  這是辛辛苦苦當上公務員,一算工資發現自己還要虧錢!

  貼錢打工,最為刺激。

  所以老朱這是不止自己當工作狂,還要讓滿朝文武都跟著當工作狂。

  總之一句話,不干不是大明人!

  老朱的思想就是淳樸的小農思想,心裡想的也是把大明建設成標準的小農經濟社會: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享受?什麼是享受?美好大明一天沒建成,我們一天都不能享受!

  只可惜無私奉獻是好品德,但誰都沒辦法讓每個人都甘願無私奉獻。

  當個官連基本的生活開支都沒法維持,絕對是對人性的考驗。

  眾所周知,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就好像挨過餓的人特別想暴飲暴食一樣,明朝後來的貪污腐敗幾乎是爆發性的。

  最後直接把崇禎皇帝給窮上吊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