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夥都窮,也就是趙仲湜和皇帝關係好,大部分家當本身又在南邊,這才有錢可以揮霍。

  公主剛南遷時沒什麼錢,沒怎麼猶豫就把珊瑚筆架賣給了這位侄子。

  趙仲湜十分喜愛這件珊瑚筆架,珍藏了很久,不時拿出來把玩。

  本來吳普捋關係捋得有點發愁,結果又看到有天趙仲湜又把珊瑚筆架給了自己兒子。

  這兒子排行不前不後,平時沒多大存在感,但這次他竟挑中個再嫁的孤女當續弦。

  趙仲湜想著到底是自己兒子,還是得喊過來問問話的。

  父子倆坐下一交談,吳普才知道這人是誰——

  這人是趙士程!

  他就是《釵頭鳳》故事裡的第三個人:陸游前妻的再嫁對象。

  趙士程和陸游是表親。

  陸游姨母嫁到了錢家,正好是趙士程那位姨祖母公主的兒媳。

  兩邊自然也算是連親帶故,見了面能稱兄道弟的那種。

  趙士程和陸游平日裡經常往來。

  他從陸游口中知曉他們和離的原因,心中十分惋惜。

  正好他已喪妻,左右都是要續弦的,便準備向唐家提親迎娶唐氏。

  陸游和唐氏離異的原因也著實令人唏噓。

  陸游前兩年去臨安應試,結果他年少氣盛,在應試文章里針砭時弊、痛斥奸佞誤國,和主和派大唱反調,觸怒了當時的丞相秦檜。

  最後自然是落第歸家。

  陸母這時候做主替他娶了妻。

  她妻子唐氏乃是南陵令唐意之女,父母亡故後唐氏無親無故,只能前來山陰投奔姑母。

  也就是陸游母親。

  唐氏與陸游青梅竹馬一同長大,感情一直非常好。

  這次陸游因為觸怒秦檜而科舉失意,陸母本想讓他先成家再立業。

  結果有次陸母聽到夫妻二人一起討論朝廷諸事,言語間皆是對秦檜等人的口誅筆伐。

  原來唐氏雖是女子,卻聰敏多思。

  她和陸游一樣對秦檜等主和派非常不喜,不僅不勸著陸游低頭,還時常與他一起展望朝廷何時能收復失地。

  這種主張在當時很難走科舉路子殺出重圍。

  陸母從此對唐氏越發不喜,覺得這樣下去即使陸游再去應試也沒辦法出頭。

  後來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湊到一起,陸母就決定拆了這樁自己一手促成的婚事。

  當時的讀書人講究以孝治天下,有「百善孝為先」之說。

  比如蘇軾的烏台詩案其實就和「孝」字有關。

  當時有個「新黨」李定被人扒出生母死了他沒服孝,差點把官給丟了。

  李定聲稱,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他生母。

  他生母仇氏也是個厲害人物。

  據說她先嫁了個人,生下了和尚佛印,蘇軾後來的好朋友(之一)。

  接著仇氏輾轉成了李家的妾室,生下李定後又被趕走。

  最後仇氏離開李家到了郜家,又生下個叫做郜六的女兒。郜六後來藝名蔡奴,成了有名的「粉頭」,也就是當時的名伎。

  所以說仇氏一生生了三個同母異父的孩子,三個都在正史或野史里留下了一點痕跡。

  親媽的經歷這麼豐富多彩,李定可不就是能咬死說自己不知曉仇氏就是自己生母嗎?

  這麼多年過去,李定究竟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已經無從探究。

  關鍵就在於蘇軾正好在這時候寫了首詩歌頌另一個孝子。

  蘇軾什麼人啊,當時的文壇扛把子,新作一出來連皇帝和太后都要追讀的。

  新詩一寫出來,可不就是引發一大片議論?

  舊黨紛紛拿著蘇軾這詩對著李定指指點點:你看看別人,再看看你。

  李定一聽,好你個蘇軾,你我一無怨二無仇,你居然這樣對我!

  李定當下就把這仇記下了。

  後來新黨要合夥搞蘇軾,他麻溜掏錢買了蘇軾文集、發揮自己的解讀才華賣力地找罪證,差點快把蘇軾摁死在烏台大獄裡!

  所以說,「孝道」在當時可以作為攻訐政敵的武器,想要當官的話絕對不能落下個不孝的把柄。

  要不然你文采再出眾、你辦事能力再強,也沒有出頭之日。

  陸游是個滿腔報國之心的人,從懂事起就決心要走仕途,並為此辛勤讀書。

  這種情況下,陸母要讓他和離,他即便再傷心也只能和唐氏分開。

  唐氏也傷心,但她同樣想要陸游出仕為官,實現北定中原的抱負。

  她與陸游含淚分別。

  趙士程覺得唐氏這女子與他見過的其他姑娘都不一樣,便提出想要娶她為妻。

  趙仲湜聽兒子說完事情原委,知他是真心想娶唐氏為妻,應允了這樁婚事,順手把珊瑚筆架賜給他當續弦賀禮。

  趙士程如願把唐氏娶回了家。

  兩人成了夫妻後沒再提及過陸游,只時常並坐案前教導兒女或者讀書習字。

  轉眼又過了幾年,他們夫妻倆坐在珊瑚筆架前再一次聊到了這個名字。

  那是沈園重逢後的事了。

  趙士程把陸游這些年的境遇講給了唐氏聽。

  自從岳飛含冤而死,秦檜在朝中更是一手遮天。

  陸游十分痛恨此人,自然越發發憤讀書。

  前兩年陸游又參加了一次科舉。

  這次陸游鎖廳試的名次很好,碾壓了秦檜兒子一頭,直接得了第一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