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門票這東西賣不了幾個錢,吳普一開始就沒指著用這個賺錢。

  他半路見到個首富爺爺,還有個牛逼外掛在手,再拿賺錢當目標也沒什麼意思。

  吳普關了直播,愉快地邀兩邊的親朋好友共進晚餐。

  入夜後,蘇軾和宇文愷就好奇地圍在周鞅身邊,準備通過這個神秘的儀器好好看看天上的星星月亮。

  周鞅向來話少,見月亮爬上了天穹,又把儀器調試了一番,招呼蘇軾兩人上前觀看。

  這對蘇軾他們來說是十分新奇的體驗。

  遙遠的月亮仿佛一下子來到他們眼前。

  「可惜不是圓月。」蘇軾感慨道。

  等到月圓的時候,設備估計不在了,他自己也不知還在不在。

  沒法一窺月亮的全貌,終歸還是有點遺憾。

  吳普見蘇軾兩人有些失落,轉頭問周鞅:「天文望遠鏡多少錢?」

  周鞅介紹道:「幾千到幾十萬都有,更貴的沒有上限。」

  吳普摸著儀器小心詢問:「那這個是『沒有上限』嗎?」

  「這個只要幾十萬。」周鞅如實回答。

  吳普:「…………」

  好傢夥,真是好一個「只要」!

  我常常因為太窮而和你們有錢人格格不入。

  知道了價格,吳普絕口不提自己也買一個放在博物館裡,只把蘇軾他們的遺憾講給周鞅聽。

  「月亮入門級的望遠鏡都能看。」周鞅耐心解釋,「其實七夕正適合看月亮,這時候可以清晰地看到晨昏交界線把月亮分割成明暗兩半,交界線附近的月球隕石坑清晰可見,再新的新手都能輕鬆觀察清楚。」

  吳普聽得大點其頭,現學現賣地去忽悠蘇軾他們。

  蘇軾聽了專業人士的解說,立刻就不遺憾了,高興不已地賞玩著被剝去神秘面紗的月球。

  周鞅又教他們看幾個有名的行星和宇宙深處的星雲。

  蘇軾看得讚嘆不已。

  等看到火星時,宇文愷忍不住追問:「《詩三百》里的『七月流火』,裡面說的可是這個『火星』?」

  吳普給宇文愷充當翻譯,把問題轉達給周鞅。

  周鞅說道:「那個應該是『大火星』,以前可以用它的位置來區分季節。根據記載,每年農曆六月它都會出現在正南方,過了六月就會逐漸西沉,所以說是『七月流火』。」

  周鞅回到望遠鏡前調試好角度,方便宇文愷他們觀察真正的「七月流火」。

  遠在還沒有這些先進儀器的時代,人們就已經在探索宇宙。

  吳普跟著蘇軾幾人一起圍著仰望星空到夜深,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匆匆跟他們一起吃過飯又回了一號館的老童至今沒回來。

  吳普叮囑蘇軾他們早點睡,趕忙去一號館找人。

  老童正拿著本筆記本,在認真地記錄著各個畫面出現的物品和風土人情。

  「老師,很晚了,您該睡覺了。」吳普上去要拉著老童往外走。

  「快了,等我看完這一遍,這個展位我就記錄完了。」老童看起來精神奕奕,仿佛直接通宵都不會累。

  吳普無奈,只能陪在旁邊等著老童記錄完。

  老童意猶未盡地看著影像消失後出現在眼前的藏品。

  吳普給老童出損主意:「等您明年收了研究生,直接布置作業讓他們一天記錄一個不就得了?您只要好好欣賞就成了,不用這樣勞心勞力。」

  老童看了吳普一眼,意思是「你馬上就是我的研究生了」。

  吳普笑眯眯:「我記性好,記錄起來很快的。」

  老童沒再多說,收起筆記本跟著吳普往回走。

  接下來兩天吳普面試了幾撥人,正式僱傭了一批博物館員工。

  這批員工主要負責對外事宜,住處安排在方便走員工通道的東院。

  其中有幾個是清陽村被家裡喊回來的年輕人,他們選擇回家住,多領一筆博物館發的住房補貼。

  村支書熱情地帶著村民們過來幫忙清整博物館周圍的空地,騰出位置來給遊客們當停車場。

  就算條件不是特別好,至少得拾掇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讓人來了還想來!

  吳普感激地和他們說起七夕節的安排,有些覺得他們這邊這麼遠可能不會有人來,立刻拍著胸脯表示到時候一定拖家帶口地來捧場,絕對不叫吳普白準備!

  吳普笑著說:「到時候每家給帶個瓜,可以一家人一起學著雕瓜花,選的瓜最好肉厚一點,不要太大,西瓜、南瓜、冬瓜、甜瓜、木瓜都可以。」

  村支書表示自己馬上就通知下去。

  博物館裡的廣場已經布置好,廣場兩邊掛好了旌旗與燈籠,彩樓也妝點得十分引人注目,一看就會是深受遊客喜愛的拍照點。

  燈籠全是純手工製作,由蘇軾他們負責回憶樣式,木匠領著其他人的動手做出來。

  幾天下來他們做了少說也有幾百個燈籠,配上吳普網購回來的電子蠟燭,過個七夕足夠了。

  散場時還能讓遊客們猜個燈謎,摘下燈籠帶回家。

  可惜時間有限,只能做出最普通的燈籠樣式,做不了複雜的宮燈。

  要是從現在籌備到中秋,倒是可以把中秋燈會辦得熱熱鬧鬧。

  吳普聽了木匠的遺憾,馬上想到該怎麼安排他們了,二話不說給他們下了訂單:中秋燈會就交給你們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