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吳普給韓娥找了首《迢迢牽牛星》。

  這是古詩十九首裡面的一首,寫進九年義務教育課本的那種。

  韓娥就著吳普的手機聽了幾個版本,點頭說道:「可以,我試試看,唱出來可能和這些不一樣。」

  蘇軾坐在旁邊,一邊吃吃喝喝,一邊用「你怎麼不問問我」的眼神瞅著吳普。

  他這人天生閒不下來,眼看別人都有事干,自己被晾在一邊,有種被排擠了的感覺。

  吳普一看蘇軾那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什麼,忍不住說道:「這可是屬於女孩兒的乞巧節,沒你什麼事吧?」

  蘇軾說道:「我可是會唱《鵲橋仙》的,就少游寫的那首『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些天蘇軾把親朋好友寫的詞挨個欣賞了一遍,其中寫節日的詞裡頭他最喜歡的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和秦觀的《鵲橋仙》。

  「要是上元節你再把我喚來,我說不準還可以唱《青玉案》。那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真是讓人拍案叫絕!」蘇軾頗為感慨地補充道。

  吳普瞅了眼蘇軾的黑眼圈,可算知道他每晚捧著手機熬夜都在幹什麼了。

  這廝估計把宋詞名作統統超前點播搶先看了。

  吳普說:「那成,到時候你要是有興趣,也可以唱上一曲。」

  蘇軾沒有意見。

  其他人也各自領了自己可以做的活兒。

  吳普負責做活動策劃,既然是要帶留守兒童玩,他稍一琢磨,決定再加點科技元素。

  光是祭拜雙星也沒什麼意思,不如來個夏夜觀星!

  吳普說干就干,打電話給自己另一個室友,問他能不能搞點設備過來。

  設備都來了,人自然最好也過來一趟。

  吳普這個舍友姓周,叫周鞅。

  周鞅不是歷史系的,他是天文系的,由於開學時天文系那邊的宿舍分完了,只剩他一根獨苗苗。

  系裡一商量,把周鞅給安插到他們歷史系這邊來了。

  能多個不同專業的舍友,大學生活會更有趣一些。

  周鞅也是個早早保了研的學霸,家裡很有錢,從初中起就參加各種「追星」夏令營,到高中就開始自己組織野外觀星了。

  周鞅這個「追星」可比追明星要費錢得多,投入幾乎是無上限的。

  吳普也是見多了舍友的揮金如土,才能在駱老爺子面前表現得輕鬆自如。

  周鞅聽了吳普的請求,沒多餘的廢話,直接應了下來:「好。」

  吳普熟悉周鞅的性格,聽到這個「好」字就沒再多說。

  因為他很清楚這個「好」字包含了「沒問題交給我我會帶著人和設備過去全程跟進包教包會童叟無欺」的含義。

  兩人結束了對話,吳普一頓飯也吃完了。

  蘇軾好奇地問:「你讓人帶什麼觀星設備過來?」

  吳普給蘇軾簡單地講解了一下天文望遠鏡這類儀器。

  人類自古以來就喜歡仰望星空。

  現在科技發達了,自然會用更加先進的手段觀測天上的星星。

  吳普順嘴給蘇軾介紹了幾個天文紀錄片,讓蘇軾有空可以看看。

  當然,說完後吳普忍不住多叮囑一句:「晚上別看手機看到太晚。」

  「你怎麼知道我看到很晚?」蘇軾說出自己的疑問。

  吳普一臉深沉地看著他:「你的黑眼圈告訴我的。」

  蘇軾:「…………」

  吳普把事情都安排完了,系統也表示大門、圍牆以及生活區的安防系統改造工作以及準備好了,明天即將開始為期三天的改造。

  吳普對系統的辦事效率非常滿意,又問系統:【簡歷篩選出來了嗎?有沒有適合的應聘者?】

  系統:【…………】

  系統:【宿主並沒有讓我負責篩選。】

  吳普語氣十分誠懇地說道:【我現在說了。】

  系統再度消失。

  吳普笑眯眯地忙別的事去。

  結果沒過多久,系統又回來了,說是科普值突然暴增。

  吳普微訝,看了眼系統列的數據,奇道:【二次傳播也能獲得科普值?】

  他找到了峰值最高的點。

  那是有一群業界大佬齊刷刷分享了蘇軾唱的《水調歌頭》,還情真意切地寫了樂評分析。

  接著又有一群語言學大佬轉發分析說經過他們反覆推敲,這是復原的北宋官話。

  這在蘇軾的口語上體現得並不明顯,但《水調歌頭》更偏向書面語,所以他們一下子就認了出來。

  而且他們一致認為,蘇軾平時說的「方言」應當同樣是在復原北宋官話。

  以前也有人試著復原古漢語,可是聽起來總不那麼流暢,運用起來遠不像蘇軾這樣輕鬆自如。

  希望這樣的好作品越多越好!

  這兩個圈子本來沒什麼交集,現在雙方卻在同一個話題底下會合。

  這本來就夠稀奇了,結果他們的學生、同僚、好友又呼拉拉地擴散了一圈,其中不乏頗有影響力的成功人士!

  這一系列操作自然直接把蘇軾唱的《水調歌頭》推火了。

  這也就導致吳普手頭的科普值突然暴漲。

  系統肯定了吳普的推測:【可以,只要觀眾從中得到啟示就能增加科普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