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來的讀書人更是把這一習慣發揚光大,甚至給它賦予了許多超越音樂範疇的意義。

  他們樂意自己彈,也樂意聽人彈。

  或是山水之間自彈自樂,或是好友相聚長歌一曲,或是酒宴酣處絲竹齊奏載歌載舞。

  文人和音律至少緊密相連了兩千多年。

  即使跨越千年,蘇軾還是那個蘇軾。

  他依然喜歡交朋友,依然喜歡嘗試各種新鮮事物。

  蘇軾和對面的小男生雖然交流起來有那麼一點語言障礙,但對於他們來說不算什麼大問題,用手比劃能比劃明白的就直接比劃,實在不行還能打字溝通。

  蘇軾本身底子不錯,只這麼你來我往地教了大半小時,居然已經能彈上一兩段了。

  學習這種事本來就是需要反饋的,蘇軾一看自己能成調了,頓時學得更來勁,那上手速度連對面的吉他大王都震驚不已。

  吉他大王教得更認真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蘇軾的學習過程太有感染力,評論區不少人表示自己拿出剛買的吉他跟著學,居然也能彈出簡單的調子來!

  到後面那些很久不彈吉他的人,也忍不住拿出了自己的吉他。

  一開始只是一兩個人加入,後來居然發展到幾十近百個。

  他們遍布全國各地,有的是學生,有的剛失業,有的曾做過音樂夢。

  他們隔著屏幕和蘇軾兩人彈起了一樣的調子,相同的旋律在不同的地方齊齊響起,仿佛在無形之中匯成了聲勢浩大的合奏。

  很多人一起做同一件事,莫名就讓人覺得很快樂。

  不少後面進來的觀眾都覺得這個直播間的畫風非常奇特。

  別的直播間要麼勁歌熱舞,要麼激情開黑,要麼劍走偏鋒玩各種花樣,這個直播間卻是一個教得認真一個學得認真!

  偏偏這直播間的觀眾還特別入戲,愣是營造出一股子全員參與的熱鬧勁!

  整個直播間有種「你要是不學點什麼就沒法和其他人一塊玩兒」的奇妙氛圍。

  呔,好怪!

  居然有點不想走。

  吳普見蘇軾明顯沉浸於交朋友學技能的快樂之中,也就由著他自由發揮去了。

  接下來兩天,每個人都在適應新生活。

  貨郎和木匠每天負責把食材和木柴扛到大廚房,順便輪流上屋頂逐片逐片檢修瓦片。

  元娘負責燒火做飯,小囡跟在徐大屁股後面幫忙拔草。

  兩個小繡娘在認真學畫刺繡圖樣。

  韓娥則是跑到沒人的地方練歌。

  偶爾貨郎兩人扛著東西路過聽了一耳朵,都有點恍恍惚惚,腳步跟要飄起來似的。

  冷冷清清的博物館忽然就熱鬧起來了。

  轉眼到了去百琴堂的日子,吳普一大早醒來,去敲蘇軾房門,問蘇軾準備好了沒。

  蘇軾有兩個書童跟著,現在連頭髮都有人幫忙挽了。他今天穿上了舒適的道袍,看起來很有點東坡味道了。

  宋朝從皇帝到士大夫時不時把道袍當便服穿。

  一來他們大多崇道敬佛,人到中年就愛追求點「遺世獨立」「仙風道骨」的出塵氣度。

  二來是道袍寬敞舒適,穿脫起來都很方便,選個輕薄透氣好料子的話夏天還賊涼快。

  當然,吳普給蘇軾買這個原因是道袍好買,從古到今形制都沒怎麼變化。

  蘇軾穿著就很習慣。

  「還挺合身。」吳普瞅見蘇軾的新造型,客觀地給出評價。

  本來蘇軾就自帶文豪氣質,現在造型一跟上,自然更是跟畫上走出來似的,乍一看讓人不由得心生恍惚:這真的是本人吧?

  蘇軾見吳普一臉欣賞地看著自己,順嘴問道:「你要不要也換一身?」

  吳普連連搖頭:「要沒你在旁邊我穿了也就穿了,有你在我才不自取其辱。」

  衣服最要緊的是合適,否則就像是小孩子偷穿大人衣服,怎麼看怎麼滑稽。

  吳普很有自知之明。

  吳普和蘇軾簡單地吃了頓早飯,開車往市區出發。

  百琴堂是由一座二進四合院改造而成的,光是這店面的地理位置就足以彰顯它的底蘊。

  車子不好往裡開,吳普在周圍找了個停車場把車停好,和蘇軾一起信步往裡走。

  路上不少人好奇地往吳普和蘇軾身上瞟。

  兩人都對這樣的目光習以為常,信步來到百琴堂外。

  工作人員含笑把他們請進門。

  吳普打開背包,詢問工作人員能不能開直播。

  工作人員笑著回答:「可以,沒有問題。」

  近年來國樂有復興的苗頭,百琴堂平時也迎來不少年輕面孔,來店裡拍照或者直播的人也有。

  只要不損傷店裡的琴,百琴堂這邊並不在意客人在店裡拍攝。

  而且她們百琴堂的奔雷挑戰是推薦制,一般人想挑戰也挑戰不了。

  外人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要麼把它吹得天花亂墜,要麼酸溜溜地說她們故弄玄虛。

  借這次機會讓大夥了解一下真正的奔雷挑戰也不錯。

  吳普得到工作人員的首肯,麻溜把包里的無人機開了出來。

  鏡頭對準蘇軾,連接進直播間。

  吳普和蘇軾平時都是想起來了就開播,播夠了就下播,每天直播的時間飄忽不定。

  粉絲們突然收到清陽直播間開播的提醒,又驚又喜地點了進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