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她那麼想給他,可他卻珍惜地說道:
我愛你,小雲。但現在你給的,已經足夠。
她多恨自己沒有給他!
秋雲的淚在空中慢慢散開。
那個時候,佛祖是否也曾這樣悲憐地看著她和梁禾,正如同她此刻正悲憐地看著底下二人。
----------------------
翌日,司馬秋雲來了趟A市美院。
正值上課時間,校園裡沒幾個人。她走到西教那顆高高的杉樹下,用帶來的一把小鋤頭挖起土來。
三十三年過去了,校園裡土建工程也做了好幾輪,她也不確定是否還能挖到那個東西。正想著,忽然,地下傳來一聲碰到硬物的脆響。
秋雲立馬撒下鋤頭,猶如挖到珍寶般,用手刨起來。不多時,她挖出一個髒兮兮的紅袋子,打開,正是那瓶玻璃瓶裝的可樂。那是在1987年,美院來了外國學生做交流,在那天的晚會上,梁禾特意買來送她的。
——「這個給你,今晚最佳。」
他的笑仿佛還在眼前。
這瓶可樂,秋雲當時沒有打開喝,而是像藏秘密一般將它埋到了西教的杉樹下。這麼多年過去了,雖然從未開啟,但瓶中可樂也已經揮發得只剩一個小指頭那麼深。她珍惜地將它擦乾淨,放到隨身攜帶的包里。
等到夜幕降臨,她來到江邊。
這裡有一座還未合攏的大橋,據說建成後會是A市跨度最大的、造型最美的一座懸索橋。她在江邊等到夜深,等到所有的工人都散去,便繞過重重疊疊的護欄,走到橋中心去。
江風颯颯,吹起她的頭髮,就像1988年十里河邊的風一樣。她小心翼翼地從包里拿出一個藍皮的本子,翻到她和梁禾一起的那張,看了許久,又翻到後面一頁她自己粘上去的——那是在梁禾的遺物中發現的一張畫,畫中有王晨和司馬峰,中間還有一個看上去畫得不倫不類的邱曉雲。
秋雲嘴角泛起了笑。她打開那瓶可樂,一飲而盡。三十多年後,她終於喝到了當初梁禾送她的第一份禮物——在那個年代彌足珍貴的可口可樂。飲料已經沒有味道了,又好像異常甜美,是世間最美的飲品。
然後,她縱身一躍,在夜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朦朧中,她依稀看到一個熟悉的白色襯衣身影,從藍色的水底深處,向她游來。
———————
全文完。
☆☆☆☆☆☆☆☆☆☆
☆☆☆☆☆☆☆☆☆☆
昨天貼了正文的大結局。
大家討論得很厲害。
我真的很感謝大家,這些留言,我都一一認真看過。謝謝你們對我的支持,對這個文的認真。
正文部分,確實全部結束了。
這個相對開放性的結局,
是在一年前寫大綱的時候就想好了。
我想,故事發生到這裡,應該是最好的、最合情理的結局。
但看到很多讀者的留言,我想和大家討論一下。
我知道可能很多讀者不會太接受這個結局。但是,在現實中,秋雲和梁禾年紀相差30歲,秋雲在梁禾的一生中,空缺了30多年。他們即便再相愛,返回21世紀後,親密無間地在一起生活,也是很難的。
文章叫《如果等我三十年》,沒有主語和賓語,誰等誰呢?最開始其實是為女主設定的。最初的想法是站在女主角度,想,梁禾先別那麼早出生,等我三十年了再出生,我們再一起愉快地生活吧?但是寫到後面,我發現這個完全是站在男主角度的一句話,就是一句陳述男主一生的一句話。這個是我大概寫到20萬字的時候才意識到的,但是好像毫無違和感,反而顯得更為切題。
我要說的是,梁禾這三十年,也並非為了秋雲一人活著。他有他自己的術業專攻,有他自己的事業追求,他這一生其實很成功。只是愛情這個東西,已經不是他生命的全部了。誠然,他是深情的,等待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你問他會疲倦嗎?會的吧,是個正常人都會的吧。但是當等待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當一個人已經成為一個習慣,當和何英的形婚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他也已經不想去改變這個習慣了。至少,在外人看來,他這個美院院長,家庭幸福、事業有成,除了思想前衛一點,和正常人沒有兩樣。
邱曉雲(司馬秋雲),是他這輩子珍藏在心底,不願意拿出來和人分享、更不願意被這個浮躁社會標榜、宣傳、消費的一個秘密。
至於司馬秋雲,我覺得她比梁禾更讓人心疼。很多人問,司馬秋云為什麼會選擇縱身一躍,你說愛情可以不是梁禾的人生全部,難道這條不能適用於司馬秋雲嗎?不是的,司馬秋雲最大的問題,不是愛情的絕望,不是梁禾等了她三十年,不是梁禾的離世,不是她捨得父親司馬峰,也不是她絕情對林少華,而是她回來之後,很難以融入這個社會了。這是她最大的問題,是她自己出了問題,她在80年代找到了自己,回來之後卻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了。
這才是致命一擊。
至於最後在梁禾別墅看的那副畫,以及那封信,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當然,她這一跳,也有些賭命的味道,和之前邱正宏跟她說的平行空間有關,這點我會在番外寫到。
至於林少華。這個男二確實也挺無辜的。結局在公眾號貼出來(誰是丁丫)後,有讀者直接留言心疼林少華,特別是最後秋雲還和林少華親密接觸,覺得無法理解。我的理解是,在秋雲做了決定之後,身體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身體就像是她的一把梳子、一幅畫,只是她的一個物件而已,送給林少華又有何妨,就像臨別送老友而已。所以那天晚上她才會有靈肉分離的感覺,飛到空中,審視自己。但林少華的後半生,我相信他也會自己走下去。在他看來,司馬秋雲最終是因為抑鬱症走了。他雖然喜歡她,但是秋雲給他的反饋遠不足以支撐他執著太久,這個時代也不會有再那麼長情的守候,更何況他也守候不來什麼。他還那麼年輕,會有自己的人生。
我愛你,小雲。但現在你給的,已經足夠。
她多恨自己沒有給他!
秋雲的淚在空中慢慢散開。
那個時候,佛祖是否也曾這樣悲憐地看著她和梁禾,正如同她此刻正悲憐地看著底下二人。
----------------------
翌日,司馬秋雲來了趟A市美院。
正值上課時間,校園裡沒幾個人。她走到西教那顆高高的杉樹下,用帶來的一把小鋤頭挖起土來。
三十三年過去了,校園裡土建工程也做了好幾輪,她也不確定是否還能挖到那個東西。正想著,忽然,地下傳來一聲碰到硬物的脆響。
秋雲立馬撒下鋤頭,猶如挖到珍寶般,用手刨起來。不多時,她挖出一個髒兮兮的紅袋子,打開,正是那瓶玻璃瓶裝的可樂。那是在1987年,美院來了外國學生做交流,在那天的晚會上,梁禾特意買來送她的。
——「這個給你,今晚最佳。」
他的笑仿佛還在眼前。
這瓶可樂,秋雲當時沒有打開喝,而是像藏秘密一般將它埋到了西教的杉樹下。這麼多年過去了,雖然從未開啟,但瓶中可樂也已經揮發得只剩一個小指頭那麼深。她珍惜地將它擦乾淨,放到隨身攜帶的包里。
等到夜幕降臨,她來到江邊。
這裡有一座還未合攏的大橋,據說建成後會是A市跨度最大的、造型最美的一座懸索橋。她在江邊等到夜深,等到所有的工人都散去,便繞過重重疊疊的護欄,走到橋中心去。
江風颯颯,吹起她的頭髮,就像1988年十里河邊的風一樣。她小心翼翼地從包里拿出一個藍皮的本子,翻到她和梁禾一起的那張,看了許久,又翻到後面一頁她自己粘上去的——那是在梁禾的遺物中發現的一張畫,畫中有王晨和司馬峰,中間還有一個看上去畫得不倫不類的邱曉雲。
秋雲嘴角泛起了笑。她打開那瓶可樂,一飲而盡。三十多年後,她終於喝到了當初梁禾送她的第一份禮物——在那個年代彌足珍貴的可口可樂。飲料已經沒有味道了,又好像異常甜美,是世間最美的飲品。
然後,她縱身一躍,在夜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朦朧中,她依稀看到一個熟悉的白色襯衣身影,從藍色的水底深處,向她游來。
———————
全文完。
☆☆☆☆☆☆☆☆☆☆
☆☆☆☆☆☆☆☆☆☆
昨天貼了正文的大結局。
大家討論得很厲害。
我真的很感謝大家,這些留言,我都一一認真看過。謝謝你們對我的支持,對這個文的認真。
正文部分,確實全部結束了。
這個相對開放性的結局,
是在一年前寫大綱的時候就想好了。
我想,故事發生到這裡,應該是最好的、最合情理的結局。
但看到很多讀者的留言,我想和大家討論一下。
我知道可能很多讀者不會太接受這個結局。但是,在現實中,秋雲和梁禾年紀相差30歲,秋雲在梁禾的一生中,空缺了30多年。他們即便再相愛,返回21世紀後,親密無間地在一起生活,也是很難的。
文章叫《如果等我三十年》,沒有主語和賓語,誰等誰呢?最開始其實是為女主設定的。最初的想法是站在女主角度,想,梁禾先別那麼早出生,等我三十年了再出生,我們再一起愉快地生活吧?但是寫到後面,我發現這個完全是站在男主角度的一句話,就是一句陳述男主一生的一句話。這個是我大概寫到20萬字的時候才意識到的,但是好像毫無違和感,反而顯得更為切題。
我要說的是,梁禾這三十年,也並非為了秋雲一人活著。他有他自己的術業專攻,有他自己的事業追求,他這一生其實很成功。只是愛情這個東西,已經不是他生命的全部了。誠然,他是深情的,等待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你問他會疲倦嗎?會的吧,是個正常人都會的吧。但是當等待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當一個人已經成為一個習慣,當和何英的形婚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他也已經不想去改變這個習慣了。至少,在外人看來,他這個美院院長,家庭幸福、事業有成,除了思想前衛一點,和正常人沒有兩樣。
邱曉雲(司馬秋雲),是他這輩子珍藏在心底,不願意拿出來和人分享、更不願意被這個浮躁社會標榜、宣傳、消費的一個秘密。
至於司馬秋雲,我覺得她比梁禾更讓人心疼。很多人問,司馬秋云為什麼會選擇縱身一躍,你說愛情可以不是梁禾的人生全部,難道這條不能適用於司馬秋雲嗎?不是的,司馬秋雲最大的問題,不是愛情的絕望,不是梁禾等了她三十年,不是梁禾的離世,不是她捨得父親司馬峰,也不是她絕情對林少華,而是她回來之後,很難以融入這個社會了。這是她最大的問題,是她自己出了問題,她在80年代找到了自己,回來之後卻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了。
這才是致命一擊。
至於最後在梁禾別墅看的那副畫,以及那封信,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當然,她這一跳,也有些賭命的味道,和之前邱正宏跟她說的平行空間有關,這點我會在番外寫到。
至於林少華。這個男二確實也挺無辜的。結局在公眾號貼出來(誰是丁丫)後,有讀者直接留言心疼林少華,特別是最後秋雲還和林少華親密接觸,覺得無法理解。我的理解是,在秋雲做了決定之後,身體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身體就像是她的一把梳子、一幅畫,只是她的一個物件而已,送給林少華又有何妨,就像臨別送老友而已。所以那天晚上她才會有靈肉分離的感覺,飛到空中,審視自己。但林少華的後半生,我相信他也會自己走下去。在他看來,司馬秋雲最終是因為抑鬱症走了。他雖然喜歡她,但是秋雲給他的反饋遠不足以支撐他執著太久,這個時代也不會有再那麼長情的守候,更何況他也守候不來什麼。他還那麼年輕,會有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