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軒垂眸瞄了一眼信件上的內容,旋即走到了對面坐下,他看起來倒沒有多麼驚訝:「就在今天早些時候,知縣大人也收到了一封京中來信,起先他在讀信的時候是唉聲嘆氣的, 沒多久便將這封信交予我, 並叮囑我在你看完信之後務必把你帶過去見他。」

  「想來, 尉遲一族在京中也不太平。之前你不還推測小小世子的身亡與眼下京中的局勢有關係嗎?會不會尉遲小王爺發現了什麼,想讓你這個驗過小小世子屍首的仵作進京去作證?」

  付綿綿聞言眸光微閃:「要是因為此事,那你這個查案的縣尉又豈能逃掉?」

  顧軒顯然也贊同這個想法,沉默了幾秒後再次開了口:「那便只剩下一種可能了,會不會尉遲府上又有旁人身亡,而你畢竟是幫助世子和世子妃查明了小小世子死亡的真相,所以他們就想到了你?」

  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可付綿綿還是覺得有些奇怪,京中優秀的仵作不知凡幾,世子妃又怎會忽然想到遠在青河縣城的她。

  最終二人還是決定遵循了汪知縣的意願,一起從大雜院出發去了縣衙。

  汪知縣的態度還算殷勤,只是依然不肯透露世子妃究竟為何會給付綿綿來信,不過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勸說她今早入京,能得到尉遲府的抬舉是她這個鄉野仵作的福氣,可別不識好歹。

  付綿綿同他打了半天的太極也沒能套出半點有用的信息,不由得懷疑其實這貨也並不知曉尉遲府的意思,就是好不容易攀上了貴人,努力的搖著尾巴獻殷勤罷了。

  她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當中,顧軒在旁沉默半晌,似乎是看出了她的心不在焉和遲疑,上前兩步衝著汪知縣拱了拱手,開口道:「前往京城路途遙遠,付仵作一人前行怕是不太妥當,卑職願護送其直至入京。」

  汪知縣擺了擺手:「尉遲府派了護衛來送信,哪裡還用得上……」

  話說到一半,他卻忽然停了住,隱蔽的打量了一番付綿綿的神色後又瞬間改了口:「如此也好,我這邊剛好尋了一件稀罕的墨玉硯台,你將東西安然送到小王爺手上後,再替我好好表達一番感激之情。」

  至於感激的是什麼,誰又知道。

  他已經窩在這貧瘠的青河縣太久了,好不容易挨到了京中貴人的邊兒,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攀關係,一副鑽營的嘴臉展現的淋漓盡致。

  墨玉硯台對他來說或許是稀罕物兒,可人家尉遲府的世子什麼好東西沒見過,就連賞給仵作都是三千兩白銀這般闊綽,豈能被他這一方硯台就收買了?

  當然了,這些話顧軒並未說出口,只是在汪知縣那滿意的神情下,恭敬的應了下來。

  至此,這件事仿佛就這般塵埃落定了,付綿綿在一邊也並未提出任何意義。在她看來,這京城早晚都要去的,是和柳青山的人去還是和尉遲府的人去,沒有半點差別。

  只是她還是很高興這一路上能有顧軒的陪伴,對方雖然自小在大雜院長大,但周身的氣度卻很令人舒適,且武功高強又心細如髮,是個難得的好夥伴。

  於是在第二日一早,汪知縣就在縣衙門外親自送別了付綿綿、顧軒及那名尉遲府的護衛,三人各騎一匹馬,很快就衝出了青河縣城的城門,只在不算寬闊的官路上留下了一溜兒的灰塵。

  即使青河縣距離京中的路途不算特別艱苦,但怎麼都要走上一個來月,那尉遲府的護衛為人沉默寡言,只有在催促二人趕路的時候才會出聲,整個人顯得冰冷又疏離。

  從他的身上,付綿綿能夠隱約瞧出尉遲府主人們的焦急,看來此番前去還真要多加小心,所涉之事必定兇險萬分。

  三人只顧埋頭趕路,起先的幾日付綿綿還有心思欣賞一下越接近北方就越荒涼的冬景,亦或是與顧軒天南海北的閒聊上幾句。但隨著那護衛身上的緊張感逐日加深,他們就只能儘量追上對方的節奏,一天下來約莫有十個時辰都是在馬背上的。

  尉遲府護衛kua下的乃是純種的戰馬,鬃毛柔順,四肢健壯有力,只需要補給充足就能日行千里。

  可付綿綿和顧軒的馬卻是縣衙中的老弱病殘,在路程行至一多半兒的時候就在臨近京城的一個小鎮上支撐不住了,雙雙斷了氣。那護衛見狀二話不說掏錢又買了兩匹還算可以的馬,並且看著面目疲憊的二人難得說了一句與趕路無關的話。

  「付仵作儘管放心,您二位這苦不白吃,繁華的京城自是要比小小的青河縣好上千倍、萬倍,您只要能把主子伺候明白了,便是享不盡的富貴榮華。」

  原本出發之前主家就叮囑他,若是這個仵作拒絕,必要時可以許下重金利誘。他不大明白主家為何如此看重一個鄉野仵作,但也並不妨礙他盡職盡責。

  對於尉遲府的允諾,付綿綿背地裡不屑的撇了撇嘴,要不是柳青山現在在朝廷上混的風生水起,她想要同對方斷絕關係勢必要借一些貴人的力,還真未必想要來摻和這些權貴人家的腌臢事兒。

  萬一命都沒了,要再多的銀錢又有何用?

  她這番靈動的表情被旁邊正在安撫馬匹的顧軒盡收眼底,不由得失笑的搖了搖頭,同時心底也有些訝異。出發之前他都做好給對方花大價錢僱傭馬車的準備了,萬沒有想到那副纖細嬌小的身軀里,竟還蘊藏著如此雄厚的意志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