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哦,那林家姑娘沒求著給賈家下獄的男丁們開脫罪行吧?」忠惠親王眼睛一咪,問道。
「那倒沒有。林家管家只說林姑娘吩咐他照顧些女眷們,不讓她們步,步那些罪臣家眷的後塵。」那人吶吶地道,不敢隱瞞。忽然心中一跳,甄家可不就是王爺辦的麼,那王爺聽了這話,會不會生氣?
忠惠王爺倒不在意,淡淡地表示,既然如此,那就不妨。林姑娘關心自己的母家親戚,也是人情之常,可見她心地良善。還吩咐那人給林家管家幫些忙,可以略通融幾分。那人一聽,心中道,看來那些傳聞倒不是空穴來風,果然王爺是對林家另眼相看的。
於是,回頭對著林家管家就很是殷勤,主動幫著去錦衣府疏通關係。忠惠王爺的面子甚大,林家的要求也不高,錦衣府自然就給他開了綠燈。
林家管家得到允許,帶了不少衣裳用品吃食來到饅頭庵,拜見了賈母。此時,賈家女眷們的衣食已漸漸簡薄了,林管家此舉正如同雪中送炭,眾人紛紛表示感激。但又有些遺憾,林賈管家畢竟只是個下人,大事是做不得主的。林黛玉偏巧人在千里之遙的江南呢,否則,唉,就能多幫著自己家了!
賈母立刻向林管家詢問外面的情形,她們關在府中,耳目閉塞得緊。林管家一一地把自己知道的講述了。賈母聽說賈赦賈政等人正在受審,心焦無比。但面對著林管家,她也不方便說出什麼話來,只得懇切地要求他也往賈家男丁被關押的山神廟送些東西,幫著打點一番,讓他們少受些罪。賈家繼賈赦等人之後,賈寶玉作為二房嫡子,也被下獄,與父親伯父們關在一處。王熙鳳是大房兒媳,又背負了罪名,也被關入女監,平兒自願跟著她照應。
這倒是在允許的範圍之內,林管家便答應了下來,之後,分別又往饅頭庵和山神廟送了幾回東西。旁人看在眼中,都覺著林家果然仁義,當年林家和賈家的糾葛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豈料在賈家大廈傾覆,眾人避之不及的情況下,竟然能不計前嫌,實在可敬!
饅頭庵對賈家女眷的管束寬鬆了些,賈母敏銳地察覺到看守們對林家管家的客氣,旁敲側擊,心中有了了些數。再下一次林家管家來探望時,直截了當地提出,能不能去求一求忠惠王爺,請他為賈家說一說情,把這罪責減輕一些,好歹要保住玉兒她舅舅們。可憐他們偌大年紀,要是還下獄問罪,哪裡能熬過去?她這做外祖母的求你家姑娘了!
林家管家心中一哂,果然,被姑娘料中了,賈老太君會提出這中要求來。他恭恭敬敬地拒絕了,道林家哪裡有這本事,他一介下人更是無法做主的。之所以能幫助賈家一些,是他在內務府認識了幾個朋友,朋友又給介紹了熟人,花了銀子下去,才得到通融的。那審理賈家老爺的可都是上面的人,他都沒福氣認識,怎麼還敢湊上前去?
賈母不信,但面對著信誓旦旦的林家管家,也只好哭泣訴苦,林家管家只管言語安慰,反正是絕口不肯應承。思來想去,賈母只能又寫了一封信,千叮萬囑地讓林管家給林黛玉寄去。外祖母家遭遇大難,求她千萬看在母親面上,回到京城來。說不得,日後她們就再無見面之日了。
林管家不能昧下賈母的信,無奈派人寄去江南,另詳細稟告了京城發生的情況,自己一切都是按照姑娘的吩咐辦理的。林黛玉收到信後,無奈地笑了笑,把它放在了一邊。若是她願意做個聖母,那她當初避走江南是為了什麼呢?
在賈母一日比一日絕望的等待中,賈家的判決下來了。寧榮二府革去世爵世職,貶為庶民。賈赦、賈珍流放三千里,各自發放北方苦寒之地和海疆效力恕罪;賈政縱奴為惡,有負皇恩,也流放兩千里;賈璉雖一再喊冤,但也不能洗清自己,也一樣被流放了兩千里。至此,賈家的男人都獲了罪,只留下了賈寶玉、賈環和賈蘭,但這三人都是不能頂事的。
王熙鳳死在了獄中,林家管家得到消息後,讓人尋了一口棺木來,好歹安葬了她,才沒落到大雪之中一張草蓆埋屍荒原的下場。
賈家的丫鬟奴才們悉數被發賣,所得沒入國庫,以填補賈家的欠款。女眷們僥倖逃過一劫,沒有淪為奴籍,據說是忠惠親王勸說了幾句,皇上也給了他這個面子。但賈家的家產卻是保不住了,寧榮二府被朝廷收回。大觀園雖是賈家耗費巨資建造的,但賈家自然很知趣地獻給了朝廷。皇上順手就賞賜給了忠惠親王,忠惠親王卻拒絕了,他只是親自去逛了一圈,走出花園時神情有些唏噓。
林管家從饅頭庵接走了賈家一眾人,將她們送去了離林府很遠的一處三進小院子。那地方不算多好,倒也清淨安全。三十來間屋子,也是夠她們住的。屋子裡打掃乾淨了,也配了桌椅床鋪等,廚房裡準備了米麵柴禾,也安排了兩個婆子做飯。但林家管家說了,那兩個婆子是雇來的,林家支付了她們三個月的工錢。三個月後,賈家人要麼自己動手做活,要麼就繼續僱傭那婆子,但錢要自己出。
眾人不滿地囁嚅了兩聲,卻不敢再說什麼,現在只有林家願意幫她們了,可不能再得罪了。
賈母心頭沉重,又見林管家拿出了幾樣東西,一一指給她看。
「老太太,這是這間院子的房契,你收好了,這樣也有個安身的地方。這是五百兩銀子,是過日子的花費,你們置辦些東西吧。還有這兩處小莊子的地契,這兩處莊子離京城不遠,加起來也有幾百畝田地,租出去,每年的租子也有幾百兩銀子,過日子是盡夠的了。這些,都是姑娘吩咐給你預備的。姑娘看在太太份上,安排了老太太的餘生生活,不讓你老來受苦。她說,她已是以德報怨,仁至義盡了,你也該知足了。此後,她與賈家再不相見!」林管家平靜地道。
「那倒沒有。林家管家只說林姑娘吩咐他照顧些女眷們,不讓她們步,步那些罪臣家眷的後塵。」那人吶吶地道,不敢隱瞞。忽然心中一跳,甄家可不就是王爺辦的麼,那王爺聽了這話,會不會生氣?
忠惠王爺倒不在意,淡淡地表示,既然如此,那就不妨。林姑娘關心自己的母家親戚,也是人情之常,可見她心地良善。還吩咐那人給林家管家幫些忙,可以略通融幾分。那人一聽,心中道,看來那些傳聞倒不是空穴來風,果然王爺是對林家另眼相看的。
於是,回頭對著林家管家就很是殷勤,主動幫著去錦衣府疏通關係。忠惠王爺的面子甚大,林家的要求也不高,錦衣府自然就給他開了綠燈。
林家管家得到允許,帶了不少衣裳用品吃食來到饅頭庵,拜見了賈母。此時,賈家女眷們的衣食已漸漸簡薄了,林管家此舉正如同雪中送炭,眾人紛紛表示感激。但又有些遺憾,林賈管家畢竟只是個下人,大事是做不得主的。林黛玉偏巧人在千里之遙的江南呢,否則,唉,就能多幫著自己家了!
賈母立刻向林管家詢問外面的情形,她們關在府中,耳目閉塞得緊。林管家一一地把自己知道的講述了。賈母聽說賈赦賈政等人正在受審,心焦無比。但面對著林管家,她也不方便說出什麼話來,只得懇切地要求他也往賈家男丁被關押的山神廟送些東西,幫著打點一番,讓他們少受些罪。賈家繼賈赦等人之後,賈寶玉作為二房嫡子,也被下獄,與父親伯父們關在一處。王熙鳳是大房兒媳,又背負了罪名,也被關入女監,平兒自願跟著她照應。
這倒是在允許的範圍之內,林管家便答應了下來,之後,分別又往饅頭庵和山神廟送了幾回東西。旁人看在眼中,都覺著林家果然仁義,當年林家和賈家的糾葛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豈料在賈家大廈傾覆,眾人避之不及的情況下,竟然能不計前嫌,實在可敬!
饅頭庵對賈家女眷的管束寬鬆了些,賈母敏銳地察覺到看守們對林家管家的客氣,旁敲側擊,心中有了了些數。再下一次林家管家來探望時,直截了當地提出,能不能去求一求忠惠王爺,請他為賈家說一說情,把這罪責減輕一些,好歹要保住玉兒她舅舅們。可憐他們偌大年紀,要是還下獄問罪,哪裡能熬過去?她這做外祖母的求你家姑娘了!
林家管家心中一哂,果然,被姑娘料中了,賈老太君會提出這中要求來。他恭恭敬敬地拒絕了,道林家哪裡有這本事,他一介下人更是無法做主的。之所以能幫助賈家一些,是他在內務府認識了幾個朋友,朋友又給介紹了熟人,花了銀子下去,才得到通融的。那審理賈家老爺的可都是上面的人,他都沒福氣認識,怎麼還敢湊上前去?
賈母不信,但面對著信誓旦旦的林家管家,也只好哭泣訴苦,林家管家只管言語安慰,反正是絕口不肯應承。思來想去,賈母只能又寫了一封信,千叮萬囑地讓林管家給林黛玉寄去。外祖母家遭遇大難,求她千萬看在母親面上,回到京城來。說不得,日後她們就再無見面之日了。
林管家不能昧下賈母的信,無奈派人寄去江南,另詳細稟告了京城發生的情況,自己一切都是按照姑娘的吩咐辦理的。林黛玉收到信後,無奈地笑了笑,把它放在了一邊。若是她願意做個聖母,那她當初避走江南是為了什麼呢?
在賈母一日比一日絕望的等待中,賈家的判決下來了。寧榮二府革去世爵世職,貶為庶民。賈赦、賈珍流放三千里,各自發放北方苦寒之地和海疆效力恕罪;賈政縱奴為惡,有負皇恩,也流放兩千里;賈璉雖一再喊冤,但也不能洗清自己,也一樣被流放了兩千里。至此,賈家的男人都獲了罪,只留下了賈寶玉、賈環和賈蘭,但這三人都是不能頂事的。
王熙鳳死在了獄中,林家管家得到消息後,讓人尋了一口棺木來,好歹安葬了她,才沒落到大雪之中一張草蓆埋屍荒原的下場。
賈家的丫鬟奴才們悉數被發賣,所得沒入國庫,以填補賈家的欠款。女眷們僥倖逃過一劫,沒有淪為奴籍,據說是忠惠親王勸說了幾句,皇上也給了他這個面子。但賈家的家產卻是保不住了,寧榮二府被朝廷收回。大觀園雖是賈家耗費巨資建造的,但賈家自然很知趣地獻給了朝廷。皇上順手就賞賜給了忠惠親王,忠惠親王卻拒絕了,他只是親自去逛了一圈,走出花園時神情有些唏噓。
林管家從饅頭庵接走了賈家一眾人,將她們送去了離林府很遠的一處三進小院子。那地方不算多好,倒也清淨安全。三十來間屋子,也是夠她們住的。屋子裡打掃乾淨了,也配了桌椅床鋪等,廚房裡準備了米麵柴禾,也安排了兩個婆子做飯。但林家管家說了,那兩個婆子是雇來的,林家支付了她們三個月的工錢。三個月後,賈家人要麼自己動手做活,要麼就繼續僱傭那婆子,但錢要自己出。
眾人不滿地囁嚅了兩聲,卻不敢再說什麼,現在只有林家願意幫她們了,可不能再得罪了。
賈母心頭沉重,又見林管家拿出了幾樣東西,一一指給她看。
「老太太,這是這間院子的房契,你收好了,這樣也有個安身的地方。這是五百兩銀子,是過日子的花費,你們置辦些東西吧。還有這兩處小莊子的地契,這兩處莊子離京城不遠,加起來也有幾百畝田地,租出去,每年的租子也有幾百兩銀子,過日子是盡夠的了。這些,都是姑娘吩咐給你預備的。姑娘看在太太份上,安排了老太太的餘生生活,不讓你老來受苦。她說,她已是以德報怨,仁至義盡了,你也該知足了。此後,她與賈家再不相見!」林管家平靜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