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林黛玉像對待普通的客人一般接待了姚氏,禮貌周全,和顏悅色,但對姚氏明里暗裡的試探都笑而不語。姚氏磨蹭了半響,才道自己思念林晨曦,提出要見一見。林黛玉淡淡地告訴她,她事先未遞上拜帖,林家不能早做準備,今日林晨曦去了一位大儒處請教學問,不在家中。姚氏不信,唯恐下次林家會把她拒之門外,堅持要等候,必要見林晨曦一面。
見她態度堅決,林黛玉也不勉強,吩咐下人照看,告罪一聲,揮揮衣袖離開,把姚氏獨自留在花廳之中。她對姚氏是以禮相待,但不意味著她允許姚氏反客為主,就是平平淡淡的態度,免得養大了她的心。
姚氏又等了好長一會兒,才終於等到了林晨曦。姚氏驚喜地上前,一聲熱切的呼喚「晨曦我兒!」,欲緊緊地拉起林晨曦的手,目光灼灼地看著他,如獲至寶。
林晨曦頓時吃了一驚,半響,才回過神來,在記憶中找到了姚氏的影子。林晨曦心情複雜,他知道眼前之人是他的生母,幼時他也曾承歡膝下,有過溫馨時光。只是這一切,自生父去世,就煙消雲散了。姚很快就在娘家的安排下改嫁,她沒有帶走他。那時自己哭泣著拉著她的衣服不讓走,她也落淚了,但還是哄著叫他放了手,乘亂走了,再也沒回來探望過。那之後,他和小珠兒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挺艱苦,一直到他進了林府,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先前同父異母的兄長也沒照應他,但林晨曦卻沒什麼怨言,因為原本那兄長就與下面的弟妹很疏遠,林晨曦對他並不報什麼期望,也就無所謂失望。可對於姚氏,他卻是心中有些意難平的,不可能沒有怨言。
姚氏也覺著有些心虛,連忙殷切地向林晨曦解釋當初的苦衷和不得已,言辭懇切。林晨曦這些年經歷了不少人情冷暖,親眼見識過賈家一出出的吹拉彈唱,早就眼明心亮。此刻,見著姚氏如此,雖然心中也有些許波動,但靈台清明,並未因姚氏的幾句話語就迷惑了。
姚氏後夫姓李,林晨曦客氣地稱她為『李太太』,略問了些家常,也講了自己的一些情況。之後,就相對無言,難堪地沉默著。林晨曦覺得他和姚氏之間,並無可說的話,他一路行來的路上,有林如海的教導,有林黛玉和林珠的陪伴和相互扶持,但唯獨沒留下了姚氏的痕跡。許久年前那些依稀的往事,在他的回憶中,已經褪色蒼白。雖然不算親近,但林晨曦也很得體地招待姚氏,臨走時,還送上了一份頗豐厚的回禮。
林晨曦本以為與姚氏見了一面,是了了一項心事,以後雙方也不會再多來往了,畢竟現在兩人從宗法倫理上來說,沒有關係了。雖心中微微有些惆悵,但也是鬆了口氣,歲月和時光已把她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不料,之後事情的發展出乎他的意料。姚氏時不時地上門來與他見面,孜孜不倦地與他回憶往事,明里暗裡地提醒,自己是他的生母,要他不能忘了這生恩;言談間,又一再向他訴苦,道李家是無權無勢的平頭百姓,自己的生活不易,羨慕讚嘆他如今的好日子;向他講起自己如今的兒女,要求他提攜幫忙,日後能有個好前程;後來,還特意帶上了那兩個孩子來看他,想讓他們也在林府住下『給晨曦你做個伴,自家的弟妹,血濃於水,總要比那沒血緣的親香』!
林晨曦聽出了姚氏暗指的是林黛玉,心中不渝。從感情上來講,林黛玉在他心中的地位,如今要遠遠高於姚氏,他不想讓林黛玉為之傷心。而遵照儒家的倫理道德,林黛玉犧牲自己的青春,教養他長大,長姐為母,他也當尊敬奉養。而姚氏卻只是個不相干的人了,她這話一旦傳出去,未免會引起旁人的猜測,懷疑這是不是林晨曦自己的意思。他是讀書人,可不得壞了名聲,人人不齒,日後哪裡還能指望什麼前程?
在姚氏不斷來林府的過程中,林黛玉不聞不問,置身事外。除了第一次出面招呼外,其餘時候姚氏上門,林黛玉都吩咐直接把人帶去林晨曦處。她道林晨曦日後是林家的家主,這些私事,自然有權自己做主,那不妨隨他的心意處置,她不想隔絕他的人際往來。姚氏起初不免也有些忐忑,但見到林黛玉這般寬容大度,漸漸地也得意起來,只道林黛玉畢竟是個女子,雖然現在是她當家,但林晨曦已經大了,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把持著林家,怕是想著日後還要依仗著自己的兒子,不敢得罪呢!那隻要說通了林晨曦,就萬事妥當了!於是,姚氏一次比一次更加肆意。
林府上下都把姚氏的舉止看在眼中,這些都是林家老人,很是看不慣,私下裡議論紛紛,還有管事特意去林黛玉處勸誡,卻無功而返。林家人心開始有些紛雜,外面人也生出了些議論。林晨曦見狀心中又急又愧,反思了一回,覺得是自己的過錯,這般含混著是不對的,礙著面子想以和為貴,卻會讓一些人生出妄念來,於林家不利。他回顧林黛玉一向的處事方式,決定還是快刀斬亂麻,彼此說清道明的好。
在姚氏又一次上門的時候,林晨曦對她再次提起的要求直截了當地拒絕了。他準備了一千兩銀子,這是他自己的積蓄,他要送給姚氏。姚氏終究生下了他,既然向他開口訴苦了,他也不能毫無表示,那一千兩銀子在此間足夠換處好宅子,再買些田地或鋪子或租出去,或自己經營,再加上李家本來的家產,足夠小日子過得挺豐足的了,日後就在家中相夫教子,不要再拋頭露面,往林家跑了!
見她態度堅決,林黛玉也不勉強,吩咐下人照看,告罪一聲,揮揮衣袖離開,把姚氏獨自留在花廳之中。她對姚氏是以禮相待,但不意味著她允許姚氏反客為主,就是平平淡淡的態度,免得養大了她的心。
姚氏又等了好長一會兒,才終於等到了林晨曦。姚氏驚喜地上前,一聲熱切的呼喚「晨曦我兒!」,欲緊緊地拉起林晨曦的手,目光灼灼地看著他,如獲至寶。
林晨曦頓時吃了一驚,半響,才回過神來,在記憶中找到了姚氏的影子。林晨曦心情複雜,他知道眼前之人是他的生母,幼時他也曾承歡膝下,有過溫馨時光。只是這一切,自生父去世,就煙消雲散了。姚很快就在娘家的安排下改嫁,她沒有帶走他。那時自己哭泣著拉著她的衣服不讓走,她也落淚了,但還是哄著叫他放了手,乘亂走了,再也沒回來探望過。那之後,他和小珠兒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挺艱苦,一直到他進了林府,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先前同父異母的兄長也沒照應他,但林晨曦卻沒什麼怨言,因為原本那兄長就與下面的弟妹很疏遠,林晨曦對他並不報什麼期望,也就無所謂失望。可對於姚氏,他卻是心中有些意難平的,不可能沒有怨言。
姚氏也覺著有些心虛,連忙殷切地向林晨曦解釋當初的苦衷和不得已,言辭懇切。林晨曦這些年經歷了不少人情冷暖,親眼見識過賈家一出出的吹拉彈唱,早就眼明心亮。此刻,見著姚氏如此,雖然心中也有些許波動,但靈台清明,並未因姚氏的幾句話語就迷惑了。
姚氏後夫姓李,林晨曦客氣地稱她為『李太太』,略問了些家常,也講了自己的一些情況。之後,就相對無言,難堪地沉默著。林晨曦覺得他和姚氏之間,並無可說的話,他一路行來的路上,有林如海的教導,有林黛玉和林珠的陪伴和相互扶持,但唯獨沒留下了姚氏的痕跡。許久年前那些依稀的往事,在他的回憶中,已經褪色蒼白。雖然不算親近,但林晨曦也很得體地招待姚氏,臨走時,還送上了一份頗豐厚的回禮。
林晨曦本以為與姚氏見了一面,是了了一項心事,以後雙方也不會再多來往了,畢竟現在兩人從宗法倫理上來說,沒有關係了。雖心中微微有些惆悵,但也是鬆了口氣,歲月和時光已把她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不料,之後事情的發展出乎他的意料。姚氏時不時地上門來與他見面,孜孜不倦地與他回憶往事,明里暗裡地提醒,自己是他的生母,要他不能忘了這生恩;言談間,又一再向他訴苦,道李家是無權無勢的平頭百姓,自己的生活不易,羨慕讚嘆他如今的好日子;向他講起自己如今的兒女,要求他提攜幫忙,日後能有個好前程;後來,還特意帶上了那兩個孩子來看他,想讓他們也在林府住下『給晨曦你做個伴,自家的弟妹,血濃於水,總要比那沒血緣的親香』!
林晨曦聽出了姚氏暗指的是林黛玉,心中不渝。從感情上來講,林黛玉在他心中的地位,如今要遠遠高於姚氏,他不想讓林黛玉為之傷心。而遵照儒家的倫理道德,林黛玉犧牲自己的青春,教養他長大,長姐為母,他也當尊敬奉養。而姚氏卻只是個不相干的人了,她這話一旦傳出去,未免會引起旁人的猜測,懷疑這是不是林晨曦自己的意思。他是讀書人,可不得壞了名聲,人人不齒,日後哪裡還能指望什麼前程?
在姚氏不斷來林府的過程中,林黛玉不聞不問,置身事外。除了第一次出面招呼外,其餘時候姚氏上門,林黛玉都吩咐直接把人帶去林晨曦處。她道林晨曦日後是林家的家主,這些私事,自然有權自己做主,那不妨隨他的心意處置,她不想隔絕他的人際往來。姚氏起初不免也有些忐忑,但見到林黛玉這般寬容大度,漸漸地也得意起來,只道林黛玉畢竟是個女子,雖然現在是她當家,但林晨曦已經大了,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把持著林家,怕是想著日後還要依仗著自己的兒子,不敢得罪呢!那隻要說通了林晨曦,就萬事妥當了!於是,姚氏一次比一次更加肆意。
林府上下都把姚氏的舉止看在眼中,這些都是林家老人,很是看不慣,私下裡議論紛紛,還有管事特意去林黛玉處勸誡,卻無功而返。林家人心開始有些紛雜,外面人也生出了些議論。林晨曦見狀心中又急又愧,反思了一回,覺得是自己的過錯,這般含混著是不對的,礙著面子想以和為貴,卻會讓一些人生出妄念來,於林家不利。他回顧林黛玉一向的處事方式,決定還是快刀斬亂麻,彼此說清道明的好。
在姚氏又一次上門的時候,林晨曦對她再次提起的要求直截了當地拒絕了。他準備了一千兩銀子,這是他自己的積蓄,他要送給姚氏。姚氏終究生下了他,既然向他開口訴苦了,他也不能毫無表示,那一千兩銀子在此間足夠換處好宅子,再買些田地或鋪子或租出去,或自己經營,再加上李家本來的家產,足夠小日子過得挺豐足的了,日後就在家中相夫教子,不要再拋頭露面,往林家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