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頁
皇帝下旨,退守內城,守城的兵士為保存實力,迅速退守內城,頑強抵抗。
這次,戰事拖得時間過長,最終,朝廷援軍趕到,他們只好退到西南,那是厲王經營多年的老巢。
皇上緩過手來,立刻發兵攻打,怎奈朝廷剛經歷一場戰爭,損兵折將,雙方都無力開戰。
其後幾年裡,朝廷又數次發兵,厲王在一次戰役中受重傷而死。
平王接替厲王統西南大軍,他招兵買馬,單等一個機會,可這個機會需要他爭取。
十年後,皇宮
「方妃娘娘,皇上去了新選秀入宮的王美人宮裡」
太監德順偷瞅瞅方妃娘娘臉色,娘娘面色平淡如水,沒有任何波瀾,方妃慨嘆,她由妃到美人一朝之間,可是又由美人到妃卻用了整整十年。
看主子不說話,德順又小心翼翼地道:「過幾日便是娘娘生辰,是不是請皇上過來」
方妃唇角一絲苦笑,幽幽地道:「皇上有多久沒來了?」
德順陪著小心,低聲道:「皇上又有一年沒來了」
「本宮記得是去年這個時候,皇上去安婕妤宮裡,順道過來坐坐」
為什麼提起這些,像是說別人的事,當初心裡那份苦,積年累月,早已變淡了。
方妃抬手,德順順著她手指方向,會意,遞過一枚銅鏡,方妃指尖掠過鬢邊,烏黑中赫然一根銀絲,她纖柔的素手輕輕拔掉,舉到陽光下,連根都是白的,嘆一聲,「老了」
「娘娘不老,一如當年,艷冠後宮」德順違心地說,他自進宮就侍候方妃娘娘,幾經沉浮,方妃還在原地,不是他主子不聰明,是這皇宮,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可惜他主子遇見了李氏皇后,那個更為精明的女子。
這時,一個太監匆匆上殿,「回娘娘,太醫院的御醫到」
她都忘了,這幾日她夜裡睡不著,早起,枕頭上掉了不少秀髮,命人回皇后娘娘,可是過好幾日了,也不見動靜,連她都忘了,太醫院才派了太醫來。
這麼多年,她跟李皇后明爭暗鬥,每每落了下乘,遇見這樣的敵手,她該慶幸還有命在。
「請太醫進來」
太醫院這次派來的是一個她沒見過的中年男子,外表儒雅,行過禮,沉穩聲音道:「微臣給娘娘請脈」
雙方隔著一層薄紗幔,那中年秦御醫聚精會神,半晌,道:「娘娘的病,暫時看似無大礙,可是未來堪憂。」
方妃本來懶懶地倚靠著,一聽坐直了身子,頗有幾分緊張,「怎麼講?」
秦太醫沉著聲音道:「娘娘豈不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方妃蹙眉,這太醫陰陽怪氣的,話中有話。
「娘娘願聞其詳,就請娘娘屏退左右。」
方妃嬌柔一聲,「都下去吧」
宮女太監都退出寢殿。
「這回可以說了吧,到底本宮得的是什麼病症?但說無妨」
秦太醫從袖子裡摸出一樣東西,默默遞給她,方妃接過,拿在手上細看,這是一隻竹笛,搭眼是那樣熟悉,她恍然回到許多年前,那個青澀的少年和那個天真的少女,她靜坐一旁,看他手執竹笛,悠揚的笛聲吹皺一池春水。
午夜夢回,她依然清晰憶起當時的情形,可是深宮多年,她早已過了天真的年紀,數度生死,命懸一線,她不再相信真情。
她淡聲道;「說吧,他想讓我怎麼幫他?」
秦太醫笑了笑,方妃是明白人,明白人好說話。
秦太醫說出早已想好的話 「那個人讓我帶話給娘娘,娘娘若助他一臂之力,事成後,娘娘有何要求儘管提出來,只要他能做的都會答應娘娘」
「怎麼幫法?」
秦太醫聲音壓得很低,低得僅兩個人聽見,「微臣有一包東西,關鍵的時候用上,神不起鬼不覺。」
突然,殿上吹過一陣陰冷的風,方妃身子一抖,早猜到他讓她做的一定不是容易事,她冷笑,「本宮若答應,怕等不到他事成,本宮就看不見明天的太陽」
秦太醫沉穩聲道:「娘娘放心,這藥力當時不發作,要等個三五日,娘娘若做得隱蔽,不會出什麼紕漏」
方妃沒說話,秦太醫又道:「娘娘是明白人,何不堵上一把,那人知道只有娘娘有此膽量,如果成了,可保娘娘一世榮華」
說完,二人都沉默,良久,方妃道:「讓我想想」
平王算到她能答應,深宮多年曆練,方妃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單純善良的小姑娘,她手段心機,足以承擔此大任。
平王起兵,這一次,朝廷早有防備,迅速發兵,堵住平王大軍,雙方列架,正預開戰,朝堂傳來消息,皇帝身染重病,不能臨朝,朝事只好交給年輕的太子,這一下,對西南軍非常有力,朝廷的軍隊得知這一消息,人心惶恐,一交手,便潰敗,兩軍交戰,十幾萬大軍,一退,便如潮水,不可收拾。
平王軍隊長驅直入,不久,即攻克京都,早有內廷太監接應,打開宮門。
三日後,皇帝趙世賢頒退位詔書,平王稱帝,改年號為德昌,追封生母諡曰孝安貞懿恭純溫惠天弘聖皇后,與先帝合葬永陵,一帝三後同葬。
李皇后和太子被貶為庶人,封方妃為貴太妃,大賞有功之臣,先朝臣歸順者,繼續為朝廷所用。
眾臣請立中宮,德昌帝駁回,遂封平王府側妃周氏為妃,暫行皇后之職,打理後宮。
這次,戰事拖得時間過長,最終,朝廷援軍趕到,他們只好退到西南,那是厲王經營多年的老巢。
皇上緩過手來,立刻發兵攻打,怎奈朝廷剛經歷一場戰爭,損兵折將,雙方都無力開戰。
其後幾年裡,朝廷又數次發兵,厲王在一次戰役中受重傷而死。
平王接替厲王統西南大軍,他招兵買馬,單等一個機會,可這個機會需要他爭取。
十年後,皇宮
「方妃娘娘,皇上去了新選秀入宮的王美人宮裡」
太監德順偷瞅瞅方妃娘娘臉色,娘娘面色平淡如水,沒有任何波瀾,方妃慨嘆,她由妃到美人一朝之間,可是又由美人到妃卻用了整整十年。
看主子不說話,德順又小心翼翼地道:「過幾日便是娘娘生辰,是不是請皇上過來」
方妃唇角一絲苦笑,幽幽地道:「皇上有多久沒來了?」
德順陪著小心,低聲道:「皇上又有一年沒來了」
「本宮記得是去年這個時候,皇上去安婕妤宮裡,順道過來坐坐」
為什麼提起這些,像是說別人的事,當初心裡那份苦,積年累月,早已變淡了。
方妃抬手,德順順著她手指方向,會意,遞過一枚銅鏡,方妃指尖掠過鬢邊,烏黑中赫然一根銀絲,她纖柔的素手輕輕拔掉,舉到陽光下,連根都是白的,嘆一聲,「老了」
「娘娘不老,一如當年,艷冠後宮」德順違心地說,他自進宮就侍候方妃娘娘,幾經沉浮,方妃還在原地,不是他主子不聰明,是這皇宮,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可惜他主子遇見了李氏皇后,那個更為精明的女子。
這時,一個太監匆匆上殿,「回娘娘,太醫院的御醫到」
她都忘了,這幾日她夜裡睡不著,早起,枕頭上掉了不少秀髮,命人回皇后娘娘,可是過好幾日了,也不見動靜,連她都忘了,太醫院才派了太醫來。
這麼多年,她跟李皇后明爭暗鬥,每每落了下乘,遇見這樣的敵手,她該慶幸還有命在。
「請太醫進來」
太醫院這次派來的是一個她沒見過的中年男子,外表儒雅,行過禮,沉穩聲音道:「微臣給娘娘請脈」
雙方隔著一層薄紗幔,那中年秦御醫聚精會神,半晌,道:「娘娘的病,暫時看似無大礙,可是未來堪憂。」
方妃本來懶懶地倚靠著,一聽坐直了身子,頗有幾分緊張,「怎麼講?」
秦太醫沉著聲音道:「娘娘豈不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方妃蹙眉,這太醫陰陽怪氣的,話中有話。
「娘娘願聞其詳,就請娘娘屏退左右。」
方妃嬌柔一聲,「都下去吧」
宮女太監都退出寢殿。
「這回可以說了吧,到底本宮得的是什麼病症?但說無妨」
秦太醫從袖子裡摸出一樣東西,默默遞給她,方妃接過,拿在手上細看,這是一隻竹笛,搭眼是那樣熟悉,她恍然回到許多年前,那個青澀的少年和那個天真的少女,她靜坐一旁,看他手執竹笛,悠揚的笛聲吹皺一池春水。
午夜夢回,她依然清晰憶起當時的情形,可是深宮多年,她早已過了天真的年紀,數度生死,命懸一線,她不再相信真情。
她淡聲道;「說吧,他想讓我怎麼幫他?」
秦太醫笑了笑,方妃是明白人,明白人好說話。
秦太醫說出早已想好的話 「那個人讓我帶話給娘娘,娘娘若助他一臂之力,事成後,娘娘有何要求儘管提出來,只要他能做的都會答應娘娘」
「怎麼幫法?」
秦太醫聲音壓得很低,低得僅兩個人聽見,「微臣有一包東西,關鍵的時候用上,神不起鬼不覺。」
突然,殿上吹過一陣陰冷的風,方妃身子一抖,早猜到他讓她做的一定不是容易事,她冷笑,「本宮若答應,怕等不到他事成,本宮就看不見明天的太陽」
秦太醫沉穩聲道:「娘娘放心,這藥力當時不發作,要等個三五日,娘娘若做得隱蔽,不會出什麼紕漏」
方妃沒說話,秦太醫又道:「娘娘是明白人,何不堵上一把,那人知道只有娘娘有此膽量,如果成了,可保娘娘一世榮華」
說完,二人都沉默,良久,方妃道:「讓我想想」
平王算到她能答應,深宮多年曆練,方妃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單純善良的小姑娘,她手段心機,足以承擔此大任。
平王起兵,這一次,朝廷早有防備,迅速發兵,堵住平王大軍,雙方列架,正預開戰,朝堂傳來消息,皇帝身染重病,不能臨朝,朝事只好交給年輕的太子,這一下,對西南軍非常有力,朝廷的軍隊得知這一消息,人心惶恐,一交手,便潰敗,兩軍交戰,十幾萬大軍,一退,便如潮水,不可收拾。
平王軍隊長驅直入,不久,即攻克京都,早有內廷太監接應,打開宮門。
三日後,皇帝趙世賢頒退位詔書,平王稱帝,改年號為德昌,追封生母諡曰孝安貞懿恭純溫惠天弘聖皇后,與先帝合葬永陵,一帝三後同葬。
李皇后和太子被貶為庶人,封方妃為貴太妃,大賞有功之臣,先朝臣歸順者,繼續為朝廷所用。
眾臣請立中宮,德昌帝駁回,遂封平王府側妃周氏為妃,暫行皇后之職,打理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