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他知道,皇帝駕崩了,太子繼位了。他的妹妹成了天下最尊貴的女子。他為她高興,也為她擔憂。她恐怕不能做一個合格的皇后,母儀天下,對她而言,並不容易。
他想起他當日努力,想求得一個功名,那時候就是為了將來給妹妹一個依靠。可惜,她現下貴為皇后,他卻被父親發配到了江南。而他們兄妹之間的感情也遠不如之前。
聽說他當舅舅了,聽說皇帝拒絕了選秀的提議。他遠在江南,對朝中許多事情也略有耳聞。新帝推行新令,他其實也很感興趣。但是,只怕他這輩子都要被困在江南了。——父親不許他回京,先生又有意要他繼承衣缽。
他知道這樣很好,但不免感到遺憾。
同在江南的舅舅,也想過幫他找個姑娘,在江南安家,卻被他婉拒。他並沒有傾心的姑娘,只是提起婚事,他很茫然。
那年妹妹大婚,他回京送嫁,途中遇上了一個面部有傷的女劫匪。因為不知道對方性別時,跟她有了肢體接觸。對方兇巴巴地要他負責。他以婚姻大事,不敢擅專為由拒絕了她。
——他想,他不是看不上對方,只是他既然做不好兒子,做不好兄長,想來也做不好丈夫。
他不能再貿然傷害別人。
收到父親的來信後,他立即向呂先生辭行,六年了,他想回去看看。他前次離家時,嘉敏才十二歲,正是荳蔻年華,他也只匆匆見了一面。如今她已年滿十八,即將出嫁。
他心裡激動,連聲音都有點哽咽。
呂先生並未多言,任他離去。熱心的師母準備了禮物,交由他一併帶回去。
他再三叩謝師父師母,既期待又不安。
快馬加鞭,星夜兼程。他匆匆忙忙趕回京城時,距離嘉敏出嫁還有一段時日。六年不見,父親和繼母都比記憶中老邁了不少。嘉敏和嘉榮也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他站在他們面前,與其說是在外多年的家人,不如說是外面來客,是外人。兩個妹妹與他說話,需要小心翼翼,覷他的神色。
顧彥琛看著他們,心中酸澀難言。他是家中長子,是唯一的男丁,如今看起來卻像是個外人。
——當然他們並沒有排斥他,繼母和兩個妹妹眼中流露出的歡喜不似作偽。即便是父親,面上偶爾也會顯現出悵然之色。父親對他說話,語氣柔和了很多。但是,他們那種分外小心的模樣,還是教他心裡難受。
明明他們是一家人啊,為什麼會成為這個樣子呢?
他到家的第二天,妹妹顧嘉夢就回府了。
一別六年,這六年中,顧彥琛時常會記起妹妹,有時她是小時候模樣,有時候是她模樣的顧九九。每每想起,他都心緒複雜,需要默讀一會兒心經才能平靜下來。
此刻見到已為人母的妹妹,他喉頭滾動了幾下,緩緩跪了下去:「皇后娘娘……」
她攔住了他:「大哥,你不用這樣。」她眉目舒展,臉上是淡淡的笑。
他突然有些侷促,他記得早晨淨面時,從水中看到的自己的模樣。他後退了半步,低聲道:「禮不可廢。」
兄妹相對,久久無言。
長久的沉默過後,他講起了自己在江南求學的一些經歷。她靜靜聽著,彷佛是小時候,他眉飛色舞,講他看到的趣事。
他們曾經是很親近的人,是一母同胞的兄妹。
他說到好笑處,眉眼含笑,隱隱可見當初的俊彥少年模樣。她也如同少時那般,眼中流瀉出清淺的笑意。
「對不起……」他忽然沒來由地說了這麼一句。
顧嘉夢笑容微斂:「大哥?」
「我說對不起。」他抬頭看著她,一顆心提得高高的,卻沒有多餘的話。他喝了口茶,掩飾他的不自在,「妹妹在京中,家裡的事情,妹妹多上心些。」
顧嘉夢點一點頭,顧彥琛的那句道歉,教她有些恍惚。不知道他是為什麼會說出這三個字,她其實早就釋然了。她笑一笑,輕聲道:「其實,父親也想讓大哥留下來的。大哥在江南學的,也盡夠了。」
顧彥琛微愣。
時間會抹平一切,事事順心自認為很幸福的她,在很早之前就打算將很多事情忘掉了。
……
翌日,顧彥琛藉口外出訪友,一大早便離開了家,獨自前往城南九里巷。六年來,一封回信都沒有,他不免擔心。他不敢向妹妹打聽顧九九,生怕她再著惱傷心,便只能親自查看了。
沿著記憶中的路線,他來到了九里巷,羅家門口。
眼前的「白府」讓他一愣,巨大的不安籠罩著他。他才知道,這裡已經易主了。他心下奇怪,莫不是,顧九九已然出嫁,所以才合家搬走?怪不得他的書信得不到響應。
他隱約記得顧九九有個姨丈,家就在左近。他循著記憶,又稍加打聽,果然見到了孫家。
接待他的是孫二,當日年少氣盛的少年,如今已沉穩了許多。若非他目中偶爾閃過的鄙夷之色,顧彥琛都會以為是他認錯了人。
聽他道明來意後,孫二「哐」的一聲擱下了茶杯,冷冷地道:「死了。」
「死……了……?」顧彥琛霍地站起,身子歪了一歪,才勉強站定。他只覺得腦海里轟的一聲,炸了開來,眼前白茫茫一片,看不大清楚。
孫二站了起來:「是死了,好幾年了。你竟不知道?」
他想起他當日努力,想求得一個功名,那時候就是為了將來給妹妹一個依靠。可惜,她現下貴為皇后,他卻被父親發配到了江南。而他們兄妹之間的感情也遠不如之前。
聽說他當舅舅了,聽說皇帝拒絕了選秀的提議。他遠在江南,對朝中許多事情也略有耳聞。新帝推行新令,他其實也很感興趣。但是,只怕他這輩子都要被困在江南了。——父親不許他回京,先生又有意要他繼承衣缽。
他知道這樣很好,但不免感到遺憾。
同在江南的舅舅,也想過幫他找個姑娘,在江南安家,卻被他婉拒。他並沒有傾心的姑娘,只是提起婚事,他很茫然。
那年妹妹大婚,他回京送嫁,途中遇上了一個面部有傷的女劫匪。因為不知道對方性別時,跟她有了肢體接觸。對方兇巴巴地要他負責。他以婚姻大事,不敢擅專為由拒絕了她。
——他想,他不是看不上對方,只是他既然做不好兒子,做不好兄長,想來也做不好丈夫。
他不能再貿然傷害別人。
收到父親的來信後,他立即向呂先生辭行,六年了,他想回去看看。他前次離家時,嘉敏才十二歲,正是荳蔻年華,他也只匆匆見了一面。如今她已年滿十八,即將出嫁。
他心裡激動,連聲音都有點哽咽。
呂先生並未多言,任他離去。熱心的師母準備了禮物,交由他一併帶回去。
他再三叩謝師父師母,既期待又不安。
快馬加鞭,星夜兼程。他匆匆忙忙趕回京城時,距離嘉敏出嫁還有一段時日。六年不見,父親和繼母都比記憶中老邁了不少。嘉敏和嘉榮也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他站在他們面前,與其說是在外多年的家人,不如說是外面來客,是外人。兩個妹妹與他說話,需要小心翼翼,覷他的神色。
顧彥琛看著他們,心中酸澀難言。他是家中長子,是唯一的男丁,如今看起來卻像是個外人。
——當然他們並沒有排斥他,繼母和兩個妹妹眼中流露出的歡喜不似作偽。即便是父親,面上偶爾也會顯現出悵然之色。父親對他說話,語氣柔和了很多。但是,他們那種分外小心的模樣,還是教他心裡難受。
明明他們是一家人啊,為什麼會成為這個樣子呢?
他到家的第二天,妹妹顧嘉夢就回府了。
一別六年,這六年中,顧彥琛時常會記起妹妹,有時她是小時候模樣,有時候是她模樣的顧九九。每每想起,他都心緒複雜,需要默讀一會兒心經才能平靜下來。
此刻見到已為人母的妹妹,他喉頭滾動了幾下,緩緩跪了下去:「皇后娘娘……」
她攔住了他:「大哥,你不用這樣。」她眉目舒展,臉上是淡淡的笑。
他突然有些侷促,他記得早晨淨面時,從水中看到的自己的模樣。他後退了半步,低聲道:「禮不可廢。」
兄妹相對,久久無言。
長久的沉默過後,他講起了自己在江南求學的一些經歷。她靜靜聽著,彷佛是小時候,他眉飛色舞,講他看到的趣事。
他們曾經是很親近的人,是一母同胞的兄妹。
他說到好笑處,眉眼含笑,隱隱可見當初的俊彥少年模樣。她也如同少時那般,眼中流瀉出清淺的笑意。
「對不起……」他忽然沒來由地說了這麼一句。
顧嘉夢笑容微斂:「大哥?」
「我說對不起。」他抬頭看著她,一顆心提得高高的,卻沒有多餘的話。他喝了口茶,掩飾他的不自在,「妹妹在京中,家裡的事情,妹妹多上心些。」
顧嘉夢點一點頭,顧彥琛的那句道歉,教她有些恍惚。不知道他是為什麼會說出這三個字,她其實早就釋然了。她笑一笑,輕聲道:「其實,父親也想讓大哥留下來的。大哥在江南學的,也盡夠了。」
顧彥琛微愣。
時間會抹平一切,事事順心自認為很幸福的她,在很早之前就打算將很多事情忘掉了。
……
翌日,顧彥琛藉口外出訪友,一大早便離開了家,獨自前往城南九里巷。六年來,一封回信都沒有,他不免擔心。他不敢向妹妹打聽顧九九,生怕她再著惱傷心,便只能親自查看了。
沿著記憶中的路線,他來到了九里巷,羅家門口。
眼前的「白府」讓他一愣,巨大的不安籠罩著他。他才知道,這裡已經易主了。他心下奇怪,莫不是,顧九九已然出嫁,所以才合家搬走?怪不得他的書信得不到響應。
他隱約記得顧九九有個姨丈,家就在左近。他循著記憶,又稍加打聽,果然見到了孫家。
接待他的是孫二,當日年少氣盛的少年,如今已沉穩了許多。若非他目中偶爾閃過的鄙夷之色,顧彥琛都會以為是他認錯了人。
聽他道明來意後,孫二「哐」的一聲擱下了茶杯,冷冷地道:「死了。」
「死……了……?」顧彥琛霍地站起,身子歪了一歪,才勉強站定。他只覺得腦海里轟的一聲,炸了開來,眼前白茫茫一片,看不大清楚。
孫二站了起來:「是死了,好幾年了。你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