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更無奈了:「那王爺還是休了妾吧!」

  「你……」他氣急,愈發失望,拂袖而去。

  雖然對外宣稱先帝是由於積勞成疾,才會突然駕崩,但是真實原因,英王心裡也清楚:父皇是栽在了女色上。

  這教他心下一悸。他暗暗算了算後院女人的數量,隱隱有些擔心有一天,他也會步了父皇的後塵。

  他不由得埋怨沈氏,身為妻子,她就不會操心丈夫的身體健康嗎?

  國喪期間,他不能近女色。他也不能閒著。於是,他想起了他還有個女兒。

  他的女兒已經會走路,會說話了。他偶爾逗逗女兒,聽她怯怯地喊「父王」,看著她孺慕的眼神,他的心驀地一軟,輕輕摸摸她軟軟的臉頰。說到底,這是他的女兒。

  瞧,她的眉眼跟他多像,也有幾分像她的祖母呢。

  也許是父女天性,他和女兒處得時日久了,對女兒也上心了不少。有時不見她,他還會分外想念。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竟看到一個略微眼熟的侍妾討好誘哄他的女兒,要她吃不易克化之物。

  他勃然大怒,當即斥責了那個侍妾,並嚴令府中姬妾不得接近郡主。

  他怒氣未消,去找了沈氏,待要埋怨她治家無能。但看她一臉平靜,他的話便都被堵在了喉頭。

  他一聲不吭,轉身離去。

  出孝之後,他沒再往府里抬新人,看在女兒的面子上,他在沈氏房中歇息的次數也多了些。

  日子就這麼不咸不淡地過著,他好女色之名,人人皆知。可是奇怪的是,他這一生竟只有一個女兒。西苑那麼多女人,竟無一人生下子嗣。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早年重欲,他年紀不大身體就壞了。這個時候陪在他身邊,細心照顧他的,竟是沈氏。她親自奉藥,毫無怨言。

  她早已過了花信之期,反倒比年輕時多了幾分從容優雅。他心下感動,記起早年舊事,知道自己當時荒唐,也有錯誤。

  臨終之際,他握著她的手,艱難地道:「下輩子,咱們……好好的。」

  沈氏卻將他的手指一根一根掰下來,輕聲說道:「不會了,王爺,下輩子,我不要見到你了。」

  「蓉蓉……」英王的眼中盛滿了不解和失望。

  「王爺,你知道你為什麼沒兒子麼?」她湊到他耳邊去,低聲說道,「因為在小萱出生之後,王爺就再也不可能有孩子了。」

  「你——」

  英王薨了。

  沈氏將他的眼睛合上,聲音很輕:「不怪我的,你不能怪我的。最開始,明明是你錯了。」

  第129章

  景王到二十六歲時,還未成婚。他挺淡然,可他的母妃程氏早就急了。

  說來也怪,自先帝駕崩以後,程氏隨著兒子住在了景王府,每日吃齋念佛,修身養性,身子倒比之前在皇宮時,好上許多。

  她初時擔心新帝會為難她的兒子,為此她提心弔膽了好一陣時日,還暗暗勸誡兒子,低調行事,切莫張揚。

  可惜姬然年少氣盛,又頗得新帝信賴,他支持新帝的政令,並努力推行,在朝中一時風頭無二。

  她苦勸無果,只能隨他去了。還好五年過去,新帝待他一如之前。程氏這才漸漸放下心來。

  但仍有一事,她放心不下,那便是姬然的婚事。即便是八字奇特,不宜早婚的新帝姬央,也在二十六歲高齡那年娶親。然兒是為了什麼?

  她偶爾催促一次,卻被他以父皇曾許他婚事自定而推脫。

  程氏為之氣結,因為先帝的荒唐,現下對他,她半分好感都沒有。哄騙了她一輩子,臨了教她難堪不說,還耽誤她抱孫子。

  她悄悄問兒子,是不是因為顧氏的緣故?

  姬然哭笑不得,這什麼跟什麼啊。當年或許曾有過不甘和綺念,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切都已經塵封在了心底最深處。她如今是皇后,是他大嫂,是他侄兒侄女的母親。他怎麼可能有別的想法?

  他至今未婚,只不過是因為沒遇到讓他非娶不可的人罷了。

  他不想在他娶妻之後,遇見真正心動之人時,只能要麼自己抱憾終身;要麼委屈心愛之人。

  再者,他如今政務繁忙,也生不出別的閒情雅致來。

  程氏卻不以為然,她半是誘哄半是恐嚇:「然兒,即便是不為了你,你也該為皇帝想想。你多年不娶妻,知道的說你是政事繁忙,不知道的說你是記恨他當日奪了顧氏一事……」

  姬然心中一凜,沉吟良久,終是點了點頭:「那就由母親做主吧。」

  程氏喜笑顏開,自先帝過世,這是她第一次笑得舒心。

  姬然看看母親,不免悵然。驀地,他竟想起顧九九來。那姑娘雖然有種種不足之處,但對他也算是一片真心。也許,他這輩子都不可能遇到比她更深情的姑娘了吧。

  程氏開始著人打探適齡的閨秀,容貌,性情,家世,品德,都寫在了小冊子上,細細篩選。——王府人口簡單,她現下也沒什麼事可忙,對這件事格外上心。

  她的兒子雖說年紀大了些,可他貴為王爺,一人之上,萬人之下,品貌出眾,也只有最好的姑娘才能配得上。

  姬然見母親熱衷於此事,他只笑了一笑,也不放在心上。他想,娶妻生子是人倫大事,不管他要娶得姑娘是誰,待她進門之後,他待她一心一意就是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