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旁的奴婢連忙將兩人扶起來。嚴夫人讓他們上座,又讓奴婢為他們添茶。她寒暄了幾句一路來得辛苦,便問上了正題:「茶珠可是你們所生?」

  中年男子道:「茶珠就是招娣吧,她確實是我婆娘所生。」

  婦女也連忙點頭,「懷胎十月所生,哪能有假。」兩人聽聞茶珠如今發達了,不遠千里想來依靠茶珠,所以口口聲聲說他們是她的生身父母。

  嚴夫人看二人神色不對,她淺淺笑道:「那告示上有假,茶珠不過一介孤女,如何能出人頭地,是我假借她之名尋你們二人,為了探查她的身世。」

  她拍了拍手,婢女端出一盤銀子,足有一百兩之數,「你們只要說實話,這些銀子就是你們的了。」她沒有拿出太多銀子來,害怕兩人見財起意,故意說假話。

  平民百姓幾兩銀子便能夠度過一年,一百兩銀子的天價,他們想都沒有想過,於是立刻道出事情的原委。

  茶珠是他們撿來的女兒,她五官端正,容貌不俗,他們恰好沒有孩子,便想將她撿來養著,本來是打算日後生了兒子,讓她給自己的兒子當童養媳。

  但他們生了兒子之後,那一年冬天太冷了,他們沒有足夠的糧食過冬,恰好人牙婆出十兩銀子之數購買長相周正的女娃,於是他們便將茶珠賣了,換了銀子給自己的親生兒子買肉,買冬衣。

  梁夫人看他們衣衫破爛,打了無數的補丁,臉上充滿皺紋,猜想茶珠小時候過得很苦,她心疼女兒,眼裡湧起了淚花。

  梁夫人哽咽道:「你們是在哪裡撿到她的?」

  婦女喝著熱茶,長吁一聲:「十幾年前,我們住在京都,當時如今的聖上帶兵攻打京都,京都一帶不太平,又有匪徒趁亂打家劫舍,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大多變賣了房產,收拾家當,四散逃走。我就是在逃走的路上遇到了招娣,她才一歲多,被丟在路邊上,我看她要凍死了……」

  她回憶起那時的光景,眼眶微紅,「那時候我的長女因著戰亂,不足月就夭折了,我恰好有奶水能夠餵養她,我想她若能活就活,不能活便是我們無緣,我們一路逃難,最後去了康州的山裡躲避戰亂,去的路上十分艱辛,到了山里也過得清貧,誰知她倒是無病無痛地就長到了四歲,沒讓我們多費心。」

  聽聞是在京都撿到茶珠而不是在康州,梁夫人和寧二爺對視一眼,兩人這下肯定了,茶珠十有八九就是梁夫人的女兒。

  兩人回憶起從前,寧二爺那時候被家裡送進宮服侍皇帝。梁夫人的父親梁將軍也將才滿十六歲的梁夫人送進宮伺候皇帝,梁大人假意投降,保住梁家的根基,暗中培養親兵造反。

  寧二爺與梁夫人當時在宮中為伴。梁夫人懷上龍種,生下了公主,她的女兒腳底有近紅似粉的梅花胎記,所以取名為粉珠。粉珠七個月的時候,京都戰亂,梁夫人與粉珠走散了。

  後來寧二爺因著兩人的交情,她回到家中繼承家業,賞金萬兩尋找粉珠。

  她看了梁夫人一眼,垂眸愧疚地說:「我銀子和人都如水一樣灑了出去,但是卻沒有收到任何關於腳底有梅花胎記的女童的消息,於是我就憑藉著回憶粉珠的容貌,花了萬兩在明州一位富商家裡,買了一個和粉珠容貌有五六分相似的女娃,我又買通了大夫,讓大夫告訴你,孩子出生有胎記,稍微長大一些胎記就會消散。」

  夫婦二人聽聞萬兩銀子,瞪圓了雙眼,氣得捶胸頓足,男子道:「我們住在康州的山裡,消息閉塞,根本沒聽說過這事!原來招娣值這麼多銀子,我們當初竟然只將她賣了十兩!」

  寧二爺懶得理他們,對著梁夫人癟嘴,「我當時受你所託尋人,但派去的人主要在京都和京都以南繁華的地段尋找粉珠,我想她才七個月,流落到窮鄉僻壤怕是也活不下去。我雖然也派人去了康州,但是並沒有到康州的各個小山村去尋找她,我疏忽了,未曾想她會流落到那般偏僻的地方。」

  她不敢直視梁夫人的眼睛,又低頭望著茶水,「我派人尋了一年多,也沒有絲毫粉珠的消息,我想她一定是去世了。我看你因為痛失愛女,心力交瘁,我怕你因此落下病痛,一病不起,這才生了買一個假女兒騙你的念頭。後來,我看你真心地疼愛秋微,我以為能夠瞞你一輩子,未曾想……」她愧疚地笑了笑,「你原來發現了她不是你的親生女兒,所以才給她取了別的名字。」

  殷秋微的殷姓,與英媽媽一樣,都是來自那位造反登基的藩王,她是逆賊殷氏的女兒,也是前朝公主,如今大家因為鎮國公爺忍辱負重多年,幫助當今聖上起事的功勞,沒有人再談論殷秋微的父親是誰,也沒有人會稱呼殷秋微的母親為殷夫人,都是稱呼她母家的姓氏,梁夫人。

  「不說了,都過去了。」梁夫人撐著頭哀哀地哭泣,對寧二爺說,「我也以為珠兒早就死了,沒有想到她竟然艱難地生活在窮鄉僻壤。但我依舊謝謝你,秋微非常的懂事聽話。那個時候如果不是你將秋微送到我的身邊,我一定活不下去。」

  梁夫人又往外望去,還是不見茶珠的身影,她嘆道:「只要茶珠過來驗證了她腳底的那塊胎記,那塊無數次在我夢裡回想起的胎記,我一眼就能認出她到底是不是我的親生女兒。」

  她看向嚴夫人,「怎麼都過去一個時辰了,姜媼還未回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