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太后怎麼臉都紅了?不是被本宮氣著了吧?」
索性都撕破了臉, 虞枝心對太后更無半分驚疑,口中言辭愈發毫不留情:「太后有什麼好氣的呢?是氣你拿本宮根本沒轍,還是氣你算計陛下不成, 往後定要被陛下報復回來,因此又氣又怕才色厲內荏?」
「你住口!」太后胸前起伏, 果然氣的不輕,一手指著她斥道:「有你這麼跟哀家說話的嗎?」
「本宮向來只說實話。如太后這樣不顧人倫將侄女兒進獻給表叔,又或是毫無廉恥的幫著宮女爬男人的床的,本宮可真沒法把您當個長輩敬仰。您若不是有個太后的名頭,這會兒早就被本宮打入浣衣局了!」
她目光轉向皇后,見皇后臉上表情從憤怒變為驚訝,又漸漸變為瞭然,最後定格為嘲諷和不屑,不由笑道:「皇后娘娘才是後宮名正言順的女主人,您覺得臣妾說的可有哪裡錯了麼?」
「本宮覺得貴妃所言甚是。太后雖是長輩,但也要有規矩和是非對錯的約束。任誰犯了錯都該受罰,顛倒黑白污衊旁人才是最不可取。」
皇后早就對太后不滿,難得今兒貴妃發飆,她才不會傻到裝什麼賢惠孝順。便與貴妃一般威嚴堅定的看向左右喝道:「太后胡作非為致陛下病重還要對本宮和貴妃濫用私刑,本宮不好對著長輩怎麼樣,只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本宮只能請長輩出手——你們還不去把宗正請來?!」
「來了來了,宗正大人來了。」
延壽宮外傳來一陣呼喝,領頭的卻是乾元宮的大總管小崔公公。小崔公公滿頭大汗的拉著宗正往裡跑,見到貴妃安然無恙才鬆了口氣,對她眨了眨眼睛才轉向太后正色道:「啟稟太后娘娘,奴才身後這位是宗人府的宗正大人,按輩分是陛下的叔爺,太后娘娘該尊稱一句皇叔。另一位是欽天監的監丞,卻是查到宮中起火之事另有隱情,特意來向您稟告的。」
太后本是心虛的惡人先告狀,被這一群人突然闖入打斷了氣勢更沒了主意,竟是昏了頭順著小崔公公的話問了一句:「哀家在這兒說陛下的病情,又和後宮起火有什麼關係?」
「太后此言差矣。」
那位欽天監監丞摸了摸下頜三縷白須,還真有幾分仙風道骨的模樣,不緊不慢的解釋道:「因民間有言宮中起火乃是鳳主不祥,欽天監自不敢怠慢,由臣等夜觀天象,直到昨兒才終於弄明白了。」
他抖抖袖子掏出一塊星盤,捏了個指決解釋道:「先前宮中鳳主鸞副拱衛天龍,陰陽相合乃是最吉祥不過的徵兆。及正月二十八日起突然有火鳳西來衝撞紫薇鸞鳳,引來後宮氣勢不穩,使邪祟得以衝出龍氣鎮壓趁機作祟。」
他說的玄乎,可明白人哪裡聽不懂所謂龍鳳各自指代的是什麼。只聽他憂心忡忡的嘆道:「火鳳本是血光不祥之兆。臣等追根溯源,發現這火鳳原在佛陀金光鎮壓之下動彈不得,卻不知怎地突然從西方逃逸至北極紫薇所在。要知道這火鳳來勢洶洶,非但對鸞鳳不利,連天龍真氣也有所衝撞。今日陛下之難就是被火鳳侵擾,臣等不得已向宗正情願,請讓火鳳歸位西方,還天都一片安寧才好。」
他雖沒說「火鳳」就是太后,可在場的有誰聽不懂他意中所指。太后氣的渾身發抖,重重一拍桌子怒道:「你這都是一派胡言!」
別人看在太后的輩分上不敢與她叫板,宗正卻是並不怯他。老人家清了清嗓子慢條斯理道:「欽天監就是幹這個的,是不是胡言可不是太后您說了算。且就算太后心中疑惑,但如今陛下還在病著,就算為了陛下安康和天下百姓江山社稷,太后也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先稍稍迴避皇寺如何?」
「憑什麼讓哀家迴避!哀家是先帝元後,是——」
太后氣急敗壞的一句話尚未說完,不想門外又是一陣喧譁,一眾侍衛推門而入,為首的是領侍衛內大臣程將軍並四位相爺和孔二老爺。孔二老爺率先拱手道:「太后娘娘!請太后娘娘恕罪,由臣等侍奉娘娘先往皇寺避禍。娘娘請啟程吧!」
他這沒頭沒尾的一句,太后自然怒火愈勝。卻不妨李相從袖子裡摸出一張紙交給一旁的小太監呈給太后,一邊冷冷道:「太后娘娘有所不知,您妄圖引誘陛下犯下人倫之罪,又禍亂陛下後宮導致陛下重病之事已經在士子之間傳開。士林學子皆做檄文情願處置太后,若是太后不走,恐怕就要有人逼宮清君側了。」
——這本是陛下為了逼太后離宮準備的後手,只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契機,便讓流言在民間暗自發酵。誰知太后竟算計到他的「清白」來,趙熠哪裡肯忍,索性一邊將病情說的多危險,一邊讓孔二老爺造出聲勢來。
士子總是永遠殷切期待充滿激情,也永遠保持憤怒被帶節奏。有國子監親自下場,太后的「惡行」再也藏不住,為了江山社稷天下太平,這目無家國只將陛下當做孫家踏板的野心女人必須趕走!
李相用下巴點了點太后手裡的紙道:「這是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篇檄文,如今已是大街小巷的傳揚開了。原先陛下憑著孝心親到國子監替您開脫為您勉力壓制,可現在陛下倒下,您——恐怕還是不要在留在京中的好啊。」
孫太后抖著手,卻始終沒有勇氣打開手裡的紙張。一步錯步步錯,看著院子裡站著的這些人物,她知道太后的身份長輩的名頭已經無用,她也再無可能強留下來了。
索性都撕破了臉, 虞枝心對太后更無半分驚疑,口中言辭愈發毫不留情:「太后有什麼好氣的呢?是氣你拿本宮根本沒轍,還是氣你算計陛下不成, 往後定要被陛下報復回來,因此又氣又怕才色厲內荏?」
「你住口!」太后胸前起伏, 果然氣的不輕,一手指著她斥道:「有你這麼跟哀家說話的嗎?」
「本宮向來只說實話。如太后這樣不顧人倫將侄女兒進獻給表叔,又或是毫無廉恥的幫著宮女爬男人的床的,本宮可真沒法把您當個長輩敬仰。您若不是有個太后的名頭,這會兒早就被本宮打入浣衣局了!」
她目光轉向皇后,見皇后臉上表情從憤怒變為驚訝,又漸漸變為瞭然,最後定格為嘲諷和不屑,不由笑道:「皇后娘娘才是後宮名正言順的女主人,您覺得臣妾說的可有哪裡錯了麼?」
「本宮覺得貴妃所言甚是。太后雖是長輩,但也要有規矩和是非對錯的約束。任誰犯了錯都該受罰,顛倒黑白污衊旁人才是最不可取。」
皇后早就對太后不滿,難得今兒貴妃發飆,她才不會傻到裝什麼賢惠孝順。便與貴妃一般威嚴堅定的看向左右喝道:「太后胡作非為致陛下病重還要對本宮和貴妃濫用私刑,本宮不好對著長輩怎麼樣,只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本宮只能請長輩出手——你們還不去把宗正請來?!」
「來了來了,宗正大人來了。」
延壽宮外傳來一陣呼喝,領頭的卻是乾元宮的大總管小崔公公。小崔公公滿頭大汗的拉著宗正往裡跑,見到貴妃安然無恙才鬆了口氣,對她眨了眨眼睛才轉向太后正色道:「啟稟太后娘娘,奴才身後這位是宗人府的宗正大人,按輩分是陛下的叔爺,太后娘娘該尊稱一句皇叔。另一位是欽天監的監丞,卻是查到宮中起火之事另有隱情,特意來向您稟告的。」
太后本是心虛的惡人先告狀,被這一群人突然闖入打斷了氣勢更沒了主意,竟是昏了頭順著小崔公公的話問了一句:「哀家在這兒說陛下的病情,又和後宮起火有什麼關係?」
「太后此言差矣。」
那位欽天監監丞摸了摸下頜三縷白須,還真有幾分仙風道骨的模樣,不緊不慢的解釋道:「因民間有言宮中起火乃是鳳主不祥,欽天監自不敢怠慢,由臣等夜觀天象,直到昨兒才終於弄明白了。」
他抖抖袖子掏出一塊星盤,捏了個指決解釋道:「先前宮中鳳主鸞副拱衛天龍,陰陽相合乃是最吉祥不過的徵兆。及正月二十八日起突然有火鳳西來衝撞紫薇鸞鳳,引來後宮氣勢不穩,使邪祟得以衝出龍氣鎮壓趁機作祟。」
他說的玄乎,可明白人哪裡聽不懂所謂龍鳳各自指代的是什麼。只聽他憂心忡忡的嘆道:「火鳳本是血光不祥之兆。臣等追根溯源,發現這火鳳原在佛陀金光鎮壓之下動彈不得,卻不知怎地突然從西方逃逸至北極紫薇所在。要知道這火鳳來勢洶洶,非但對鸞鳳不利,連天龍真氣也有所衝撞。今日陛下之難就是被火鳳侵擾,臣等不得已向宗正情願,請讓火鳳歸位西方,還天都一片安寧才好。」
他雖沒說「火鳳」就是太后,可在場的有誰聽不懂他意中所指。太后氣的渾身發抖,重重一拍桌子怒道:「你這都是一派胡言!」
別人看在太后的輩分上不敢與她叫板,宗正卻是並不怯他。老人家清了清嗓子慢條斯理道:「欽天監就是幹這個的,是不是胡言可不是太后您說了算。且就算太后心中疑惑,但如今陛下還在病著,就算為了陛下安康和天下百姓江山社稷,太后也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先稍稍迴避皇寺如何?」
「憑什麼讓哀家迴避!哀家是先帝元後,是——」
太后氣急敗壞的一句話尚未說完,不想門外又是一陣喧譁,一眾侍衛推門而入,為首的是領侍衛內大臣程將軍並四位相爺和孔二老爺。孔二老爺率先拱手道:「太后娘娘!請太后娘娘恕罪,由臣等侍奉娘娘先往皇寺避禍。娘娘請啟程吧!」
他這沒頭沒尾的一句,太后自然怒火愈勝。卻不妨李相從袖子裡摸出一張紙交給一旁的小太監呈給太后,一邊冷冷道:「太后娘娘有所不知,您妄圖引誘陛下犯下人倫之罪,又禍亂陛下後宮導致陛下重病之事已經在士子之間傳開。士林學子皆做檄文情願處置太后,若是太后不走,恐怕就要有人逼宮清君側了。」
——這本是陛下為了逼太后離宮準備的後手,只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契機,便讓流言在民間暗自發酵。誰知太后竟算計到他的「清白」來,趙熠哪裡肯忍,索性一邊將病情說的多危險,一邊讓孔二老爺造出聲勢來。
士子總是永遠殷切期待充滿激情,也永遠保持憤怒被帶節奏。有國子監親自下場,太后的「惡行」再也藏不住,為了江山社稷天下太平,這目無家國只將陛下當做孫家踏板的野心女人必須趕走!
李相用下巴點了點太后手裡的紙道:「這是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篇檄文,如今已是大街小巷的傳揚開了。原先陛下憑著孝心親到國子監替您開脫為您勉力壓制,可現在陛下倒下,您——恐怕還是不要在留在京中的好啊。」
孫太后抖著手,卻始終沒有勇氣打開手裡的紙張。一步錯步步錯,看著院子裡站著的這些人物,她知道太后的身份長輩的名頭已經無用,她也再無可能強留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