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太后沉著臉正要發脾氣,外頭突然傳來一片請安聲,皇帝陛下踏進門來笑著行了一禮,看了看左右又看向主位上正不悅的皇太后,十分好脾氣的問道:「方在母后在和她們聊什麼?朕怎麼聽著有人在喊什麼傳太醫?」

  皇后在這一刻簡直機敏極了,不待皇太后開口便伶牙俐齒的把慧貴妃先前幾句話學過一遍,才又愧疚道:「臣妾只想著不好累著母后,倒是忘了母后在皇寺過的艱辛,應該先讓太醫給母后調養身體的。多虧貴妃提的及時,臣妾這不是就準備著讓人去宣太醫過來麼。」

  「皇后和貴妃所言極是,是朕不孝,忘了關心母后的身體了。」皇帝陛下真心誠意的起身道歉,大手一揮喊了小崔公公親自跑一趟:「只管把在太醫院當值的和兩位御醫都一塊兒叫過來,母后在皇寺為家國祈福,朕卻不能將母后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今兒須得給母后好好定下個修養的方案來。」

  第132章 .孝白歌 · ?

  帝後二人難得聯手, 殿中的情形一時翻轉過來。小崔公公伶俐的答應一聲便已一溜煙的跑了出去,太后就算想喝止也來不及。

  只這口諭出了延壽宮,再有片刻後太醫院一眾花白鬍子的老頭兒浩浩湯湯的趕過來, 無論最後診治結果如何, 皇太后都沒法兒再用「不孝」的大帽子指責帝後不肯讓她「含飴弄孫」。帝後寧肯擔了罵名也要關心她的健康,可見這才是真正的孝順呢。

  皇太后騎虎難下,黑著臉讓一眾太醫把完脈,聽了一通之乎者也又被開了許多湯藥才算了結此事。偏皇后是個得理不饒人的,在一旁假惺惺的勸道:「兒臣心知母后仁慈, 願意幫襯兒臣。只是兒臣身為子女,哪裡能不顧母后安危就厚著臉皮答應下來?若是因此勞累了母后才是兒臣的罪過, 還請母后看在兒臣的一片孝心上安心養病吧。」

  「好好好,皇后的好一片孝心!」皇太后怒極反笑,立時又有了主意:「皇后和貴妃對哀家孝順,哀家又怎會不允?自今兒起你倆就在延壽宮住下,好好給哀家侍疾吧!」

  虞枝心驀的一梗,心裡閃過一絲不妙,知道今兒是把自個兒繞進去了。侍疾這事兒可有門道, 是輕鬆還是艱難全看被侍奉的正主兒是個怎樣的打算。

  很顯然,皇太后現在的想法就是「你不讓我得逞, 我就往死里折騰你」。陛下能用「孝道」壓著皇太后「養病」, 皇太后就能用「孝道」和「養病」壓著皇后和她當牛做馬還說不出半句不是來。

  總歸皇太后且沒讓陛下也跟著來侍疾, 沒耽擱陛下的政事呢。就算她萬般刁難,前朝大臣們也不好對婆媳鬥法生出什麼意見——便是有意見也是「百善孝為先」,既然皇太后肯讓皇后和貴妃侍奉, 那皇后和貴妃就該侍奉的她老人家滿意為止。

  虞枝心在一瞬間裡已經閃過無數個應對的法子。對自己狠一點兒諸如立時生一場大病躲過去;或是索性對太后狠一點兒,讓太后病個不省人事, 這侍疾倒也就好辦了。只是思來想去都頗有些冒險和不值當,又想到天塌下來還有高個兒在上頭頂著,她還是先看看皇后如何想法吧。

  皇后多少是知道大家內宅里的手段的,婆母折騰兒媳,尤其是拿病著侍疾來折騰的例子不勝枚舉。偏事關孝道,還真沒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絕,唯有含糊著先推諉道:「來給母后侍疾是兒臣應盡的本分,只是兒臣手上還管著宮務,怕是沒法兒……」

  「在皇后看來,管著宮務比給哀家盡孝更重要麼?」皇太后出言打斷她的辯解之詞,語氣不善的問她:「這就是皇后在孔家學到的好規矩好禮數?這就是母儀天下的品行?」

  皇后的臉色慌了一瞬,急忙強笑著給自己找補:「母后說哪裡話,當然是給母后盡孝最重要。兒臣是說既然要給母后侍疾,還望母后容兒臣先把宮務都交代下去,等事兒一徑安排好了,兒臣立刻就過來。」

  皇太后只管步步緊逼:「不知皇后娘娘交代好宮務又要多長時間?若是得需個十年八載的,恐怕哀家這把老骨頭也享不了你這好兒媳的福了。」

  「不需多久,約莫三五日……三日……明兒就好,明兒兒臣就過來!」

  皇后被皇太后壓的額角冒汗,徹底沒了先前的底氣。虞枝心心裡直嘆氣:果然這位表妹還是那個欺軟怕硬厲害不過半刻鐘的人物,指望她能和老謀深算的皇太后斗個有來有回,著實是她將皇后看的太高了。

  皇太后卻是有幾分嫌棄的點點頭,算是允了皇后所求的一日功夫,轉而看向虞枝心道:「貴妃呢?也要一日時間安排宮務麼?」

  虞枝心便堆笑:「臣妾哪有什麼宮務要處置,倒是這幾個孩子今兒帶過來,不知老祖宗您可要留他們?若是您願意收留他們幾個,臣妾這便讓人將他們的一應物件兒並臣妾的換洗衣裳帶過來,卻是都不必再回一趟長禧宮去了。」

  皇太后早知慧貴妃不愛孩子,先前還有些半信半疑,這會兒倒是不得不全信了。再看幾個皇嗣,除了八個月大的二皇子被嬤嬤抱著,虛歲已有三歲、實也有了一歲半上下的大皇子和二公主幹脆被丟在地上自個兒站著。兩個小人兒手拉著手不哭不鬧,只一雙眼睛到處望,說不上是傻大膽兒還是壓根兒沒學過規矩也沒被好生伺候,便知慧貴妃是真不願上心,也真做得出來把幾個孩子扔給她就不管了的打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