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王北依了解他,他沉默寡言,看上去很斯文也很好說話,但是有自己的原則——他不是會走回頭路的人。
他覺得,應該給他一些時間,讓他想清楚。
死黨平時跟她無話不說,對她諄諄告誡:「難道他不找你的話你就一直這樣?依依,給自己找一個男朋友吧,別虧待了自己。你現在這樣,他哪會知道?」
對啊,難道她要一直這樣下去?
當初分手是他先提出來的。她現在沒有前行的門。
大學生涯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半。
她也知道,照這樣發展下去,他跟凌舜必然越走越遠,甚至再無交集。可是她能怎麼辦?
他們是不是會一直維持現在這樣的狀態?高二那一年,是不是他們人生唯一的交點?
此後,就要走向迥異的人生?
她自暴自棄地想,也許自己在他心中,並不是那麼重要。
大三上學期,她甚至知道有一個跟他參加同一個活動女生對他青眼有加。
他們彼此的朋友對他們的事心知肚明。其中一個朋友有一次隱隱約約跟她說,還是找一個男朋友吧。
王北依賭氣地想,找就找。她又不是沒人要,還怕找不到男朋友嗎?
也許她在他心目中真的不重要。
可是她還是不想為了找男朋友而找找朋友。他想,遇到合適的就試著相處看看,沒遇到的話就隨緣吧。
其實也沒有怎麼找。
學院裡有一個男生一直對表示好感,那段時間鼓足了勇氣向她表白。
王北依跟他不咸不淡地相處了幾個月,連牽手都很勉強,唯一的一次kiss更不用說了,最後客客氣氣地分了手。
她的心裡開始覺得荒唐。
為什麼要毀了那些美好的記憶。
儘管那些記憶的盡頭,也是支離破碎。
碩士畢業後,王北依進了y市家製藥企業,徹底脫離校園,成為一個職場白領。
她知道他在上海那所有名的大學順利畢業,本科畢業後就去了美國留學,攻讀高分子材料碩士,前程似錦。
找工作那時王北依曾經想過回z市工作,但是z市只有幾家實力很弱的製藥企業,無法讓她專業優勢發揮到最佳,最終她還是留在了y市工作。
在這個時候,現實比理想重要。
生活在前行。
王北依默默旁觀,從高中持續到大學的同學情侶,即使工作了也很少分開。反倒是在大學裡走到一起,工作後分開了幾對。
這其中的原因,王北依無從探究。
她跟死黨聊過這個話題。死黨也說,無法完全確定原因。只是兩個女生都覺得,相比起大學時期,高中走到一起的情侶更多了點純粹。
可是那個時候的感情,也多了一份脆弱。
能維持下來的,大抵能走得很遠,甚至最後一同步入婚姻殿堂,就像蕭寒和尹心慧、賈培霖和邵嘉媚,儘管他們都還沒結婚,但是王北依對這一點毫不懷疑。
沒法維持下來的,有一部分關係處於不尷不尬煩人地位——就像她跟凌舜樣。
畢竟是同一所學校走出來,也一起參加過競賽培訓,還有共同的朋友。在他去美國的第一年,還是在網上有了聯繫。彼此之間沒有深刻的交流,只是淺淺接觸,會聊各自的情況,就像聊天氣一樣。
這幾年下來,王北依逐漸領悟到,不能再對過去表現得耿耿於懷,那樣只會讓周圍所有知情人都尷尬。
認識她跟凌舜的朋友見他們建立起了聯繫,跟她的話題也逐漸多了起來。
於是王北依知道,太平洋彼岸他的校園,有一個亞裔女留學生頻頻向他示好,多次都碰巧出現在生活規律得如同化學公式他的面前。
她用平淡的語言回應,既沒有表現得在乎,也沒有表現得不甘,儘管心裡並不平靜。
結果當然是,他婉言拒絕了女生的示好。
王北依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用「當然」這個詞,但是打從心底就覺得他應該拒絕,而且乾脆地拒絕。
時間是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
他們像是相交多年的朋友一樣,漸漸也會聊到很私人話題。
只是有一個話題,他們都似乎默契地繞開了——感情問題。
他知道她所有壞習慣,會提醒她吃東西,天冷的時候提醒她加衣服,在她生病的時候會像以前那樣溫言勸她去看醫生。
有時王北依甚至可以從msn的語句中感受到他沒有說出來的擔憂和關懷,她不知道是自己的錯覺,還是臆想。
更不知道他做這些事是出於習慣還是單純出於同學情誼,心裡百感交集。
有一次,王北依故作不在意地問了他一句「有沒有女朋友」,他沒立刻回答,過了兩分鐘他打了一行字過來:「剛才掉線了。你說什麼了?」
跟國外的朋友聊天,經常會發生掉線的事。
王北依卻再也沒有勇氣再問一遍了。每問一遍都是在往自己傷口上撒鹽。
她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倔強又略帶一些驕傲的人。
就這樣吧,再也不碰雷區。
稍不留意,「轟」的一聲就會粉身碎骨。
有時王北依想像著他在那塊大陸的生活,想像著他在那所校園裡的生活,心裡百味雜陳。
大概她跟他呃方向是在越離越遠。
他覺得,應該給他一些時間,讓他想清楚。
死黨平時跟她無話不說,對她諄諄告誡:「難道他不找你的話你就一直這樣?依依,給自己找一個男朋友吧,別虧待了自己。你現在這樣,他哪會知道?」
對啊,難道她要一直這樣下去?
當初分手是他先提出來的。她現在沒有前行的門。
大學生涯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半。
她也知道,照這樣發展下去,他跟凌舜必然越走越遠,甚至再無交集。可是她能怎麼辦?
他們是不是會一直維持現在這樣的狀態?高二那一年,是不是他們人生唯一的交點?
此後,就要走向迥異的人生?
她自暴自棄地想,也許自己在他心中,並不是那麼重要。
大三上學期,她甚至知道有一個跟他參加同一個活動女生對他青眼有加。
他們彼此的朋友對他們的事心知肚明。其中一個朋友有一次隱隱約約跟她說,還是找一個男朋友吧。
王北依賭氣地想,找就找。她又不是沒人要,還怕找不到男朋友嗎?
也許她在他心目中真的不重要。
可是她還是不想為了找男朋友而找找朋友。他想,遇到合適的就試著相處看看,沒遇到的話就隨緣吧。
其實也沒有怎麼找。
學院裡有一個男生一直對表示好感,那段時間鼓足了勇氣向她表白。
王北依跟他不咸不淡地相處了幾個月,連牽手都很勉強,唯一的一次kiss更不用說了,最後客客氣氣地分了手。
她的心裡開始覺得荒唐。
為什麼要毀了那些美好的記憶。
儘管那些記憶的盡頭,也是支離破碎。
碩士畢業後,王北依進了y市家製藥企業,徹底脫離校園,成為一個職場白領。
她知道他在上海那所有名的大學順利畢業,本科畢業後就去了美國留學,攻讀高分子材料碩士,前程似錦。
找工作那時王北依曾經想過回z市工作,但是z市只有幾家實力很弱的製藥企業,無法讓她專業優勢發揮到最佳,最終她還是留在了y市工作。
在這個時候,現實比理想重要。
生活在前行。
王北依默默旁觀,從高中持續到大學的同學情侶,即使工作了也很少分開。反倒是在大學裡走到一起,工作後分開了幾對。
這其中的原因,王北依無從探究。
她跟死黨聊過這個話題。死黨也說,無法完全確定原因。只是兩個女生都覺得,相比起大學時期,高中走到一起的情侶更多了點純粹。
可是那個時候的感情,也多了一份脆弱。
能維持下來的,大抵能走得很遠,甚至最後一同步入婚姻殿堂,就像蕭寒和尹心慧、賈培霖和邵嘉媚,儘管他們都還沒結婚,但是王北依對這一點毫不懷疑。
沒法維持下來的,有一部分關係處於不尷不尬煩人地位——就像她跟凌舜樣。
畢竟是同一所學校走出來,也一起參加過競賽培訓,還有共同的朋友。在他去美國的第一年,還是在網上有了聯繫。彼此之間沒有深刻的交流,只是淺淺接觸,會聊各自的情況,就像聊天氣一樣。
這幾年下來,王北依逐漸領悟到,不能再對過去表現得耿耿於懷,那樣只會讓周圍所有知情人都尷尬。
認識她跟凌舜的朋友見他們建立起了聯繫,跟她的話題也逐漸多了起來。
於是王北依知道,太平洋彼岸他的校園,有一個亞裔女留學生頻頻向他示好,多次都碰巧出現在生活規律得如同化學公式他的面前。
她用平淡的語言回應,既沒有表現得在乎,也沒有表現得不甘,儘管心裡並不平靜。
結果當然是,他婉言拒絕了女生的示好。
王北依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用「當然」這個詞,但是打從心底就覺得他應該拒絕,而且乾脆地拒絕。
時間是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
他們像是相交多年的朋友一樣,漸漸也會聊到很私人話題。
只是有一個話題,他們都似乎默契地繞開了——感情問題。
他知道她所有壞習慣,會提醒她吃東西,天冷的時候提醒她加衣服,在她生病的時候會像以前那樣溫言勸她去看醫生。
有時王北依甚至可以從msn的語句中感受到他沒有說出來的擔憂和關懷,她不知道是自己的錯覺,還是臆想。
更不知道他做這些事是出於習慣還是單純出於同學情誼,心裡百感交集。
有一次,王北依故作不在意地問了他一句「有沒有女朋友」,他沒立刻回答,過了兩分鐘他打了一行字過來:「剛才掉線了。你說什麼了?」
跟國外的朋友聊天,經常會發生掉線的事。
王北依卻再也沒有勇氣再問一遍了。每問一遍都是在往自己傷口上撒鹽。
她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倔強又略帶一些驕傲的人。
就這樣吧,再也不碰雷區。
稍不留意,「轟」的一聲就會粉身碎骨。
有時王北依想像著他在那塊大陸的生活,想像著他在那所校園裡的生活,心裡百味雜陳。
大概她跟他呃方向是在越離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