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科學家們雖然表達委婉,但是他們的話里話外都像在說——

  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次例會中,羅銳衡發現以往發言最積極的科學家沒有參加會議,他問起對方的下落,其餘科學家們忽然屏氣凝神,沒有答話。

  羅銳衡很快便反應過來,沉默許久後,他才提起精神,轉移到下一個話題。

  厭世心理在科學家中悄然蔓延,很快也隔著網絡會議傳染給了羅銳衡。

  持續減少的人口數量,和體徵圈監控系統里的灰色信號燈讓他夜不能寐,站在窗口前時,羅銳衡的腦海內經常閃現危險的想法,他以工作為由不斷拖延自己的心理測試,他知道自己一旦接受檢查,就會立即被政府罷免。

  可是他想要完成母親的夙願!政府將母親的遺物交給他時,他從中翻出了她的日記——說是日記,不如說是實驗進展,母親在日記中記錄下了她的心情,第一次實驗成功時,母親的日記里是掩藏不住的興奮,她用力地寫道:

  真好!他能活下去了!!

  不過這種欣喜很快便被接連不斷的失敗吞沒了,翻閱到最後,母親的日記里只剩下喃喃自語般的隻言片語。

  日記中逐漸凌亂的字體讓羅銳衡的心不斷下沉,心理測試無法再向後拖延了,他在接受測試的前一晚,找到了操作重塑療法的研究員。

  研究員勸他不要這樣做,實驗的失敗率太高了,短時間內再次失去一個「王」將會對政府造成無法估量的打擊。

  羅銳衡卻毫不猶豫地坐上了實驗椅,他說:「我是在自救,請你幫幫我。」

  他是第一位坐上實驗椅的「王」,不過這件事只有他和那名幫助他的研究員知道。聽保安說當晚實驗室內出現過短暫的停電,等到他前往實驗室查看情況時,實驗室里除了燈亮著,沒有其他人在。

  研究員將羅銳衡背回了對方的辦公室,實驗之前羅銳衡曾經告訴過他,如果實驗失敗,他可以製造出自己意外死亡的假象,這樣就不至於牽連到他,可是研究員在拖動羅銳衡的身體時還是渾身哆嗦個不停,他打算將「王」背到書桌前,沒想到才剛握住對方的雙臂架到肩膀上,羅銳衡就兩眼一翻,猛地一口鮮血吐了出來。

  研究員直接嚇得靈魂出竅,暈了過去,羅銳衡卻從地上踉踉蹌蹌地爬起來,走到電腦跟前,調出了自己的實驗數據。

  他是扛過了重塑實驗的幸運兒,他想:一定是母親在冥冥之中保護他。

  第二日的心理測試顯示,他的狀態比前幾個月好了不少,別人問起他如何調節自身時,羅銳衡只是笑了笑,說是心理醫生的功勞。

  只有他知道實驗進程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相較於母親的第一版實驗,現今的重塑療法的成功率已經提高了不少,可惜「自殺審判」送來的病人並不多,寥寥無幾的實驗品無法讓他進行更多的測試。他需要更多的數據,他想要將療法推廣到全社會,那樣的話人們就不會再被過去所牽絆,他們的思維模式將會發生改變,堅韌的思想品質將會幫助他們更加專心地解決生育難題。

  羅銳衡下令在各個電視台播放明日計劃的宣傳片,他計劃在春節後召集一百名志願者進行實驗。

  只是沒想到這一切都被紀弘易打亂了。

  第127章

  「自殺審判」第一次被揭露後,人們就在質疑「王」的真實性,披在他身上的神秘面紗似乎無法再像以往一樣幫助他樹立他的威信,高高在上的「王」最終還是與民眾之間產生了隔閡。近十年內,人們的思想更是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由於政府一直將統治者的更換嚴格保密,大家都會像紀弘易一樣推測「王」已是花甲之年,這讓很多人不得不開始質疑,年老的「王」是否還有能力帶領他們前進。

  紀弘易的出現讓人們將注意力暫時從「王」身上轉移,發生在他身上的家庭悲劇讓人控制不住地對他移情,紀弘易是被迫推到聚光燈下的人物,然而現在人們對他的支持度甚至超過了「王」,這是以往從未發生過、也從未被政府預料到的事。

  紀弘易是一個特例,他是一個僅靠自身存在就能將人們團結在一起的例外。

  不過這些都是紀弘易放出視頻以後,才被羅銳衡注意到的事。政府所選擇的每一任「王」都有相關的工作背景,他們大多都是為政府工作的人,比如說內部的醫生、研究人員、或是管理者。紀弘易不過是一家仿生產品集團的商人,按理來說他根本沒有資格出現在候選者名單上。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羅銳衡開始關注他的過去,他調出了有關紀弘易的一切信息,然後在對方的病例中驚喜地發現,他是一名CIP患者。

  這意味著紀弘易將會有極高的概率通過實驗,羅銳衡知道自己目前最需要做的是設計基因療法,進行疼痛干預,紀弘易的存在讓這一切都有了可能。

  不僅如此,紀弘易的名望從他年少起就在積累,政府不需要精心塑造他的形象與權威,他光是站在煋巢大樓的門口,就能引起人群一陣高過一陣的歡呼。

  就在政府即將發出對紀弘易和紀敬的通緝令時,羅銳衡叫停了他們的動作,他將紀弘易的名字從通緝令上劃掉,轉頭就造出了MP146,並為它戴上了紀弘易的體徵圈。

  緊接著,許多同紀弘易一模一樣的仿生人出現在了煋巢的商店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