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0頁
太平公主這會兒也是悲情憤怒交加,又被李隆基苦求的心煩意亂,於是便點頭道:「那你便暫留我家,待聖人歸京……但我惡言在前,若事果有涉,不勞刑司,我便要把你抽打致死!」
「多謝、多謝姑母……」
李隆基聞言後又是連連叩謝,但在片刻後才又說道:「但今祖母已去,姑母想也不復往年的恩眷從容……徐俊臣歹性猖獗,若知姑母匿我戶內,怕連姑母你都不肯放過啊!」
「他敢……」
太平公主隨作厲聲,但語氣卻不夠篤定,又瞪著李隆基忍不住抱怨道:「偏你能招惹這些邪情擾亂,哪怕困禁邸中都不能安靜……」
李隆基先是連連告罪,然後又說道:「若要周全、守得聖駕歸京,無論邸居何處都不夠安穩。姑母不如暫時移居大內,有禁衛將士宿衛,徐某也不敢擅自入宮拿人……」
「胡說!大內豈是雜人定居所在?這、這不可,絕對不可……」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自是連連搖頭。
李隆基卻又連連哭訴道:「若只我一人榮損、無論如何都可忍受……但今祖母辭世未久,便遭如此毀謗,遺留諸親更遭酷吏虐害,這、這實在是……聖人享國稱制,宗家卻醜惡叢生,能稱舒暢?不須太久,只待聖駕歸京,我們因便自保,也不只是為的自我周全,何嘗不是要保盛世無瑕……」
在李隆基的哭訴懇求與勸說之下,太平公主也漸漸動搖,最終還是點頭道:「那便暫時移居大內,也不要攜帶太多物事隨員,等到聖人歸京……」
於是一行人便又離開坊居,自外苑小門進入大內。李隆基倒也沒有攜帶太多隨從,只共王妃少子和幾名仆員,夾雜在太平公主的隨從中並不起眼。
因為太平公主連日來出入宮苑,守門的宮人也無作仔細的搜查盤問,驗明出入宮符後便作放行。而李隆基也在仔細觀察著宮禁情況,見到宮門處甲兵並不算多,這才暗暗鬆了一口氣。
內衛雖然是精忠驍勇的禁軍精銳,但數量卻一直不多,聖駕所在才是主力所在,即便有甲伍歸京,數量也並不太多,接手宮防之後,所防守自然是宮禁要害所在。外苑小門仍屬於皇苑外圍,自然不會設置太多甲員。
「安在此處別苑,不要隨意行走,聖人月底即歸,到時冤屈自有訴處。」
進入大內範圍後,太平公主就近選擇一處空苑,不遠處便是宮造範圍,她這段時間也偶爾留宿期間,此時將臨淄王夫妻引入後,又認真叮囑道。
李隆基自是連連點頭道謝,但視線游移卻在尋找收放宮符的公主府隨從。
一行人在苑內住定未久,天色便擦黑。簡便用過晚餐之後,太平公主還待召李隆基來仔細詢問那妖文相關,抬頭卻見外苑處有火光閃爍,正待遣使親信外出詢問何事,卻發現親信也不見了蹤跡。
心內狐疑之下,太平公主走向臨淄王夫妻宿處,方入門前,便嗅到一股血腥氣息,推門行入,入眼便見到一具屍體匍匐屋內,觀其衣裝正是自己貼身婢女。
太平公主見狀自是大驚,正待抽身退出呼喊示警,轉眼卻見到角落臨淄王妃正懷抱著襁褓中的孩兒瑟瑟發抖,連忙驚問道:「怎麼回事?臨淄王在哪裡?」
「我不知、不知……大王、大王他……」
臨淄王妃臉色慘澹如紙,連滾帶爬的撲向太平公主,直將懷中孩兒塞去:「大王犯了邪症,他、他……請大長公主將我孩兒抱走,妾、我留此守望大王……」
第1051章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
這一夜,長安城再次迎來了久違的喧囂騷亂。
傍晚時分,坊曲間多有步履匆匆、急於返家的行人。城南大安坊水門處,一群作腳力模樣打扮的行人也沿永安渠一路行入城內。
這樣畫面也只是司空見慣,並不引人關注。一行人在長街行走一段距離,隨著一通街鼓聲響、天色擦黑之際,便折轉進入了城西的嘉會坊。
街鋪坊丁見這麼多的壯卒入坊,本待入前盤問一番,剛剛迎上幾步,便被側方行來的坊正斥退。那坊正將人引至曲巷一側,稍作耳語指使,然後便又返回了坊門街鋪處,而那一路行人則直向曲里深處行去。
曲里一座宅院側門大開,入近便可見到圍牆內站滿了人眾,全是孔武有力的壯卒,起碼有數百員眾。這麼多人聚集在宅院內,卻並沒有什麼雜聲宣揚出來,氣氛顯得詭異又危險。
剛剛入坊那一隊人眾也走進了宅中,與宅內眾人點頭致意,然後一個首領模樣的人便排開人群、走入了內宅堂舍中。
宅內中堂里,有十幾人肅然端坐,最當中一個便是京營郎將權楚臨,見有新人入堂加入,便頷首抱拳,也不多作言語。
在這一團沉悶嚴肅的氛圍中,時間悄然流逝,三通街鼓響罷,坊外已經傳來金吾衛街徒們呼喝淨街聲。
如今長安宵禁制度已經頗有鬆弛、不如往年嚴格,但在聖駕離京的這段時間裡又有所加強。
「金吾衛前夜巡察三通,城西分在三門點簽,昭行、待賢、長壽等諸坊俱備傳警器物……」
隨著夜色降臨,房間中氣氛不復沉默,有人開口講起金吾衛夜中巡警宵禁的細則,講得非常具體,如數家珍。
這也並不意外,權楚臨本身便是京營郎將,其凡所交際者,也多為關中家道中落的世族子弟與中下層的武官。金吾衛作為南衙僅存的衛府,當中自然大量充斥著此類人眾。
「多謝、多謝姑母……」
李隆基聞言後又是連連叩謝,但在片刻後才又說道:「但今祖母已去,姑母想也不復往年的恩眷從容……徐俊臣歹性猖獗,若知姑母匿我戶內,怕連姑母你都不肯放過啊!」
「他敢……」
太平公主隨作厲聲,但語氣卻不夠篤定,又瞪著李隆基忍不住抱怨道:「偏你能招惹這些邪情擾亂,哪怕困禁邸中都不能安靜……」
李隆基先是連連告罪,然後又說道:「若要周全、守得聖駕歸京,無論邸居何處都不夠安穩。姑母不如暫時移居大內,有禁衛將士宿衛,徐某也不敢擅自入宮拿人……」
「胡說!大內豈是雜人定居所在?這、這不可,絕對不可……」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自是連連搖頭。
李隆基卻又連連哭訴道:「若只我一人榮損、無論如何都可忍受……但今祖母辭世未久,便遭如此毀謗,遺留諸親更遭酷吏虐害,這、這實在是……聖人享國稱制,宗家卻醜惡叢生,能稱舒暢?不須太久,只待聖駕歸京,我們因便自保,也不只是為的自我周全,何嘗不是要保盛世無瑕……」
在李隆基的哭訴懇求與勸說之下,太平公主也漸漸動搖,最終還是點頭道:「那便暫時移居大內,也不要攜帶太多物事隨員,等到聖人歸京……」
於是一行人便又離開坊居,自外苑小門進入大內。李隆基倒也沒有攜帶太多隨從,只共王妃少子和幾名仆員,夾雜在太平公主的隨從中並不起眼。
因為太平公主連日來出入宮苑,守門的宮人也無作仔細的搜查盤問,驗明出入宮符後便作放行。而李隆基也在仔細觀察著宮禁情況,見到宮門處甲兵並不算多,這才暗暗鬆了一口氣。
內衛雖然是精忠驍勇的禁軍精銳,但數量卻一直不多,聖駕所在才是主力所在,即便有甲伍歸京,數量也並不太多,接手宮防之後,所防守自然是宮禁要害所在。外苑小門仍屬於皇苑外圍,自然不會設置太多甲員。
「安在此處別苑,不要隨意行走,聖人月底即歸,到時冤屈自有訴處。」
進入大內範圍後,太平公主就近選擇一處空苑,不遠處便是宮造範圍,她這段時間也偶爾留宿期間,此時將臨淄王夫妻引入後,又認真叮囑道。
李隆基自是連連點頭道謝,但視線游移卻在尋找收放宮符的公主府隨從。
一行人在苑內住定未久,天色便擦黑。簡便用過晚餐之後,太平公主還待召李隆基來仔細詢問那妖文相關,抬頭卻見外苑處有火光閃爍,正待遣使親信外出詢問何事,卻發現親信也不見了蹤跡。
心內狐疑之下,太平公主走向臨淄王夫妻宿處,方入門前,便嗅到一股血腥氣息,推門行入,入眼便見到一具屍體匍匐屋內,觀其衣裝正是自己貼身婢女。
太平公主見狀自是大驚,正待抽身退出呼喊示警,轉眼卻見到角落臨淄王妃正懷抱著襁褓中的孩兒瑟瑟發抖,連忙驚問道:「怎麼回事?臨淄王在哪裡?」
「我不知、不知……大王、大王他……」
臨淄王妃臉色慘澹如紙,連滾帶爬的撲向太平公主,直將懷中孩兒塞去:「大王犯了邪症,他、他……請大長公主將我孩兒抱走,妾、我留此守望大王……」
第1051章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
這一夜,長安城再次迎來了久違的喧囂騷亂。
傍晚時分,坊曲間多有步履匆匆、急於返家的行人。城南大安坊水門處,一群作腳力模樣打扮的行人也沿永安渠一路行入城內。
這樣畫面也只是司空見慣,並不引人關注。一行人在長街行走一段距離,隨著一通街鼓聲響、天色擦黑之際,便折轉進入了城西的嘉會坊。
街鋪坊丁見這麼多的壯卒入坊,本待入前盤問一番,剛剛迎上幾步,便被側方行來的坊正斥退。那坊正將人引至曲巷一側,稍作耳語指使,然後便又返回了坊門街鋪處,而那一路行人則直向曲里深處行去。
曲里一座宅院側門大開,入近便可見到圍牆內站滿了人眾,全是孔武有力的壯卒,起碼有數百員眾。這麼多人聚集在宅院內,卻並沒有什麼雜聲宣揚出來,氣氛顯得詭異又危險。
剛剛入坊那一隊人眾也走進了宅中,與宅內眾人點頭致意,然後一個首領模樣的人便排開人群、走入了內宅堂舍中。
宅內中堂里,有十幾人肅然端坐,最當中一個便是京營郎將權楚臨,見有新人入堂加入,便頷首抱拳,也不多作言語。
在這一團沉悶嚴肅的氛圍中,時間悄然流逝,三通街鼓響罷,坊外已經傳來金吾衛街徒們呼喝淨街聲。
如今長安宵禁制度已經頗有鬆弛、不如往年嚴格,但在聖駕離京的這段時間裡又有所加強。
「金吾衛前夜巡察三通,城西分在三門點簽,昭行、待賢、長壽等諸坊俱備傳警器物……」
隨著夜色降臨,房間中氣氛不復沉默,有人開口講起金吾衛夜中巡警宵禁的細則,講得非常具體,如數家珍。
這也並不意外,權楚臨本身便是京營郎將,其凡所交際者,也多為關中家道中落的世族子弟與中下層的武官。金吾衛作為南衙僅存的衛府,當中自然大量充斥著此類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