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小姐!」
張照霏索性閉上眼裝睡,氣得錦友自顧自地抱臂怒目而視,她始終充耳不聞。
然而這廂京城內眾人尚在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之中安然度日,那廂金城書院後山中,莊舟卻等待得越發焦灼。
莊明徹麾下的「雲霽」暗樁數日不曾再傳來消息,莊舟終是決意主動出擊親探劍門關。
張圭昂本打算隨她同行,只被莊舟想也不想回絕道:「張公子眼下是二十萬大軍主將,必得留守此地以坐鎮軍心。我素來擅長馬上功夫,獨自出行反而速度更快,大可放心。」
見她去意已決,張圭昂自也不再強留,兀自安排引領大軍往山內更深處躲避,盼望莊舟速去速回,能從蜀地帶回些好消息。
可惜莊舟甚至沒走一半路程,便聽得蜀地傳來噩耗。
原是黔州苗域九大山寨之王已於前不久決意結盟,經過商討,推選出一位苗王。
之後因著那時雍朝正逢內亂無暇他顧之故,給了他們可趁之機,九大寨於是齊心協力統兵直搗黔州與大雍交界處開泰城,打了開泰城一個措手不及,致使大雍痛失城池。
眼下苗寨大軍早已一路北上逼近劍門關外,正好在途中與亞忒牧所率「天下雄兵」狹路相逢。
經歷過崑崙雪山折磨的「天下雄兵」還沒來得及恢復精力,驟然遇見來勢洶洶的苗軍根本措手不及,浴血奮戰好不容易努力保住了一小部分中樞戰力退守劍門關。
更令人惶恐之事,則是苗軍統帥不知為何極為了解雍朝士兵作戰策略,利州官兵營與劍門關守將數次與之交戰皆連連敗退,一時間不得已陷入僵局。
「聽說那苗軍主將好像還是個姑娘家,正是他們那苗王的王后,所到之處打得咱們雍軍潰不成軍。嘖,這可如何是好呀。」
接過店家遞來茶水的莊舟身形微頓,不知為何心間驀地籠罩住一層陰雲。
她不由轉首看向身後坐著的那對趕集夫婦,主動與他們搭話:「大娘,您剛剛說那苗軍主將是位女子,除此之外,可有其他特徵?」
「其他特徵,唔,」大娘被追問得一時愣住,好在很快反應過來,拍手應道:「對對對,我還聽說啊,她永遠帶著半張臉面具。好像是因為受過傷,容貌俱毀了才不得已這麼做。」
第63章
給他可趁之機名正言順地前去……
莊舟聞聲未語, 只搖搖頭將自己腦中所想壓回心底,暗道世上哪兒會有那麼巧的事。
更何況人人皆知,縱使曾犯下過大錯, 竇葭純卻始終算得上心系雍朝大業, 怎可能背棄家國, 轉投苗軍麾下。
因著眼下情況十分危急,為此莊舟更不敢在途中耽擱,她猶豫再三,亦不敢假他人之手向遠在金城的張圭昂傳遞消息,終是決意親自改道回程。
與此同時,苗軍次次緊逼, 迫使利州官兵退守劍門關的消息亦傳回長安。
朝廷內外自是一片譁然, 不少老臣藉機對新皇發出怨懟, 指責他未能為大局著想,進而致使劍門關陷入囹圄之境。
萬般無奈中,新皇仍舊始終不願下旨解除顧淮濟禁令, 兩相僵持大約七日後,劍門關忽地傳來消息,說是塔勒城官兵營守將率領十五萬大軍前去支援, 目前已經有部分先行士兵抵達。
一時間滿朝文武皆難掩震驚, 畢竟誰人不知,塔勒城官兵營守將范晦早在西域內亂那時便已自盡而亡,新任守將根本還未曾正式到任。
眼下這勞什子「守將」, 只可能是位冒牌貨。
新皇自難掩怒火中燒,當即派人徹查所謂「守將」事宜,在得知乃是張家長子與莊舟沆瀣一氣之後,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滄化伯爵府, 捉拿張照霏與如今已是太妃位分的張然姌入獄。
消息至傳劍門關,莊舟氣悶難忍,反是張圭昂心緒更平和些:「左右咱們那位新皇再不情願,他終究也得服軟,用上你我手中這些兵士。」
求人用兵還敢如此態度,莊舟打心底里覺得新皇莊明爍怕不是腦子裡患了什麼大病:「他莫非從未想過,我等大可現下連連退守敗走,迎合亞忒牧所率天下雄兵直搗長安,打他個措手不及不成。」
張圭昂聞言嗤笑,卻並未立刻開口,只聽尤良鳶冷笑出言:「他若能想得到,昔日又怎會被皇八子輕易掣肘。」
然而無論如何,眼下張家二位女眷身陷囹圄,確實是莊舟他們被迫行至下風,不得不先安然留守劍門關抵抗苗軍。
好在新皇雖將張然姌與張照霏下了獄,倒也始終記著張家身為功臣之後不可輕舉妄動,加之張然姌膝下終究為和隆帝育有一女,念及種種,使得張家姐妹二人在獄中的日子並不難過。
說來其實自從張然姌與被迫作為質子的莊恪徹底決裂之後,她早已性情大變不似從前,本就打算於太妃宮中長伴青燈古佛了此殘生,因此待這世間浮沉變動皆無甚在意。
至於張照霏,更是吃好睡好,日照三竿都捨不得從她躺著的那處草垛上挪開地兒,壓根沒將下獄放在眼裡。
旁人瞧見她這模樣還以為是張家恃先祖之功無所畏懼,實則張照霏不過趕在下獄前央求韓明渙帶她偷溜進了顧國公府,與她已有許久未曾單獨相處過的顧淮濟見過一面。
表面上理直氣壯,藏在衣袖中的雙手早已不知何時攥緊成拳:「他現在跟隨莊姐姐往劍門關去打苗軍,若是立功回來卻被聖上搶先使詐問了罪該如何是好。永渡哥哥你欠我三哥哥一次,總不能眼睜睜看著我大哥哥再去送死。」
張照霏索性閉上眼裝睡,氣得錦友自顧自地抱臂怒目而視,她始終充耳不聞。
然而這廂京城內眾人尚在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之中安然度日,那廂金城書院後山中,莊舟卻等待得越發焦灼。
莊明徹麾下的「雲霽」暗樁數日不曾再傳來消息,莊舟終是決意主動出擊親探劍門關。
張圭昂本打算隨她同行,只被莊舟想也不想回絕道:「張公子眼下是二十萬大軍主將,必得留守此地以坐鎮軍心。我素來擅長馬上功夫,獨自出行反而速度更快,大可放心。」
見她去意已決,張圭昂自也不再強留,兀自安排引領大軍往山內更深處躲避,盼望莊舟速去速回,能從蜀地帶回些好消息。
可惜莊舟甚至沒走一半路程,便聽得蜀地傳來噩耗。
原是黔州苗域九大山寨之王已於前不久決意結盟,經過商討,推選出一位苗王。
之後因著那時雍朝正逢內亂無暇他顧之故,給了他們可趁之機,九大寨於是齊心協力統兵直搗黔州與大雍交界處開泰城,打了開泰城一個措手不及,致使大雍痛失城池。
眼下苗寨大軍早已一路北上逼近劍門關外,正好在途中與亞忒牧所率「天下雄兵」狹路相逢。
經歷過崑崙雪山折磨的「天下雄兵」還沒來得及恢復精力,驟然遇見來勢洶洶的苗軍根本措手不及,浴血奮戰好不容易努力保住了一小部分中樞戰力退守劍門關。
更令人惶恐之事,則是苗軍統帥不知為何極為了解雍朝士兵作戰策略,利州官兵營與劍門關守將數次與之交戰皆連連敗退,一時間不得已陷入僵局。
「聽說那苗軍主將好像還是個姑娘家,正是他們那苗王的王后,所到之處打得咱們雍軍潰不成軍。嘖,這可如何是好呀。」
接過店家遞來茶水的莊舟身形微頓,不知為何心間驀地籠罩住一層陰雲。
她不由轉首看向身後坐著的那對趕集夫婦,主動與他們搭話:「大娘,您剛剛說那苗軍主將是位女子,除此之外,可有其他特徵?」
「其他特徵,唔,」大娘被追問得一時愣住,好在很快反應過來,拍手應道:「對對對,我還聽說啊,她永遠帶著半張臉面具。好像是因為受過傷,容貌俱毀了才不得已這麼做。」
第63章
給他可趁之機名正言順地前去……
莊舟聞聲未語, 只搖搖頭將自己腦中所想壓回心底,暗道世上哪兒會有那麼巧的事。
更何況人人皆知,縱使曾犯下過大錯, 竇葭純卻始終算得上心系雍朝大業, 怎可能背棄家國, 轉投苗軍麾下。
因著眼下情況十分危急,為此莊舟更不敢在途中耽擱,她猶豫再三,亦不敢假他人之手向遠在金城的張圭昂傳遞消息,終是決意親自改道回程。
與此同時,苗軍次次緊逼, 迫使利州官兵退守劍門關的消息亦傳回長安。
朝廷內外自是一片譁然, 不少老臣藉機對新皇發出怨懟, 指責他未能為大局著想,進而致使劍門關陷入囹圄之境。
萬般無奈中,新皇仍舊始終不願下旨解除顧淮濟禁令, 兩相僵持大約七日後,劍門關忽地傳來消息,說是塔勒城官兵營守將率領十五萬大軍前去支援, 目前已經有部分先行士兵抵達。
一時間滿朝文武皆難掩震驚, 畢竟誰人不知,塔勒城官兵營守將范晦早在西域內亂那時便已自盡而亡,新任守將根本還未曾正式到任。
眼下這勞什子「守將」, 只可能是位冒牌貨。
新皇自難掩怒火中燒,當即派人徹查所謂「守將」事宜,在得知乃是張家長子與莊舟沆瀣一氣之後,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滄化伯爵府, 捉拿張照霏與如今已是太妃位分的張然姌入獄。
消息至傳劍門關,莊舟氣悶難忍,反是張圭昂心緒更平和些:「左右咱們那位新皇再不情願,他終究也得服軟,用上你我手中這些兵士。」
求人用兵還敢如此態度,莊舟打心底里覺得新皇莊明爍怕不是腦子裡患了什麼大病:「他莫非從未想過,我等大可現下連連退守敗走,迎合亞忒牧所率天下雄兵直搗長安,打他個措手不及不成。」
張圭昂聞言嗤笑,卻並未立刻開口,只聽尤良鳶冷笑出言:「他若能想得到,昔日又怎會被皇八子輕易掣肘。」
然而無論如何,眼下張家二位女眷身陷囹圄,確實是莊舟他們被迫行至下風,不得不先安然留守劍門關抵抗苗軍。
好在新皇雖將張然姌與張照霏下了獄,倒也始終記著張家身為功臣之後不可輕舉妄動,加之張然姌膝下終究為和隆帝育有一女,念及種種,使得張家姐妹二人在獄中的日子並不難過。
說來其實自從張然姌與被迫作為質子的莊恪徹底決裂之後,她早已性情大變不似從前,本就打算於太妃宮中長伴青燈古佛了此殘生,因此待這世間浮沉變動皆無甚在意。
至於張照霏,更是吃好睡好,日照三竿都捨不得從她躺著的那處草垛上挪開地兒,壓根沒將下獄放在眼裡。
旁人瞧見她這模樣還以為是張家恃先祖之功無所畏懼,實則張照霏不過趕在下獄前央求韓明渙帶她偷溜進了顧國公府,與她已有許久未曾單獨相處過的顧淮濟見過一面。
表面上理直氣壯,藏在衣袖中的雙手早已不知何時攥緊成拳:「他現在跟隨莊姐姐往劍門關去打苗軍,若是立功回來卻被聖上搶先使詐問了罪該如何是好。永渡哥哥你欠我三哥哥一次,總不能眼睜睜看著我大哥哥再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