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何止,可曾注意到他們的馬車車輪?聞所未聞。」
「不過那兩個小傢伙還真可愛。」
客棧一樓大堂和前幾天一樣聚集著客人,但難得地沒有喧鬧,而是所有人分作兩邊。有幾個文人學子在,蘇溪橋看了一會兒,原來是在吟詩作對,探討學問。
第122章 完結篇
到定都的第五日,一隊威嚴的鐵甲兵士騎著快馬疾奔而來,「吁」的停在客棧門口。
此時的蘇溪橋一家正在吃飯,謝規敘不經意地看過去,微微挑眉。
鐵甲兵士的隊伍為首者年約四十、白面無須,神色間帶著幾分倨傲,環顧一圈,目光落在謝規敘身上,面色一喜,催馬過去,利落地滾鞍下馬,走進客棧,朝謝規敘彎腰拱手,客氣而諂媚,「雜家給謝先生請安!謝先生別來無恙?」
大堂里的人皆目瞪口呆,看著謝規敘的眼神充滿疑惑,第一反應就是這人是誰?居然能讓連例兩朝的李公公給他行禮。
再看謝規敘一臉波瀾不驚的樣子,大堂里幾個文人輕聲猜測,「他不會就是曾經的竹園君子謝青韞吧?」
「曾經的國子監天榜第一名?我聽說他當年重病纏身回老家不久就死了。」
「肯定是他錯不了,青君子長相恰似女相,惹定都無數貴女魂牽夢縈,你看他臉就知道了。」
謝規敘撫了撫李公公的手,謙遜道:「勞李公公還記得在下。」
李公公面帶笑容道:「當年謝先生在國子監名頭響亮,又拜鐘太傅為師,雖然咱們只在鍾府見過一眼,但雜家還是記住了您。」
當年謝規敘常住鍾府,李公公經常去鍾府給前太子傳口諭,有一次正好碰到他在和老師討論學術,正巧就撞見了。
李公公廢話不多說,從袖袋裡掏出一副明黃色的捲軸,用兩手恭敬而又小心捧著,「謝先生,皇上讓雜家來傳旨。」
大堂里一眾食客聽到「皇上」二字,立馬嚇得跪在地上。
謝規敘呆了,接旨是要擺香案的,他如今一家人都客棧里住著,哪來的香案擺。
李公公微微一笑道:「皇上說了,免除謝先生一家見君的跪禮,您和夫人孩子們站著聽就是了。」
李公公尖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青州府謝規敘,品德高尚,才疏有至,曾為二元甲子,又因對聖上有從龍之後,特封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其妻蘇溪橋,聰慧敏捷,敬慎居心,特封為從二品誥命夫人,欽此。」
謝規敘的心一沉,不得不雙手接了聖旨,「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待謝規敘接過聖旨後,李公公笑道:「謝學士,還有一道聖旨。」
李公公大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謝學士曾幫扶過聖上親軍,又為朝廷提供商貿助力,於社稷之大功不可沒,特封為鎮國公,賜鎮國公府,賜丹書鐵券及黃金萬兩,以示皇恩。欽此。」
現在一旁呆若木雞的蘇溪橋聽完第二首聖旨後,雙眼眯起,透出凌厲的冷光,心中驚疑不已。
按照她對大襄王朝的了解,翰林掌院是從二品,鎮國公則是正一品!不僅如此,鎮國公爵位是可以世襲的,只要後代子孫不犯大錯,可一直沿襲爵位。
葉謙霖對阿敘的眷顧未免太濃厚,她心生恐懼,甚至懷疑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陰謀。
她想到的,謝規敘也想到了,然,皇權至高,謝規敘無法拒絕,再次領旨謝恩。
李公公笑吟吟地對他道喜,「鎮國公,鎮國公府早已收拾妥當。皇上令雜家儘快護送鎮國公和家人入住。」
話說完,不等雷鐵開口,他又以一種隨意的口氣說道:「聽聞鎮國公不僅良眷,還有一雙可愛的小公子和小姐,實在可喜可賀。」
謝規敘聽得出李公公是有意暗示他,對他點點頭,承了他的情。他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皇帝已經把他做的事在朝堂百官面前過了明路,可憐不會有什麼危險存在。
李公公笑意微濃。鎮國公如今是定都新貴,與他交好只有好處。
李公公帶著謝規敘一家人入住鎮國公府,他們還忙著進宮謝恩,所以沒顧得上招待李公公,不過好在李公公有意巴結。
一家四口沐浴一番,換上乾淨的衣衫。
謝規敘已領了官職,官服便是見駕的正服,他穿的是翰林掌院學士官服,一身深綠色為底色的宮裝,越發將他襯得高大而挺拔,學識淵博。
蘇溪橋則穿了一身淡藍色的貴婦宮裝,全身上下雍容華貴,端莊秀麗。
兩人打量彼此,不自覺地都有些看呆。
硯硯和穗穗頭髮已及肩膀,頭頂編著一個羊角辮,身穿淡紫色長袍,腰帶上左邊繫著精緻的小荷包,右邊懸掛白色佩玉,好一對風度翩翩的金童玉女。兩人看著謝規敘,滿眼孺慕。
李公公輕咳一聲,四人回過神。李公公給他們惡補一下面聖的基本禮儀。他不知道的是,在家裡時謝規敘就教過蘇溪橋、硯硯和穗穗。莫看謝規敘平常話不多,人卻很細心,默默地以他的方式保護在意的人。
四人上了馬車。馬車平穩地向皇宮的方向駛去,在皇宮正門即南門門口停下。
南門一共有三個門洞,一正門,兩側門。四人下了馬車,跟著李公公從東側門進入,沿著宮內迴廊曲曲折折走了許久,在皇帝居住的明清宮停下。
「不過那兩個小傢伙還真可愛。」
客棧一樓大堂和前幾天一樣聚集著客人,但難得地沒有喧鬧,而是所有人分作兩邊。有幾個文人學子在,蘇溪橋看了一會兒,原來是在吟詩作對,探討學問。
第122章 完結篇
到定都的第五日,一隊威嚴的鐵甲兵士騎著快馬疾奔而來,「吁」的停在客棧門口。
此時的蘇溪橋一家正在吃飯,謝規敘不經意地看過去,微微挑眉。
鐵甲兵士的隊伍為首者年約四十、白面無須,神色間帶著幾分倨傲,環顧一圈,目光落在謝規敘身上,面色一喜,催馬過去,利落地滾鞍下馬,走進客棧,朝謝規敘彎腰拱手,客氣而諂媚,「雜家給謝先生請安!謝先生別來無恙?」
大堂里的人皆目瞪口呆,看著謝規敘的眼神充滿疑惑,第一反應就是這人是誰?居然能讓連例兩朝的李公公給他行禮。
再看謝規敘一臉波瀾不驚的樣子,大堂里幾個文人輕聲猜測,「他不會就是曾經的竹園君子謝青韞吧?」
「曾經的國子監天榜第一名?我聽說他當年重病纏身回老家不久就死了。」
「肯定是他錯不了,青君子長相恰似女相,惹定都無數貴女魂牽夢縈,你看他臉就知道了。」
謝規敘撫了撫李公公的手,謙遜道:「勞李公公還記得在下。」
李公公面帶笑容道:「當年謝先生在國子監名頭響亮,又拜鐘太傅為師,雖然咱們只在鍾府見過一眼,但雜家還是記住了您。」
當年謝規敘常住鍾府,李公公經常去鍾府給前太子傳口諭,有一次正好碰到他在和老師討論學術,正巧就撞見了。
李公公廢話不多說,從袖袋裡掏出一副明黃色的捲軸,用兩手恭敬而又小心捧著,「謝先生,皇上讓雜家來傳旨。」
大堂里一眾食客聽到「皇上」二字,立馬嚇得跪在地上。
謝規敘呆了,接旨是要擺香案的,他如今一家人都客棧里住著,哪來的香案擺。
李公公微微一笑道:「皇上說了,免除謝先生一家見君的跪禮,您和夫人孩子們站著聽就是了。」
李公公尖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青州府謝規敘,品德高尚,才疏有至,曾為二元甲子,又因對聖上有從龍之後,特封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其妻蘇溪橋,聰慧敏捷,敬慎居心,特封為從二品誥命夫人,欽此。」
謝規敘的心一沉,不得不雙手接了聖旨,「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待謝規敘接過聖旨後,李公公笑道:「謝學士,還有一道聖旨。」
李公公大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謝學士曾幫扶過聖上親軍,又為朝廷提供商貿助力,於社稷之大功不可沒,特封為鎮國公,賜鎮國公府,賜丹書鐵券及黃金萬兩,以示皇恩。欽此。」
現在一旁呆若木雞的蘇溪橋聽完第二首聖旨後,雙眼眯起,透出凌厲的冷光,心中驚疑不已。
按照她對大襄王朝的了解,翰林掌院是從二品,鎮國公則是正一品!不僅如此,鎮國公爵位是可以世襲的,只要後代子孫不犯大錯,可一直沿襲爵位。
葉謙霖對阿敘的眷顧未免太濃厚,她心生恐懼,甚至懷疑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陰謀。
她想到的,謝規敘也想到了,然,皇權至高,謝規敘無法拒絕,再次領旨謝恩。
李公公笑吟吟地對他道喜,「鎮國公,鎮國公府早已收拾妥當。皇上令雜家儘快護送鎮國公和家人入住。」
話說完,不等雷鐵開口,他又以一種隨意的口氣說道:「聽聞鎮國公不僅良眷,還有一雙可愛的小公子和小姐,實在可喜可賀。」
謝規敘聽得出李公公是有意暗示他,對他點點頭,承了他的情。他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皇帝已經把他做的事在朝堂百官面前過了明路,可憐不會有什麼危險存在。
李公公笑意微濃。鎮國公如今是定都新貴,與他交好只有好處。
李公公帶著謝規敘一家人入住鎮國公府,他們還忙著進宮謝恩,所以沒顧得上招待李公公,不過好在李公公有意巴結。
一家四口沐浴一番,換上乾淨的衣衫。
謝規敘已領了官職,官服便是見駕的正服,他穿的是翰林掌院學士官服,一身深綠色為底色的宮裝,越發將他襯得高大而挺拔,學識淵博。
蘇溪橋則穿了一身淡藍色的貴婦宮裝,全身上下雍容華貴,端莊秀麗。
兩人打量彼此,不自覺地都有些看呆。
硯硯和穗穗頭髮已及肩膀,頭頂編著一個羊角辮,身穿淡紫色長袍,腰帶上左邊繫著精緻的小荷包,右邊懸掛白色佩玉,好一對風度翩翩的金童玉女。兩人看著謝規敘,滿眼孺慕。
李公公輕咳一聲,四人回過神。李公公給他們惡補一下面聖的基本禮儀。他不知道的是,在家裡時謝規敘就教過蘇溪橋、硯硯和穗穗。莫看謝規敘平常話不多,人卻很細心,默默地以他的方式保護在意的人。
四人上了馬車。馬車平穩地向皇宮的方向駛去,在皇宮正門即南門門口停下。
南門一共有三個門洞,一正門,兩側門。四人下了馬車,跟著李公公從東側門進入,沿著宮內迴廊曲曲折折走了許久,在皇帝居住的明清宮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