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季椽笑著點頭:「沒錯。」
周楠再度開口:「我相信衛星發射成功後,必定會有很多第三世界的兄弟國家感興趣的。」
國際衛星訂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微小型衛星在太空中確認使用沒問題後,接下來重點製造的將是微小型間諜衛星。不過這些就沒必要說了,連季椽本人都不知道。
其實微小型間諜衛星項目被提出時,基地就曾建議過把季椽拉進來,給他衛星基地正式工程師的身份,甚至可以由他主導間諜衛星項目。這待遇給的極為真誠,權益也極大,當時參與會議的安全部人員都同意了,說回去就打報告。
一周後他回來,告知他們上面不同意讓季椽成為衛星基地工程師。
「上面什麼意思?」周楠很不滿:「是因為他太年輕,學歷和資歷不夠?」
「資歷不夠?就是太夠了……」那名安全部人員露出一言難盡的神情:「你們知道他以前是研究什麼的嗎?」
「什麼?」
「是……算了,現在還不能解鎖資料。總之,上面的意思是,把季椽留在衛星基地太浪費了,應該放他去研究更多更重要的東西。」
更重要的東西是指什麼?周楠疑惑不已。
他看過季椽的資料,知道他發表過很多篇SCI論文,是中科院學士李澤業的學生,目前博士生在讀。可以說品學兼優,但從資料上看不出什麼特別的東西,究竟以前是研究什麼的?
周楠這邊想著,另一邊季椽已經回答了不少李莉關於技術上的問題,不時引導到加思·米爾恩身上,幾人交替回答問題。採訪一個多小時都很順利,快結束時,李莉終於忍不住問了衛星外的話題:「我看季先生比其他工程師年輕太多了,可以問問你在衛星基地負責的工作嗎?」
從年齡上看,季椽應該是碩士研究生,這個學歷在衛星基地就是最底層的技術員。但底層技術員是不可能代表衛星基地接受採訪的,因此李莉對他很好奇。
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季椽轉向周楠:「周工,可以說嗎?」
周楠想了想:「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你回頭不也要寫論文嗎?到時候還不是人盡皆知。」
像微小型衛星這樣的高新技術,對國際公布時,肯定要發表相關論文的。季椽這個負責人的名字怎樣也無法隱藏,也沒有隱藏的必要。
於是季椽點頭:「我是微小型衛星項目的負責人。」
「主申請人,主研製人,主負責人。」周楠補充:「我聽說微小型衛星項目,因為季椽是申請人才獲得批准的,不然中科院也未必敢批這麼一大筆錢……啊,似乎不該說的,這段話記得剪掉。」
第218章 863計劃
一段採訪結束,幾人都有點累。因為李莉實在對季椽感興趣,並直言「年輕的衛星負責人」是一個能讓觀眾都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多採訪了季椽不少問題。
然而,季椽不能說的實在太多了。
比如……
「季先生有沒有出國留學過?去的哪個國家?」
前蘇聯,能說嗎?
季椽:「……過。」
「除了微小型衛星外,季先生還參與過哪些科研項目呢?」
第二核武,陸基中段飛彈防禦系統,能說嗎?
季椽:「……過。」
「你認為自己參與過的最有意義的科研項目是什麼?」
跟隨南海科研船占領南海島礁……能說嗎?
季椽:「……過。」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季椽才發現,自己以為一直是學習、科研的普通生活,細算起來,居然沒幾件是普通的。
採訪到後來,李莉不敢問了,季椽也實在沒什麼能說的,於是就這麼大家都心累的結束了。只有兩名外國人一頭霧水。
在季椽接受採訪的時候,宋冀寧也突然被人叫到一間辦公室內。等在辦公室的人是一名五十多歲老者,沒有穿白大褂,但身上有著和科研人員一樣的氣質。宋冀寧感覺他有些眼熟,問道:「你好,我是不是在哪見過你?」
「是的,我們見過。」老者點頭,笑著感嘆:「你們當時從蘇聯帶回來一批核武研究員……」
宋冀寧瞪大眼,臉上露出一絲久逢故人的笑容:「啊——對,我想起來了,你是柳璋柳學士!」
當年一同參與第二核武研究的人實在太多了,宋冀寧能記住也,也是因為他屬於主研人員,中科院學士。否則要只是普通科研人員,宋冀寧還真記不住。
「幾年不見,難為你還記得我。」柳璋笑笑,親切道:「你和季椽這幾年發表的論文,參與過的研究,我們一直在留意。今天來找你,是有一個項目,想請你參與。」
宋冀寧收起微笑,坐正身體:「在聽項目之前,我先問一句。柳學士是單獨邀請我,還是連季椽一起?」
「只有你,沒有季椽。」
「那我拒絕。」宋冀寧起身。
「你不想聽聽是什麼項目嗎?」
「不打算參與,所以還是不聽為好,萬一不小心泄露什麼,對你我都沒有益處。」宋冀寧轉身欲開門。
「你想跟季椽越走越遠嗎?」
宋冀寧頓住,轉身看向柳璋:「你什麼意思?」
「你現在,已經快跟不上季椽的腳步了吧?他已經是一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的負責人,而你,只能在其中當一名小技術員。再這麼下去,你和季椽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最後會因為他所屬的項目你無法參與,而被迫分開。」
周楠再度開口:「我相信衛星發射成功後,必定會有很多第三世界的兄弟國家感興趣的。」
國際衛星訂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微小型衛星在太空中確認使用沒問題後,接下來重點製造的將是微小型間諜衛星。不過這些就沒必要說了,連季椽本人都不知道。
其實微小型間諜衛星項目被提出時,基地就曾建議過把季椽拉進來,給他衛星基地正式工程師的身份,甚至可以由他主導間諜衛星項目。這待遇給的極為真誠,權益也極大,當時參與會議的安全部人員都同意了,說回去就打報告。
一周後他回來,告知他們上面不同意讓季椽成為衛星基地工程師。
「上面什麼意思?」周楠很不滿:「是因為他太年輕,學歷和資歷不夠?」
「資歷不夠?就是太夠了……」那名安全部人員露出一言難盡的神情:「你們知道他以前是研究什麼的嗎?」
「什麼?」
「是……算了,現在還不能解鎖資料。總之,上面的意思是,把季椽留在衛星基地太浪費了,應該放他去研究更多更重要的東西。」
更重要的東西是指什麼?周楠疑惑不已。
他看過季椽的資料,知道他發表過很多篇SCI論文,是中科院學士李澤業的學生,目前博士生在讀。可以說品學兼優,但從資料上看不出什麼特別的東西,究竟以前是研究什麼的?
周楠這邊想著,另一邊季椽已經回答了不少李莉關於技術上的問題,不時引導到加思·米爾恩身上,幾人交替回答問題。採訪一個多小時都很順利,快結束時,李莉終於忍不住問了衛星外的話題:「我看季先生比其他工程師年輕太多了,可以問問你在衛星基地負責的工作嗎?」
從年齡上看,季椽應該是碩士研究生,這個學歷在衛星基地就是最底層的技術員。但底層技術員是不可能代表衛星基地接受採訪的,因此李莉對他很好奇。
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季椽轉向周楠:「周工,可以說嗎?」
周楠想了想:「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你回頭不也要寫論文嗎?到時候還不是人盡皆知。」
像微小型衛星這樣的高新技術,對國際公布時,肯定要發表相關論文的。季椽這個負責人的名字怎樣也無法隱藏,也沒有隱藏的必要。
於是季椽點頭:「我是微小型衛星項目的負責人。」
「主申請人,主研製人,主負責人。」周楠補充:「我聽說微小型衛星項目,因為季椽是申請人才獲得批准的,不然中科院也未必敢批這麼一大筆錢……啊,似乎不該說的,這段話記得剪掉。」
第218章 863計劃
一段採訪結束,幾人都有點累。因為李莉實在對季椽感興趣,並直言「年輕的衛星負責人」是一個能讓觀眾都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多採訪了季椽不少問題。
然而,季椽不能說的實在太多了。
比如……
「季先生有沒有出國留學過?去的哪個國家?」
前蘇聯,能說嗎?
季椽:「……過。」
「除了微小型衛星外,季先生還參與過哪些科研項目呢?」
第二核武,陸基中段飛彈防禦系統,能說嗎?
季椽:「……過。」
「你認為自己參與過的最有意義的科研項目是什麼?」
跟隨南海科研船占領南海島礁……能說嗎?
季椽:「……過。」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季椽才發現,自己以為一直是學習、科研的普通生活,細算起來,居然沒幾件是普通的。
採訪到後來,李莉不敢問了,季椽也實在沒什麼能說的,於是就這麼大家都心累的結束了。只有兩名外國人一頭霧水。
在季椽接受採訪的時候,宋冀寧也突然被人叫到一間辦公室內。等在辦公室的人是一名五十多歲老者,沒有穿白大褂,但身上有著和科研人員一樣的氣質。宋冀寧感覺他有些眼熟,問道:「你好,我是不是在哪見過你?」
「是的,我們見過。」老者點頭,笑著感嘆:「你們當時從蘇聯帶回來一批核武研究員……」
宋冀寧瞪大眼,臉上露出一絲久逢故人的笑容:「啊——對,我想起來了,你是柳璋柳學士!」
當年一同參與第二核武研究的人實在太多了,宋冀寧能記住也,也是因為他屬於主研人員,中科院學士。否則要只是普通科研人員,宋冀寧還真記不住。
「幾年不見,難為你還記得我。」柳璋笑笑,親切道:「你和季椽這幾年發表的論文,參與過的研究,我們一直在留意。今天來找你,是有一個項目,想請你參與。」
宋冀寧收起微笑,坐正身體:「在聽項目之前,我先問一句。柳學士是單獨邀請我,還是連季椽一起?」
「只有你,沒有季椽。」
「那我拒絕。」宋冀寧起身。
「你不想聽聽是什麼項目嗎?」
「不打算參與,所以還是不聽為好,萬一不小心泄露什麼,對你我都沒有益處。」宋冀寧轉身欲開門。
「你想跟季椽越走越遠嗎?」
宋冀寧頓住,轉身看向柳璋:「你什麼意思?」
「你現在,已經快跟不上季椽的腳步了吧?他已經是一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的負責人,而你,只能在其中當一名小技術員。再這麼下去,你和季椽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最後會因為他所屬的項目你無法參與,而被迫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