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人互相之間倒不算陌生,打了招呼,宮女就引他去見晉寧殿下。

  攝政王府占地本就極廣,又沒太多裝飾,如今連下人都少了很多,頓時顯出幾分冷清。

  只餘一樹桃花開得正好。

  李公公繞過迴廊,轉入院子,就看到了桃花樹下的燕驚鴻。

  花樹下放著一張躺椅,燕驚鴻,這位年紀輕輕的寡婦,正懶洋洋地窩在躺椅上。她穿著一身素衣,面上卻並無什麼淒婉哀愁之色。

  民間俗語有云,想要俏一身孝。

  燕驚鴻這一身打扮,顯得她清麗婉約,的確是不同於以往的明艷,與大婚那一日的勾人心魄般的艷麗更是差別甚大。

  大婚那一夜,本該是洞房花燭、郎情妾意,攝政王府卻是一片淒風苦雨。在大夫宣布攝政王已經無救以後,燕驚鴻頂著眾人同情的眼神,纖細的身體在夜色中看起來搖搖欲墜。

  已經有女賓湊到近前,準備扶住看起來馬上要暈倒的新任攝政王妃了。

  但燕驚鴻最終沒有暈過去,她撐著那副看起來分外柔弱的身軀,指揮著下人收斂攝政王的屍身,一一送走來參加婚宴的賓客。

  然後,燕驚鴻以未亡人的身份,給攝政王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

  不管文武百官心裡作何想法,面上至少都去給攝政王上了一炷香。

  —————

  雖說謝寒宿尚在時,攝政王府也未見得有多熱鬧,但見到這裡如今冷冷清清的模樣,李公公還是難免心下感慨。

  真真是樹倒猢猻散,謝寒宿走了,曾經依附他的那些臣子,憂心陛下清算,參加了葬禮後,都對攝政王府敬而遠之,連個肯來探望攝政王遺孀的人都沒有。

  李公公行了禮,說明來意。燕驚鴻就笑了起來:「請公公轉告陛下,別總惦記著往這裡送東西了,我這裡什麼都不缺。」

  李公公把東西送到,留下兩句安慰之語,不便多待,告辭離去。

  出門前,他回頭看了一眼桃花樹下那名看起來分外與世無爭的女子。心下感嘆,攝政王之死,引起了朝上一片動盪,難得這裡,卻留有一片清靜之地。

  朝上黨爭,沒有把她卷進去,很好。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李公公想起這一天,會覺得自己真是看走了眼,晉寧長公主和與世無爭這個詞,實在沾不上半點關係。

  —————

  風雲動,朝堂變,牽一髮,動全身。

  攝政王之死,給整個朝堂帶來了極大的動盪。

  清流一派士氣大振,天下書生為之歡慶。

  似乎到處都有人慶祝著一代權臣的倒台。

  有人忙著和他撇清關係,有人忙著侵吞他留下的勢力。

  但謝寒宿手下那些龐大的勢力,卻不是其他哪一個派系能全部吞併得了的。

  曾屬謝寒宿一派的臣子,分散開去,有的加入了其他勢力,有的選擇獨善其身,不再加入任何派系。

  幾乎獨霸過朝堂的一方勢力,就此消融四散。

  日子自然不如以往風光,但他們曾擔憂的清算卻是遲遲沒有到來。

  小皇帝似乎並不介意他們曾站在攝政王一邊,用人不疑,對他們沒有絲毫猜忌。

  漸漸的,他們之中有些人感懷於這份大度,開始忠心為主,真心效忠帝王。

  曾被謝寒宿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排擠出京城的官員,如今接了帝王調令回京任職,自然也是對皇帝一片忠心耿耿。

  前一科的狀元郎,此時也寫了洋洋灑灑一篇文章讚頌帝王聖明,順便列出了謝寒宿的所謂「十罪狀」。

  這篇文章傳頌甚廣,傳到燕驚鴻面前,她也只能輕嘆。

  她認得這位狀元郎,此人因行事鋒芒太露,被謝寒宿丟進翰林院磨磨性子,一磨就是兩三年未能升遷。

  他恨謝寒宿,似乎倒也有足夠的理由。

  「十罪狀」里有一條是不敬帝王,小皇帝看了,卻只道:「攝政王在時,並未對朕不敬,這十罪狀,莫要再傳了。」

  朝臣紛紛贊他宅心仁厚,也有人認為皇帝是看在皇姐的面子上,沒有對謝寒宿進行追究,反而追封了諡號。

  但無論如何,有一位仁慈的君王,也是大家樂於見到的。

  燕驚鴻作為攝政王妃,與帝王相處也絲毫沒有外界猜測的尷尬。

  姐弟之間,仍如以往一般親厚。

  世上少了一個謝寒宿,卻似乎並無人為此而傷懷,反而人人都在歡慶。

  畢竟這樣一個罵名滿身的人,感慨唏噓兩句也就算了,誰會真正為他傷心呢?

  你看,連他的遺孀晉寧長公主,看起來也並沒有那麼難過不是嗎?

  —————

  小玲來探望燕驚鴻。

  「我沒事,不用擔心。」燕驚鴻拉著她坐下。

  小玲怔怔地看著她:「你還好嗎?婚宴那天,我在現場,看到地上的血,我……我看得出你是真的很愛他,根本不像有些人說的不在乎。」

  「我確實愛他,」燕驚鴻承認,「但我也真的沒事。」

  小玲遲疑問道:「你這些天出過門嗎?」

  燕驚鴻明白她的意思:「你是擔心我聽到那些不好的話吧?」

  小玲點點頭:「我這些天,聽人說了很多攝政王的事,似乎以前不敢明著說的,現在都冒出來了。」

  「我也聽到了很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