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個知情者懸著心等了一夜。

  第二天,又一道聖旨到了傅家,派傅詢前往邊關赴任,歸期不定。

  如此一來,他與晉寧公主的婚事自然暫緩。

  這就是個拖字訣,要傅詢在邊關待上幾年,等大家都忘記了這樁婚事,長公主被重新賜婚後再回來。

  邊關雖苦,但至少保住了一家老小的性命,傅家全家鬆了口氣。

  但她們反而覺得挺對不起燕驚鴻。

  女兒家有多少年華可供「暫緩」?帝王旨意不容朝令夕改,要作廢這樁婚事重新賜婚,至少要等過上兩年再找個理由。

  傅詢進宮向晉寧公主請罪,後者反而搖搖頭:「有你傅家忠心為國,是我大榮朝之幸。我今日幫你,幫的不是傅家,是我大榮。」

  傅詢萬萬沒想到,這位長於深宮的公主能說出這樣一番話。

  「您不怪我傅家欺君?」

  「鎮北侯的位子,有能者居之,是男是女又如何?」

  一來二去,她們就成了朋友,後來燕驚鴻又給她介紹了沈扶雪,三人都是一見如故。

  在傅詢前往邊關赴任前那一個月里,她們迅速成為了摯友。

  每次傅詢從邊關回來探親,都會和她們廝混在一起。

  只不過出於一些原因,三人之間的友誼並不為人所知。

  這個時候,傅詢回京,倒是正好。

  燕驚鴻正在為分權做準備,文權可以給謝寒宿,但武權不能給他。以目前朝中形勢,兵權給他,就是害他。

  他如今已經權傾朝野,若再掌了兵權,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就再無退路。

  燕驚鴻並不清楚謝寒宿有沒有什麼退休計劃,權傾天下的權臣一般只有三條路,一條是乾脆造反稱王;一條是把這個權臣長長久久地當下去,死後被清算那就是死後的事了;第三條,就是失去權力,然後死在政敵或其他什麼人的報復之下。

  這三條路,謝寒宿不想選前兩條,燕驚鴻不想讓他選第三條。

  但謝寒宿終歸是要放權給當今皇帝的,只等他長大親政。

  他孤注一擲,燕驚鴻卻不得不為他思考退路。

  在她的謀劃里,自己若要分權,那最好的人選,就是傅詢。

  年紀輕輕,才華橫溢,扮做男子多年,從朝堂到戰場卻無一人識破,足以證明她的機敏。

  她本就是燕驚鴻打算著意培養的人。

  如今那段婚約早就無人記起,就算記得,也沒人會不識趣地提起,畢竟現在晉寧長公主可是另有未婚夫婿了。

  何況,這其實並不是先皇給燕驚鴻賜過的唯一一樁婚事。

  第37章 她永遠不會成為程艷紅……

  那並不是燕驚鴻接到過的唯一一道賜婚聖旨。

  傅詢之事過了兩年,先皇又給燕驚鴻賜了一樁婚事,對方是名門望族謝氏的嫡子,謝寒羽,也是謝寒宿同父異母的親弟弟。

  先皇到底是寵愛晉寧的,給她挑的夫婿,都是世家大族,名門之後。

  而全天下都知道謝寒羽的結局——先皇過世後沒多久,他便死於兄長謝寒宿之手,此後不久,謝寒宿向新帝求娶了晉寧長公主。

  人人都說,謝寒宿六親不認,為了權力地位,為了娶到新帝的同母姐姐來鉗制帝王,連親兄弟都毫不猶豫地下殺手。

  但謝寒羽其實是燕驚鴻殺的。

  理由也很簡單,謝寒羽參與了景王之亂,他想助景王上位。

  身為謝家嫡子,他此舉,會連累包括謝寒宿在內的整個謝氏。

  謝氏是個大家族,上下百餘口,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初生的嬰兒,如要追究起來,一個都逃不過。

  燕驚鴻終究動了惻隱之心,查證到謝氏其他人並未參與後,殺謝寒羽一人,放過了謝氏一家。

  殺謝寒羽,並沒有讓她有多為難。

  她和這位名義上的未婚夫婿,實在沒什麼感情可言。

  謝寒羽喜歡她的臉,但不喜歡她強勢的性子。

  當初先帝晚年沉迷修道,燕驚鴻的母妃所受寵愛大不如前,她本人又被下旨禁足。朝中景王勢大,連帶著謝寒羽也嘚瑟了起來,此前他一直被晉寧公主壓在頭上,此時覺得她失了帝王寵愛,自己便能趁機調/教一下這位囂張的未婚夫人。

  這廝竟然往她的芳華殿中送了一箱子女訓女誡一類的書籍,還放話讓她好好研習三從四德,學學如何侍奉夫君。

  他自然是不怕報復的,人人都知道現在晉寧公主已經失了聖心,連宮門都出不得。而將來景王稱帝後,他身為有從龍之功的功臣,燕驚鴻還不是要乖乖地聽他的話。

  只可惜,他沒有等來位極人臣的那一天,只等來了燕驚鴻手裡那柄閃著寒光的劍。

  那一日,燕驚鴻把劍搭在謝寒羽脖子上的時候,對方還不相信她敢動手殺他。

  於是燕驚鴻在抹了他的脖子前告訴他:「景王也是我殺的。」

  最終謝寒羽在不敢置信中合上了眼。

  殺就殺了,燕驚鴻敢作敢當,倒也沒打算讓謝寒宿給她背這個殺害未婚夫婿的聲名,但謝寒宿執意如此。

  按他的話說,那是他同父的兄弟,謀反事發,必然也會牽連到他,燕驚鴻只殺謝寒羽一人,也是救了他謝寒宿,沒理由讓她來背這個罵名。

  還有,「反正,我也不是第一次殺謝家人了,把謝寒羽的命算在我頭上,也不算冤枉了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