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伸手去拿仙丹的一位昭儀訕訕地看了她一眼,覺得這位暴脾氣的公主真是霸道且不可理喻,她自己從皇帝那裡拿到了仙丹,就不許別人也拿到。

  滿盤仙丹都被燕驚鴻掀翻了,最後誰也沒分到。在場眾人自恃身份,哪怕再好奇這仙丹,也不可能不顧形象從地上撿起來啃一口。

  道士這必然不能忍,當即一狀告到了帝王面前。

  誰知帝王只是勸他:「朕這女兒,哪都好,就是這脾氣太大,連跟朕都鬧過小性子,仙師莫要跟她計較了。」

  道士算是知道晉寧公主這脾氣是怎麼慣出來的了,他眼珠一轉,開始忽悠皇帝,說他的子女中有任何一個心不誠,帝王就不能修仙成功。

  皇帝這才下了旨,命晉寧公主面壁思過三個月。

  道士洋洋得意,他這人心眼極小,睚眥必報,如今一朝得勢,眼看連皇子皇女都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自然得意非凡。

  但他睚眥必報,燕驚鴻比他更甚,接到聖旨當場,就帶一隊人馬砸了御賜的「仙師府」,把「仙師」打了一頓,還打斷了一條腿,然後她才施施然回宮面壁思過。

  道士氣得拖著傷腿也要進宮告狀,帝王看著鼻青臉腫的「仙師」,憤怒之下命燕驚鴻沒有旨意不得出寢殿半步。

  晉寧到底是帝王最寵愛的皇女,若換了旁人敢這般行事,就算不脫層皮去條命,至少幾十大板是免不了的。

  朝野之間一度對此事津津樂道,雖然開心有人敢教訓那位道士,但也有人覺得燕驚鴻有勇無謀,被寵得脾氣極大,不懂暫避鋒芒,為了打人一頓出氣,居然差點把自己作成圈禁終生。但好在她運氣好,被圈禁沒多久,就來了位新人,頂替了原本那位道士的位置,還勸帝王解了她的禁足。

  事情是這樣的,當初燕驚鴻帶人把道士打了一頓後,帝王看著「仙師」那鼻青臉腫的臉,憤怒之餘對此人的信任也產生了一絲動搖——你說你是散仙之體,為何會被幾個普通的侍衛打成這樣啊?

  恰在此時,有人向帝王引薦了另一位仙師,比原本的那位道士更加仙風道骨,忽悠起人來也更加情真意切。

  原來的道士能得寵至此,主要原因是帝王吃習慣了他的「仙丹」,一日不食,便覺精神不振。

  而「新仙師」幫帝王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另一種「仙丹」代替,配合呼吸吐納法,讓帝王的確精神矍鑠了些,脾氣也不再像之前般暴躁。

  於是原來的道士逐漸失寵,新來的這位扶搖直上,直至被封為「國師」。

  朝中本來很是頭疼,以為又是一位禍國妖道,結果這位國師倒是反其道而行之,時值江南水患,帝王專心修仙,本不欲理會此事,但國師勸誡帝王,應全力救助百姓,積攢功德,有利於成仙得道。

  朝臣逐漸消去了對這位國師的偏見,時移世易,如今新帝登基,先皇養的其他道士都被趕走或下獄,只有這位仍然在國師的位子上待得穩妥。

  韋雲圖想起這件事,本是在思考燕驚鴻此人脾氣到底有多差,就算在情勢不利的時候也絕不會忍耐脾氣,但想著想著,卻意識到些其他東西。

  他想起燕驚鴻之前來治傷的時候,曾提起過這位國師「國師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我只當他又拿話本里看來的故事忽悠我。」

  韋雲圖迅速在腦海中捋了一遍這位國師出現後的種種事跡傳聞,他和長公主表面上沒有半點交集。

  但燕驚鴻不經意提起此人時的語氣,親切又熟稔,仿佛認識了多年的老友一般。

  韋雲圖悚然,燕驚鴻剛被圈禁沒多久,就有人向陛下引薦了國師,一切真的全是湊巧嗎?

  她硬闖了帝王寢殿拿了一顆『仙丹』,轉頭國師手裡就拿出了能代替這種『仙丹』的替代品,難道都是巧合嗎?

  當年親口向陛下引薦國師的,究竟是何人?和燕驚鴻是否有關?

  韋雲圖暗暗記下此事,打算以後查證。

  但是想到此處,他再也按捺不住,拿上藥箱,便前往徐家。

  出門前,想了想,很怕燕驚鴻餓了兩天滴米未進,便在藥箱裡帶上了一碟子點心。

  村子本就不大,他很快就到了徐家,透過籬笆木的院牆,韋雲圖看到院子裡樹蔭下擺著一張椅子,椅子裡懶洋洋地窩著一個人。

  此人手裡拿著一把摺扇擋在臉前遮住了光,膝上還臥著一隻大花貓。

  韋雲圖走近,輕咳一聲,那人把摺扇移開,對他粲然一笑,果然是燕驚鴻。

  這摺扇也不知是她從何處弄來的,扇面上繪著大朵大朵的牡丹花,畫師功底平平,沒畫出牡丹的雍容華貴,反而乍看之下頗有些艷俗。

  但燕驚鴻手裡搖著這把略顯艷俗的扇子,卻絲毫不叫人覺得違和。

  韋雲圖單知道那種極艷麗的容顏能壓得住這種圖案,但艷紅的長相屬於寡淡型,燕驚鴻頂著她的臉,卻硬是用那通身的氣勢壓住了這般艷俗的花樣。

  韋雲圖細細打量她,她穿著一身藏藍色的粗布衣裙,頭髮全都梳在腦後,用一根同色的布條束成一個高馬尾,整個人看起來乾淨利落。

  他敢肯定這位殿下此生從未穿過這樣的粗陋衣裳,也從未待過如此破敗的環境,但她看起來竟然分外閒適,甚至還給自己搞了個寵物。

  「您額頭上的傷,該換藥了。」韋雲圖放下藥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