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統領提高了進口關稅,這些額外的關稅,總是需要有人來承擔的。照著美國批發商的想法,這些關稅當然應當由中國的供應商來承擔,承擔的方法,就是降低出廠價格。

  「否則的話,我們就只能考慮從其他地方採購了。」

  這是美國批發商們的威脅。

  「不好意思啊,我們過去的價格已經是成本價了,再降價是不可能的。至於說從其他地方採購,嗯嗯,那就悉聽尊便了。」

  中國供應商的態度很溫和,立場很堅定。

  「要不,咱們兩家各承擔一半吧。」

  美國批發商退了一步。

  沒辦法,中國商品價格便宜、質量可靠,早已獲得了美國消費者的認同,你從東南亞採購一批商品回去,就算價格更便宜一些,消費者也不會接受。更何況,美國消費者大手大腳慣了,買啥都是成箱成打地買,3億多人的需求,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哪個國家能供應得上?

  「降價是不可能的。看在多年合作的份上,這一次的商品,就還是照著老價格吧。不過,下一批商品,我們要漲價10%……」

  中國供應商回答道。

  「為什麼還要漲價?」

  「因為貴國發起的貿易戰提高了我們的生產成本。」

  「可是,這樣一來,我們就完全沒有利潤了。」

  「你們也可以漲價啊,關稅的錢,讓美國消費者承擔就好了。對了,這些關稅反正也是美國政府收的,就權當是美國百姓在為國分憂了……」

  於是,貿易又恢復了,規模甚至比此前還增長了一兩成。美國的批發商人要囤貨,美國消費者也擔心未來商品價格會進一步上升,因此同樣加大了購買量。

  與磚家們描述的情況不同,中國商品並非沒有競爭力,即便是加上了額外的進口關稅,也絲毫不影響美國消費者對它們的青睞。只是,美國人在購買這些商品的時候,將不得不向大統領交納一筆不菲的買路錢。

  製造業向美國的大規模回流並沒有出現,雖然大統領高調地參加了幾家企業在美國建廠的奠基禮,但這僅僅只有象徵意義。回流美國的企業數量很少,遠不及同期流出美國的企業數量。而且,許多聲稱要返回美國的企業,在開完新聞發布會之後,就沒有其他動靜了。他們的聲明,其實不過是給大統領的一個面子,至於說真的回美國去生產,那就呵呵了,美國還有能夠供製造業生存的土壤嗎?

  面對著貿易戰的破產,大統領著急上火了,據坊間傳說,光是牛黃解毒丸就吃了好幾箱,為美中貿易逆差又貢獻了幾百美元。

  在聽取了多個部門的匯報之後,大統領開始意識到,先前他所看過的經濟學家們的論斷是靠不住的,中國並非如磚家們描述的那樣不堪一擊。相反,倒是美國遠比過去衰落了,他打出的這套組合拳,招式倒是很炫,無奈沒有內力加持,只是一些花架子罷了。

  七國集團會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的。大統領派出的全權代表在會議上傳達了大統領的指示:七國集團必須齊心協力,共同行動,以實現對中國的全面遏制。

  「也就是說,僅僅憑著美國一個國家,已經無力遏制中國了?」

  索拉特向卡邁恩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

  「老朋友,這是一件眾所周知的事情,你又何必要明說呢?」卡邁恩說道。

  「可是,這件事對我們歐洲有什麼好處?」索拉特問,「美國大統領想遏制中國,是因為中國的發展威脅了美國的霸權地位。對於歐洲來說,有人去挑戰美國的地位,卻是一件好事,這將使歐洲在國際事務中擁有更多的周旋餘地。

  「美中爭鬥,歐洲可以居中漁利,兩方都必須討好我們。而如果我們幫助美國打垮了中國,那麼未來美國仍將凌駕於歐洲之上,迫使我們接受各種不合理的政治和經濟安排。

  「從這一點來說,歐洲根本就不應當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觀望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第五百五十八章 兩邊下注

  「你說得對。」卡邁恩點點頭說,「不過,七國集團里,除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也並非只有一個立場。不說日本和加拿大,就算是幾個歐洲國家裡,大家的心思也是不同的。所以……」

  「我明白了。」

  索拉特用不著卡邁恩把後面的話說出來,便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七國集團這個概念聽起來好像很牛很團結,但這七個國家哪個又是省油的燈呢?大家湊在一起,是為了給自己謀福利的,對自己沒好處的事情,誰也不會去干。正因為如此,每次的七國集團會議,其實都是一次勾心鬥角的亂戰,七個國家能夠建起14個微信群,其關係的複雜程度僅次於大學宿舍了。

  從歐洲國家的立場來說,在美中之間選擇中立無疑是最好的。但七國集團中的日本和加拿大就不這樣想了,因為如果歐洲選擇了中立,美國勢必要讓它們兩國去當炮灰。反之,如果歐洲也被拉下水,日、加的壓力就小得多了。

  同是歐洲國家,英國與德、法、意的立場又有不同。英國自詡是美國的大表哥,想藉助「表弟」的淫威在歐洲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因此在許多事務上是更偏於美國的,歐洲的利益對於它來說只能排在第二位。

  剔掉這幾個二五仔,即便是德、法、意這三個國家,又何嘗能夠做到同心同德?大家在私底下聊天的時候,都說要團結一致抵制美國的壓力,但事到臨頭,誰也不想當出頭鳥。這樣的情況,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