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工具機在運輸過程中有一些磕碰,導致精度發生變化,安裝人員只需要做一些小調整,就能夠調整過來。」

  「咦,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一個問題,咱們的工具機還應當是很安全的。農村人接觸機械少,缺乏安全意識,我們的工具機應當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操作者和旁觀者的安全。」

  「防潮的要求是不是也得考慮一下?我覺得這山裡的濕度很大,工具機的材料要充分考慮到防潮防鏽蝕的問題。」

  「還有價格,不能太貴了……」

  「用電也得考慮吧,農村不一定有動力電,應當考慮用220伏的民用電……」

  兩個年輕工程師放開了思想的翅膀,一旁的胡學偉聽著他們的討論,雖然有些技術問題聽不懂,但臉上也綻開了笑容。

  第五百四十三章 雲開月明

  「開動了,開動了!」

  一陣激動的吶喊聲在龍墩口村的打穀場上響起來,緊接著,嗶嗶啪啪的爆竹聲也響起來了,硝煙瀰漫之間,大人孩子的臉上都綻放著興奮的笑容,像是年節一般。

  在打穀場的正中,搭著一個竹棚,竹棚里擺放著一台機器。一條精壯的漢子,正把一根毛竹塞進機器的一端,機器輕輕地響著,緩緩地把毛竹吸進去,再從另一端吐出一根根光潔細膩的竹篾。

  「真薄啊!」

  「一點也不扎手!」

  「這麼好的篾條,用來編竹簍真是太可惜了!」

  「這當然不是用來編竹簍的,井南來的老闆不是說了嗎,東南亞那邊特別流行竹編的家具和工藝品,咱們以後就要做出口生意了。」

  「哈哈,根福爺,你不是總說你年輕的時候用篾條做過整套的家具嗎,現在你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

  村民們傳看著那些工藝品一般的竹篾,議論紛紛,言語間透著喜悅和希望。

  「大家別忘了,這台破篾機,是水娣第一個學會操作的,以後恩平哥和月花嫂都要享水娣的福了!」

  有人大聲地提醒道,眾人這才把目光從篾條上收回來,齊齊地看向了機器旁一位身材頎長的瘦弱姑娘。

  十六歲的楊水娣正在緊張地控制著機器的手柄,盯著儀錶盤的幾個數據,隨時準備進行調整。感覺到周邊的異樣,她抬起頭來,正迎上了無數充滿欣賞、羨慕和祝福的目光,她的臉驀然地紅了,旋即便覺出了眼眶裡的濕意。

  她清晰地記得,那一天,當來自於東葉省的於阿姨對她說,她能夠學會操作這種工具機,她將因此而改變命運的時候,她是何等地震驚,又湧起了何等的希望。沒想到,這一切真的實現了。

  水娣是龍墩口少有的幾個上過高中的孩子之一,在女孩子裡更是唯一的一個。只可惜,她的高中生涯只持續了一年,就因為父親楊恩平生病而不得不中斷了。

  龍墩口村是峰西省的一個貧困村,國家有相應的扶貧政策,但也僅限於幫助村民擺脫貧困。楊恩平的治療費用是由政府支付的,但病後恢復所需要的營養費支出,就不在扶貧的範圍之內了,只能由家裡人去賺取。

  水娣含著淚輟學回家,一邊幫著母親耕種家裡的責任田,一邊如村裡的許多人一樣,做一些傳統的竹篾編織業務,賺取一些微薄的副業收入,補貼家用。她的學業顯然是無法再維持下去的。

  就在水娣放棄了求學希望的時候,村里來了一群陌生的客人,為首的是一位姓於的阿姨,旁人都稱她為於總工。

  這位於總工阿姨是帶著一個團隊來考察貧困山區的副業發展要求的,她看到龍墩口村的農民還在用篾刀加工毛竹的時候,便聲稱可以為他們提供一種專用的破篾工具機,這樣大家就能夠從破篾條的繁瑣勞動中解脫出來,專注於篾製品的編制,而這將使龍墩口村的篾制口生產效率提高十倍以上,篾製品的檔次也將提升一個很大的台階。

  於總工阿姨帶來的的破篾工具機,是專門為山區農民開發的,操作和維護都儘可能地進行了簡化。而饒是如此,許多村民還是弄不懂其中的道道,操作起來手忙腳亂,出了各種各樣的錯誤。再至於說機器如果出現了故障,就更沒人知道如何排除,這成為這種工具機推廣的一大障礙。

  也不知道是誰向於總工阿姨提起來,說水娣是上過高中的,有文化,而且心靈手巧,沒準能夠學會工具機的操作。於總工阿姨於是來到了水娣家裡,看到了躺在床上養病的水娣父親,以及水娣房間裡擺得整整齊齊的高中課本。

  那一天,於總工阿姨把水娣叫到村外,先說了她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她說,她也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她的父親也常年臥病在家,她很小時候就在廠子裡的勞動服務公司做小工,賺點小錢補貼家用。

  後來,她遇到了一位唐叔叔,還有一位肖姐姐,還有胖子叔叔,這些好心人幫助她勤工儉學,鼓勵她立志,輔導她學習,然後她考上了清華大學,讀了博士,成了一名工程師,再後來就成了一家大型工具機集團公司的總工程師。

  於總工阿姨告訴水娣,貧困不僅僅是一種磨難,也是一筆財富。只要她心中有志向,總有雲開月明的那天。

  隨後的一些日子裡,於總工阿姨親自教水娣如何操作破篾機,教她如何做機器的維護。龍墩口村所在的鎮子裡有幾十個自然村,都用上了類似的工具機,但鎮子裡卻沒有能夠做工具機維護的人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