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越南是一個有情懷的國家,一直都想證明自己並不比北方的鄰居差,所以,北方的鄰居做什麼,他們就要逆著來,非要搞出一套自己的東西不可。順便說一下,這個毛病可不是現在才有的,在過去的1000年中,它一直都是這樣中二。

  情懷很美好,但現實卻是骨感的。北方鄰居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欣欣向榮,人均GDP高出了越南好幾倍,越南市場上充斥著北方鄰居生產的工業品,甚至老百姓最喜歡的電視劇也是來自於北方,這就讓越南的高層感覺難堪了。

  無奈之下,越南只好臊眉耷目地開始偷偷學習北方鄰居了。在政府的所有文件里,都閉口不談北方鄰居的事情,但他們所推出的所有政策,無不是北方鄰居政策的翻版。

  北方鄰居的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經歷了無數的曲折,才找到了比較合適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也還在不斷地動態調整之中。越南要模仿北方鄰居,想在短時間內學到精髓,無疑是做不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把對方的規章制度拿過來,直接複製粘貼,再加上詞彙替換,變得自己的制度。

  侯板工業園正是井南幾個成功開發區的翻版,阮德自己就曾到芮崗等地去考察過,拍了幾百個G的照片,複印了十幾個行李箱的文件。回國之後,他讓自己的手下全文翻譯芮崗市的文件,再把文件中的「芮崗」替換成「侯板」,這樣就成了自己的文件。

  阮德倒也不是沒有想過要對這些文件進行一些修改,但他嘗試著做了幾次之後,就發現芮崗的這些文件寫得精準之至,幾乎所有阮德能夠想到的問題都已經涵蓋其中,阮德要想在內容上進行創新,難比登天。

  這裡又得說回來了,其實芮崗的情況和侯板的情況是大不相同的,芮崗的文件拿到侯板來用,並不妥帖。換成龍正勇來當侯板開發區的主任,他肯定可以編出一套與芮崗有著很大區別的管理文件。但阮德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啊,在他眼裡,芮崗的文件簡直完美無瑕,讓他如何去改?

  原版照抄的壞處,就在於遇到懂行的人,一眼就能夠看出來。阮德鐵了心,決定不管誰問,他都一口咬定這是自己的原創,如果個別詞句和中國某個地方的某份規章雷同,純屬巧合。

  什麼,你說99%的詞句都和人家雷同?

  嗯嗯,那就是巧合的N次方唄,誰說小概率事件就不會發生了?想想恐龍是如何滅絕的,行星碰地球的事情都發生過,兩份規章制度出現雷同有啥奇怪的?

  可是,再雷同,你也不能在侯板工業園的管理文件里出現「芮崗市發改委」的名頭吧,難道你想證明侯板自古以來就是芮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想,這只是一個文案上的失誤罷了,我們還是談一些實質性的問題吧。」

  先前那位美國人替阮德開脫了。在他看來,侯板工業園照抄芮崗的管理文件,沒什麼不好的,丫如果另搞一套,反而讓人不放心。

  大家把企業從芮崗遷出來,除了響應號召之外,還有就是看中了南亞和東南亞一帶的廉價勞動力。在營商環境方面,大家還是更信得過中國,大家願意接受阮德的邀請,到侯板來落戶,看中的也是侯板那酷似芮崗的環境,甚至於侯板的文件中遺漏下來的「芮崗市發改委」這個名頭,也讓人有一種踏實的感覺。

  ……可惜,侯板並不歸芮崗發改委管,否則將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聽到有人打岔,阮德鬆了一口氣,趕緊陪著笑臉說道:「對對,各位,我們還是談一些實質性的事情吧。」

  實質性的問題,便是場地、交通、水電、行政服務、生活服務、工人管理等等。平心而論,阮德和他的小夥伴們已經是盡了最大的努力,要讓侯板工業園與中國的開發區保持一致,但在漢斯利等人的眼睛裡,兩者之間的差距至少有一個世紀那麼遠,中國的開發區是21世紀的水平,侯板工業園只相當於20世紀的水平。

  道路的確是通了,而且也是水泥路面,但走在上面,總讓人覺得這水泥層可以用薄如蟬翼來形容,雖然建成不久,卻已經出現了許多處的裂紋。

  廠房也是現成的,阮德帶著幾分牛烘烘與幾分羞答答地聲稱,屋頂的鋼結構是從中國進口的,質量可靠。但漢斯利等中國通卻能夠分辨得出來,這並不是中國國內大廠子生產的鋼結構,芮崗的農民自家蓋房子都不願意用這種小牌子的。

  還有水電供應,那水管、電纜、閥門、空氣開關等等,都透著一股山寨味。沒錯,20年前的芮崗開發區,也用過這類劣質材料,但後來就陸續換成了優質品。想不到,20年過去,自己又要重新品嘗劣質材料帶來的讓人生無可戀的感覺了。

  最讓大家覺得崩潰的,是當地工人的素質。同樣是黃皮膚的亞洲人,長得瘦一點、猥瑣一點,大家也忍了,可那對技術的悟性,和中國工人相比,實在是差出太多了。

  「聽我的,從中國帶20名工長過來吧。」

  這是一位先驅對漢斯利等人的告誡。

  「你永遠也想不出這些工人會犯什麼樣的錯誤。在我看來,他們更適合去干摘香蕉的工作,當然,摘下香蕉之後剝香蕉和吃香蕉,是他們更擅長的。要把他們培養成熟練的技工,必須依靠來自於中國的工長。

  「我花了相當於在中國五倍的代價,才請來了10名中國的工長,現在我的生產線完全是靠這些中國工長在撐著,否則我的公司到現在都不可能生產出一件合格的產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