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吳均的玻璃心又碎了。

  第五百二十章 更為理智的行為

  《歐洲上空的鷹》

  這是歐洲一家著名媒體上的文章標題,配圖是一隻翅膀上畫著紅五星的老鷹,正瞪著兇殘的眼睛盯著地上的歐洲地圖。

  文章的內容毫無懸念地充滿著煽情,宣稱歐洲正在遭遇著一場空前的浩劫,中國企業在大肆收購歐洲破產企業,如老鷹吞食獵物的腐肉一般。在列舉了一堆諸如中國臨機集團意欲染指博泰之類的案例之後,文章的作者發出呼籲,要求歐盟和歐洲各國政府紮緊籬笆,禁止中國企業併購歐洲的戰略性企業。

  幾天後,在中國的一家重要媒體上,出現了一篇署名「王梓傑」的文章,直接與歐洲的那篇文章懟上了。

  在這篇標題為《跨國投資切忌成為吃腐肉》的文章里,王梓傑先是引經據典地論證了跨國投資在自由市場經濟中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聲稱在歐盟遭遇經濟危機的時候,中國企業出手對歐洲破產企業開展併購,既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也是對貿易夥伴雪中送炭的善舉。

  緊接著,他話鋒一轉,引用了《歐洲上空的鷹》中的觀點,聲稱歐洲有「一小撮」固守冷戰觀念的人,為正常的跨國投資無端設置了駭人聽聞的限制,把歐洲破產企業分為「鮮肉」和「腐肉」,只允許中國投資者吃腐肉,而拒絕中國投資者吃鮮肉。

  「如果在歐洲政客心目中,中國投資者僅僅是一隻吃腐肉的鷹,那麼中國投資者完全沒有必要去開展併購,因為這樣的貿易限制非但是對中國投資者的羞辱,也嚴重損害了中國投資者的利益。

  「那些被歐洲政客們當成『腐肉』的企業,技術落後、經營不善,完全沒有投資的價值,中國企業辛辛苦苦攢下來的資本,為什麼要投入到這些『腐肉』身上?」

  王梓傑義正辭嚴地發出了質問。

  「教授,你這是偷換概念。」

  辦公室里,一位身材窈窕的金髮女郎抿嘴笑著,對王梓傑說道。她嘴裡的稱呼很是恭敬,但眼神里卻是秋波蕩漾,藍瑩瑩地讓人心醉。

  這位金髮女郎名叫米莉亞,是法國一所大學的經濟學講師,年方28歲,現在在人民大學做訪問學者,王梓傑是她的導師。這位米莉亞有著法國姑娘與生俱來的浪漫情懷,一來就粘上了比自己大十幾歲的王梓傑,據說王梓傑已經快要淪陷了。

  「米莉亞,我沒有偷換概念,歐盟把企業分成了兩個檔次,允許中資企業收購的,都是沒有什麼價值的企業,和腐肉有什麼區別?真正有價值的企業,他們不允許中資企業收購,這難道不是一種歧視政策嗎?」王梓傑辯解道。

  米莉亞說:「這篇文章里說的腐肉分明不是這個意思,他是說你們中國企業把歐洲的破產企業當成腐肉了。事實上,過去兩年裡中資企業在歐洲進行了不少於100起併購,被併購的很多歐洲企業都是非常具有成長性的,它們之所以陷入經營困境,僅僅是受到全球經濟低迷的連累而已。」

  「但歐盟聲稱不允許中資企業收購博泰公司,這總是事實吧?」王梓傑問。

  米莉亞撇著嘴說:「這只是因為你的合伙人唐子風心太黑了,打算用區區12億歐元吞下價值不少於30億歐元的博泰,歐盟只是不希望把自己的企業賤賣了。」

  「歐盟的官員可不是這樣說的。」王梓傑說,「他們聲稱博泰是一家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所以不允許中國人收購。換一個說法,那就是他們允許中國人收購的企業,都是沒有核心技術的。你認為我們應當接受這樣的歧視性政策嗎?」

  米莉亞嘆了口氣,說:「教授,你應當知道,在我們西方,很多人對中國始終是存在著疑慮的。博泰的技術,有可能被用於軍工,這是歐盟不願意中國人獲得博泰技術的根本原因。如果博泰的技術不涉及到這方面,歐盟或許就不會這樣緊張了。」

  王梓傑笑著問道:「米莉亞,你說西方人對中國存在著疑慮,這其中也包括你嗎?」

  「當然不是。」米莉亞就勢把一隻手搭到了王梓傑的腰間,媚笑著說道:「教授,我對中國以及中國人,尤其是像教授你這樣才華橫溢、性格溫柔的中國人,一向是非常有好感的。我認為,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歐洲那些政客們對中國的看法,純粹是偏見。」

  王梓傑拉過米莉亞的手,在自己的手裡把玩著,同時說道:「你說得對,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中國和歐洲的經貿合作,是一種雙贏的選擇。米莉亞,我希望你能夠和我一道,致力於中歐友好。」

  「我覺得,中歐友好可以先從咱們兩個人開始……」

  「這倒是一個好主意……」

  這對狗男女如何身體力行地推進中歐友好,自不必為外人道。王梓傑發出這篇署名文章,幕後的黑手正是唐子風。歐盟又賣又立,臨機對博泰的收購一波三折,讓唐子風很是不耐煩。他嘴裡說時間是在自己一邊的,心裡卻想著要趕緊把博泰搞掂,所以才找來自己的金牌槍手王梓傑,讓他出頭向歐盟發難。

  消化吸收博泰的技術也都是要時間的。

  王梓傑的文章,只是一個開頭。很快,國內的許多家媒體上都出現了類似的論調,由包娜娜組織的大批槍手以「知名教授王梓傑」的文章為由頭,對中資企業赴歐洲併購的行為評頭論足,其中頗有一些「撿垃圾」、「人傻錢多」、「有損國格」之類的指責,文章標題更是一個比一個吸引眼球,讓人覺得但凡去歐洲收購破產企業,都是一件喪權辱國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