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科凱恩驚呼一聲,因為他的確看到了前面的空中有燈光閃爍,一個巨大的碟形物體正在向他們這個方向飛來。

  「那是無人機!有好幾百架!」

  眼尖的人一下子就看出了端倪,那並不是一架飛碟,而是由幾百架無人機組成的一個陣列,在黃昏的背景下看起來頗為壯觀。

  無人機群越飛越近,大家也看得更清楚了。只見那些無人機飄蕩著,分分合合,組成了一屏又一屏的文字。

  「河流?我明白了,這是這些無人機的品牌,中文是叫大河,這是中國製造的無人機。」

  「大河無人機,我知道我知道,現在賣得可火了,我周圍的鄰居家都買了,沒事就在天上飛著玩。」

  「原來無人機還能這樣玩,讓這麼多無人機組隊,難度一定很大吧。」

  「咦,文字又變了,9月15日,芝加哥,什麼意思?」

  「CME(Chicago),CHINA MACHINE EXHIBITION,這個意思是不是說,芝加哥有一個中國工具機展會,將在9月15日舉辦?」

  「應該就是這個意思了,我見過用飛機拉橫幅做廣告的,還真沒見過能夠用無人機組成圖案來做廣告的,這個創意真棒。」

  「這可不僅僅是創意的問題,首先你得擁有幾百架很聽話的無人機。一架無人機起碼要一萬美元,這可就是幾百萬美元了,是平常人能夠玩得起的嗎?」

  「天啊,鮑勃,你不會是剛從火星回來吧?自從這種名叫大河的無人機出現在市場,一萬多美元的無人機已經沒有市場了,一架很棒的大河無人機也只需要500美元。」

  「這並不奇怪,任何東西只要中國人會造了,它的價格就會低得讓人心動,而且它的質量也是完全可信的。」

  「快看快看,那是一個什麼圖形!」

  「那不是圖形,那是中國的漢字,我認識其中的一個,是『長』字,至於其他的,我就不認識了。」

  「不認識漢字……」

  「不認識+1。」

  「……」

  無人機群在人們頭頂上表演了一陣,便飄然遠去了,估計是到別處繼續宣傳去了。因為看熱鬧而堵車的道路重新恢復了通暢,眾人回到自己車裡,開車上路,腦子裡都在想著回去之後如何向自己的家人分享這個奇觀。

  「中國無人機,CME(Chicago)……」

  科凱恩憑著自己的職業本能,感覺到這兩個概念之間或許有一些關聯。回到家裡,他匆匆吃過晚餐,便扎進自己的書房,打開筆記本電腦開始搜索相關信息。

  「大河無人機,誕生於中國漁源市,最初只是一家大學生創業企業,短短三年便成為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無人機製造商,兩年後又擊敗了美國的三家無人機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無人機製造企業。

  「大河無人機成功的秘訣,除了在飛控系統算法上的獨創性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製造商大幅度地降低了無人機的製造成本,使無人機由昂貴的奢侈品變成普通工薪階層也能買得起的日常消費品,從而一舉壟斷了市場。

  「關於降低製造成本這一點,大河無人機公司總經理蘇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多次聲稱這得益於他們使用了中國臨河工具機集團為他們提供的長纓牌專用工具機……」

  看到網頁上那個中國年輕人手裡舉著的一枚商標,科凱恩心念一動,在手機上翻出了自己剛才拍攝的無人機表演的照片。在其中一張照片上,他看到空中的無人機組合成了四個漢字,藉助於網絡翻譯,他知道這四個漢字正是「長纓製造」。

  「蘇化,多謝你啊,居然還幫我們臨機做了個專門廣告,沒準明天美國媒體上就該有那張『長纓製造』的照片了。」

  一處空地上,幾百架完成了宣傳表演的無人機紛紛返航,幾名工作人員在忙著給無人機充電。李甜甜走到居中指揮的蘇化面前,笑盈盈地說道。

  「應該的。」蘇化說,「我當初和唐總對賭,其中就有這樣一個條件。我們的無人機成功了,離不開長纓工具機的支持,所以我們所有的無人機外包裝上都有『長纓製造』的Logo,這叫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看,恐怕是於曉惠的枕頭風起了更大的作用吧?誰不知道,多工位工具機的核心算法是於曉惠開發的。」李甜甜酸溜溜地說道。

  「呃……是嗎,呵呵,要不,你先待會,我還有事……」

  蘇化趕緊遁了,女孩子之間的塑料姐妹情,是他這個鋼鐵直男無法理解的。

  第四百九十四章 跨越千年的華爾茲

  簡寫為「CME(Chicago)2012」的第一屆芝加哥中國工具機展,提前兩周便進入了宣傳預熱。包娜娜親自帶領一個公關團隊來到美國,安排各項宣傳活動。

  利用大河無人機空中表演的方式來進行宣傳,是包娜娜策劃的宣傳攻勢的一個組成部分。選擇這樣的方式,是很有深意的。

  如果不考慮那類造價幾百萬美元的軍用無人機,在消費級無人機方面,以大河無人機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已經獲得了壟斷地位。市場上原有的幾個美國品牌都已經被拍到沙灘上,成為鹹魚幹了。

  能夠壟斷美國市場的中國產品有很多,但絕大多數都是傳統產品,比如襪子、手套、玩具、傳統家電等。這類產品的特點是技術要求不高,屬於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工人身體嬌貴,勞動力成本高,這些產品的生產從美國流向中國,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也是美國商界喜聞樂見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