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崔勇超說:「我看,就是這個唐子風太想出政績了,所以才敢拿著企業的錢來賭博。賭贏了就是他的功勞,賭輸了,也是企業吃虧,他找個人來承擔責任就行了。

  「對了,我聽說他們那個常務副總張建陽就是唐子風的鐵桿狗腿子,到時候唐子風讓他出來扛雷,估計他也不會拒絕的。」

  陳俊宇擺擺手,說道:「老崔,其他企業的是非,咱們就不要妄加評論了。唐子風其人,本事還是有的。雖說他的很多決策有賭博的成分,但每一次他都賭贏了,這就不能不讓人服氣了。」

  「賭贏也好,賭輸也好,在臨機那一畝三分地上,他願意怎麼做都行,但別管到咱們頭上來啊。」曹麗娟依然是一臉沒好氣地說。

  「這件事,我在浦江的時候,和其他幾家公司的領導也聊過。聽宜洋的陳總說,上頭好像有意要調唐子風到國資委去任職呢,唐子風現在這樣做,是不是已經在提前進入國資委的角色了。」楊濤向眾人曝了一個猛料。

  「唐子風要去國資委,任什麼職務?」曹麗娟好奇地問道。

  「應當會升一格吧?」楊濤說道。

  「升一格,那不就是要當副主任了嗎?」曹麗娟驚訝地說道。

  唐子風現在的職務是臨機集團的總經理,如果是平調到國資委去,職務應當是某個司的司長。不過,如果只是當個司長,那麼唐子風估計是不會去的,部委里的司長哪比得上大型國企里的一把手滋潤?

  照這個邏輯去推測,如果唐子風真的要去國資委,那麼必然是晉升,而晉升上去的職務,就是國資委的副主任了。

  「不會吧,唐子風今年有40歲沒有?這個年齡當副主任,太不可思議了吧?」有人開始質疑道。

  陳俊宇說:「楊濤說的事情,我也聽人說過。許老一直對唐子風很看好,據說也向上面推薦過唐子風。不過,唐子風的年齡的確是個硬傷,他今年好像才36歲,這個年齡去當副主任,也不符合幹部任用的規定,所以是不太可能的。」

  「也就是說,如果唐子風年齡再大一點,一個副主任的職務是跑不了的?」崔勇超聽出了另外的意思。

  陳俊宇微微點了點頭,說道:「他雖然現在還沒當上副主任,但像楊濤說的那樣,已經是提前進入角色了。他向我們提出希望各家企業有所分工,各自突破一兩項核心技術,這應當是國資委的意思,只是借了他的口說出來而已。」

  「那麼,咱們聽不聽呢?」崔勇超問。

  陳俊宇說:「我琢磨了一下,覺得唐子風的建議還是不錯的。前一段,領導同志提出一個概念,說中國要打造一些『殺手鐧』技術,以便在面對國際競爭的時候,不至於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而是有一些反擊的能力。

  「唐子風說的事情,應當是在響應領導同志的這個提法。軍工方面的殺手鐧,是指各種尖端武器裝備。咱們工具機行業殺手鐧,就是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同時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工具機。

  「有了這樣的殺手鐧,一旦我們遭遇國外的制裁,我們也可以用我們的技術來制裁別人,形成一個互相牽制的格局,迫使對方取消制裁。」

  「陳總,西方制裁這種事情,是不是有點冷戰思維了?」曹麗娟提醒道。

  陳俊宇淡淡一笑,說道:「曹姐,我最近幾次到京城去開會,聽到一種觀點,說冷戰其實一直都沒有結束。前幾年,美國被反恐戰爭纏住了手腳,顧不上和咱們搞名堂,咱們算是獲得了一個戰略機遇期。現在美國的反恐戰爭基本趨向尾聲,而中國的發展成績又過於耀眼了,所以美國向中國發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也不會太遠了。」

  「還有這樣的說法?」崔勇超咂舌道,「陳總,想不到咱們這麼一家小工具機廠,還和中美關係扯上了。聽你剛才說的意思,唐子風會不會是接受了上級領導的指示,來和咱們談合作的?以他一個企業領導的身份,應當想不到這麼多吧?」

  「這個就不好說了。」陳俊宇說,「唐子風背後還有什麼人,咱們也無從了解。不過,唐子風提出的這個建議,我覺得我們還是應當認真考慮一下的。就算不考慮國際關係這樣的問題,咱們手裡如果有一兩項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技術,最起碼再遇到像這一次這樣的合作機會,咱們也有資本去和對方談判了,不至於被人捏著。」

  廖鵬翔插話說:「陳總說得對,咱們現在也有這個實力,大家努努力,搞出幾項過硬的技術,應當是有把握的。如果我們真的有一些過硬的技術,就可以拿出來和臨機交換,而不用去看他們的臉色。」

  「哈,如果要搞過硬的技術,那可就全是你們技術部的活了,你老廖能扛得住嗎?」崔勇超笑道。

  廖鵬翔拍著瘦弱的胸脯說道:「這個完全沒問題。不瞞大家說,我們技術部那些中青年工程師,早就憋著一股勁,想做幾項過癮的技術了。」

  第四百八十三章 這應當是你最好的選擇

  和丹機一樣,國內其他七八家大型工具機公司在經過一番激烈或者不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也都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臨機提出的三項條件,然後依託臨機轉讓的多工位工具機核心技術,為國內各家汽車企業量身定製所需的汽車工具機。

  畢竟,從頭開始研製這項技術費時費力,直接接收臨機轉讓的技術就容易多了,這幾年國內汽車行業正處於大發展期,需要新建和更新生產線的車企多得很,錯過這個機會可就太可惜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