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子風也是混體制的人,他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才選擇了這種方法來向浦汽施壓,你在這裡色厲內荏,以為人家看不出來?

  說得再陰謀論一點,唐子風這一次折騰,如果真的是為了掩蓋自己的決策失誤,那麼浦汽以後是否採購臨機的設備,對唐子風來說是無所謂的。他需要的是坐實浦汽的錯誤,讓「上頭」認為這件事情不是他唐子風的錯,而是浦汽的錯。

  照這個思路,浦汽越是向臨機發難,臨機就越會進行瘋狂反擊,莫靜榮的威脅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這件事,我們還是需要向媒體做一個澄清的。」

  果然,莫靜榮自己先改口了,他說:「集團公關部已經聯繫了媒體,不過為了避免把事情鬧大,我們就不採取開新聞發布會的形式了,會安排幾個記者到集團來採訪,你也要準備接受採訪。」

  「我們也聯繫記者來採訪,那我該說什麼呢?」劉智峰詫異道。

  莫靜榮道:「這還不簡單嗎?臨機向我們潑髒水,說我們是因為崇洋媚外,才不選擇臨機的設備。我們要做的,就是反駁這種言論。

  「到時候,大家要統一口徑,就說我們並沒有歧視國產裝備,不考慮臨機的設備,只是因為客觀原因。臨機自己的設備質量不行,還想用輿論壓力來迫使我們採購,我們堅持不屈服,也是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表現。」

  「可是,臨機的設備質量沒有啥問題啊,咱們這樣說,臨機也會反駁的。」劉智峰提醒道。

  他是做採購的,知道產品質量好壞是有客觀標準的,這不是誰隨便說說就行的事情。如果浦汽一口咬定臨機的設備質量有問題,臨機是可以拿出各種證據來反擊的。

  「質量有沒有問題,大家各有各的理。可是,臨機的設備沒有應用案例,這一點他們否定不了吧?我們就抓住這一條,說我們作為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採購設備是要遵循國際規則的。沒有應用案例的設備,我們絕對不能接受,我倒要看看,這個唐子風還能說啥。」

  莫靜榮自信滿滿地說道。

  第四百七十一章 你給我交個底吧

  「莫總,關於浦汽集團下屬楓美汽車公司新生產線設備採購的事情,近日裡出現了一些爭議。我們注意到,浦汽集團採購部就此事做出了一個澄清,指出浦汽放棄臨河工具機集團提供的產品,主要是因為臨機的多工位工具機缺乏應用案例,請問是這樣嗎?」

  「嗯,這個情況嘛,基本上是這樣的。」

  「換句話說,是不是浦汽方面認為臨機的工具機在品質上並沒有什麼硬傷?」

  「這個……也不能這樣說,硬傷這個概念,在工業上是不能這樣講的,在工業上,我們是要講具體性能指標的。」

  「那麼,臨機的工具機在性能指標上存在什麼問題嗎?」

  「問題肯定是會有的,人無完人嘛,更何況是技術呢?」

  「那麼,莫總能給我說說,具體是什麼問題嗎?」

  「呃……」

  「我聽說,浦汽的技術部曾經對臨機的多工位工具機進行過一次專門的技術考核,莫總能跟我說說技術部的考核結論是什麼嗎?」

  「這個結論嘛……總體上說,還是可以的。」

  「既然總體上說是可以的,為什麼浦汽又做出了拒絕臨機工具機的決定呢?」

  「主要問題還是你剛才講過的,缺乏應用案例。我們是合資企業,做事情是要講國際規則的,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就是不能採用沒有應用案例的設備。」

  「你確信嗎?」

  「基本上是這樣的……」

  「那麼,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也就是浦汽認為臨機的工具機總體品質是過關的,唯一的障礙就是缺乏應用案例。換言之,如果沒有這個障礙,那麼浦汽是更傾向於選擇臨機的工具機的。」

  「話也不能這樣說……」

  浦汽的反擊並沒有讓外界的質疑消失,相反,關於「沒有應用案例」這個理由,反而帶來了更多的質疑。不止一家媒體刊發了評論文章,指出這個理由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尤其是聲稱這個理由是所謂國際規則,就更難以讓人相信了,國外推出的那些新設備,都是誰先用的呢?

  更有目光敏銳的人,直接就質疑這種做法其實是在歧視國貨。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後起國家,許多工業裝備的研發都滯後於發達國家。如果中國的企業堅持只有成熟裝備才能應用,那麼中國的裝備製造企業就永遠也無法獲得市場。

  人民大學教授王梓傑就是對這種做法提出嚴厲批評的學者之一,他一連在媒體上發表了七八篇署名文章,又在好幾個國家級的研討會上大聲疾呼,要求有關部門打擊這種歧視國產設備的行為,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

  記者向來都是無風都要起三尺浪的,更何況這件事情里有這麼多的新聞點。除了包娜娜請來的託兒之外,各家媒體都派出了財經口或者工業口的記者,前往浦汽進行採訪,以便蹭上這個熱點。莫靜榮一天接待了十幾撥記者,腦子被攪得暈暈乎乎。

  他倒也想過要讓秘書替自己擋駕,無奈有些記者的來頭非常大,不是浦汽能夠惹得起的。他今天敢拒絕記者的採訪,明天記者就敢來幾個「我們不禁要問」之類的誅心猜測,讓整個浦汽都下不來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