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就是刀具震動互相影響的事情,其實就是一個刀軸柔性聯接的問題,我們實驗了十幾種刀軸聯接方案,已經把這個問題圓滿地解決了。你如果不信,可以讓你的助手去查一下技術專利,我們申請了七種刀軸柔性聯接的國際專利,至少在這個方面,我們的水平是比染野還要高的。」韓偉昌繼續說道。

  「你說的都是真的?」劉智峰有些吃驚。他也是有些機械基礎的人,韓偉昌說的這些東西,他即便不是很懂,多少也能聽出一些名堂來。韓偉昌說到這樣的程度,想必就算有些浮誇,也不會浮得太厲害吧。

  「那麼,你們的工具機,價格怎麼樣?」劉智峰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韓偉昌伸出一個巴掌,在面前晃了晃,說道:「具體的價格需要具體計算,不過,我們做過比較,和染野的同類工具機相比,我們的價格只相當於他們的五成。」

  「能做到這麼低?」劉智峰有些不敢相信了。

  前面說過,汽車業是工具機業最大的用戶,反過來,工具機採購也是汽車企業設備採購中金額占比最大的項目,一般要占到汽車業總投資的40%。浦汽準備在楓美汽車公司新建的這條生產線,預計投資近60億元,一半的資金用於工具機採購,而其中最花錢的便是進口若干套多工位專用工具機。

  單台的專用工具機價格不算很高,但現代化汽車廠的生產批量大,需要的工具機數量也極其可觀。按一條生產線年產20萬輛汽車計算,平均每天就要生產近600輛。這600輛車所需要的零部件,當然不可能是用一套設備生產出來的,而是要有若干套設備齊頭並進地進行生產。

  楓美公司的這條生產線上,光是用於加工變速箱的專用工具機就多達50台,也就是隨時有50個變速箱在進行生產,唯有如此,才能保證日產600輛汽車的需求。除了變速箱,發動機、車架、駕駛艙等大部件的生產,也需要多台工具機同時工作,浦汽技術部粗略算過,所需要的多工位工具機總數可能要達到300多台。

  單台工具機的價格乘以300多,這個數字就不可小覷了。如果每台工具機的價格能夠下降五成,那麼節省下來的設備投資將是以億來計算的,這由不得劉智峰不動心。

  「我跟你說,老劉,國外公司賣給咱們的工具機,價格都是誇大了好幾倍的。人家賺的就是你自己不會造的錢。這就像你們造的汽車一樣,同樣的車,進口的價格是國產價格的好幾倍,你說這性能上能差出多少?

  「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加三個沙發嗎,這能值幾個錢?可是,一台進口車,便宜的二十幾萬,貴的能夠到幾百萬,莫非外國人造的汽車就比咱們的更省油?」韓偉昌信口胡扯著。

  「外國人造的汽車,的確是比咱們的更省油。」劉智峰欲哭無淚地糾正著韓偉昌的說法。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就汽車這方面而言,進口車的品質的確是要更好一些的,這一點劉智峰不敢亂說。

  不過,他也明白韓偉昌的意思,那就是說國外設備的報價里有很多的水分,相比之下,國貨的價格就會顯得比較良心。多工位汽車專用工具機,在以往國內企業造不出來,國外企業漫天要價也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現在臨機集團把工具機搞出來了,或者確切地說,他們已經有能力把工具機搞出來了,價格只相當於進口工具機的五成,並不奇怪。

  劉智峰還相信,如果臨機集團的多工位汽車專用工具機是真的,技術水平比國外差得不多,染野、海姆薩特等企業肯定會大幅度降低產品的價格,以便保住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屆時臨機就不敢再放言價格只相當於進口的一半了,能夠做到70%或者80%,已足以讓劉智峰滿意。

  「這樣吧,韓總,這件事我做不了主,我會把你們的情況匯報給集團總部,讓他們來判斷。你們有什麼技術資料,也儘量給我,我讓技術部那邊好好研究一下,看看你們的技術方案是不是可信。」劉智峰說。

  韓偉昌留下一堆技術資料便離開了,劉智峰不敢怠慢,帶著資料便去見了分管技術和設備的集團副總經理莫靜榮,向他匯報此事。

  聽說臨機集團能夠提供多工位工具機,莫靜榮也來了興趣,與劉智峰一道來到技術部,請技術總監徐茂分析此事的真偽。

  「從臨機提供的資料來看,他們的確是下了一些工夫,說他們能夠造出和日本、德國類似的多工位工具機,也是有可能的。」徐茂說道。

  「那麼質量呢?」莫靜榮問。

  徐茂說:「質量方面,我想恐怕就不會太樂觀了。染野、海姆薩特都是有幾十年生產多工位工具機經驗的,臨機在這之前徹底沒有做過這種工具機,他們的質量怎麼能和染野他們比?」

  「臨機還是很重視產品質量的。」劉智峰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段時間,當時還是臨一機的廠領導班子管理混亂,產品質量的確是有些問題。後來機械部派了周衡和現在當了臨機總經理的唐子風去臨一機,扎紮實實地進行了整頓,自那之後,臨一機的產品質量就非常可靠了。

  「後來臨一機兼併滕機,成立了臨機集團。臨機集團對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非常重視,在業內也是有口皆碑的。他們雖然過去沒有搞過多工位工具機,但既然他們敢拿出來銷售,我想他們對於產品的質量應當是有數的。」

  「老劉,你不能憑著印象說話。」徐茂不客氣地嗆聲道。搞技術的人,大多是有些傲氣的,總覺得搞銷售和搞採購的這些人過於市儈,不如他們這些搞技術的人務實。他說道:「多工位工具機不是傳統工具機,兩者的差別大得很。臨機就算在傳統工具機方面有些積累,也比較重視質量,現在要搞多工位工具機,也是難免有些捉襟見肘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