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子風用一種嘲諷的口吻說道,齊木登這幾天在幾家報紙上發表了評論文章,還發了若干條博客,每條博客出來,都被各大網絡論壇瘋轉,冠以「人大教授揭露驚人秘密」這樣的標題,唐子風想不看到都難。

  肖文珺笑噴了:「哪有後面那些,人家說的是美國的教育很自由好不好?說真的,子風,這一點你不能不服,我這一段時間看了一些教育學家介紹美國的教育制度,說學校里真的管得很少,課後也沒什麼作業,都是鼓勵孩子個性發展的。」

  「這些教育學家,有一個斃一個,絕對沒有冤的。」唐子風說,「美國的快樂教育是針對普通百姓的。精英家的孩子上的都是私立學校,要求比咱們的學校還高,人家中學生做題做到凌晨一兩點也是常態。

  「至於那些公立校,本來就是培養廉價勞動力的,當然提倡快樂教育。美國孩子十七八歲不會做兩位數的乘法,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

  「你胡說吧,你哪接觸過美國的中小學?」肖文珺用懷疑的口吻問道。

  相處的時間長了,肖文珺知道,唐子風平常說話基本上是真假參半。假的那部分,荒唐得令人髮指,純粹就是惡搞。真的那部分,又是理智得令人髮指,說是舉世皆醉獨我醒也並不為過。

  一開始,肖文珺分不清唐子風的話哪句是真,哪句是假,經常被他繞得暈頭轉向。現在已經是老夫老妻了,肖文珺開始能夠識別出唐子風話里的真偽。

  就比如他剛才說的這段對美國教育的評論,明顯是與時下所有的教育類心靈雞湯相悖的,但肖文珺卻能夠感覺到,唐子風或許才是對的。

  唐子風嘆了口氣,這就是穿越者的煩惱了。21世紀初,網絡上充斥著各種關於美國以及整個西方世界的神話,比如美國政府的辦公樓比中國農村的廁所還破,又比如美國校車裡坐滿了未來的美國總統。

  在這個時期,非但那些從未出過國的人相信這種神話,如肖文珺這種經常出國去參加學術會議的高知,也同樣相信這種神話。原因無它,唐子風、肖文珺這一代人,小時候都是聽著各種西方神話長大的,在內心已經形成了對東西方差異的刻板印象。

  他們這些人即便出了國,看到國外種種不良現象,也會自發地從最好的一面去解讀,認為這是人家的優越性,中國與外國不同,錯的一定是中國。

  再至於說肖文珺剛才提到的那位人大教授齊木登,歲數又比唐子風他們大了十幾歲,是70年代末最早接觸西方世界的那批人,膝蓋早就定型了,想讓他們不跪著都難。

  唐子風是個穿越者,在他穿越之前的那幾年,網上的風氣已經開始逆轉,各種陳年的帖子都被挖出來鞭屍,唐子風也看過無數這樣的鞭屍文,現在提前說出來,自然會讓肖文珺覺得驚世駭俗。

  「我在想,我是不是也得去辦一份報紙了,對沖一下這些心靈毒雞湯。美國的教育問題,安排幾個人去了解一下,並不是很難的事情。國內這麼多教育專家,就沒一個出來說句真話的。」唐子風說。

  「娜娜不是成天自稱是你們臨機集團的御用喉舌嗎?你讓她去宣傳就行了,有必要自己辦一份報紙嗎?」肖文珺問。

  唐子風說:「娜娜是開公司的,不是搞公益的。我要做的事情,是公益活動,偶爾一兩次用她也就罷了,如果長期用她的公司去做這種對沖宣傳,會影響她的業務的。」

  肖文珺詫異道:「你們如果說的都是真話,能夠糾正大家的錯誤認識,大家就會更相信你們,這對娜娜的業務不是更有好處嗎?」

  唐子風冷笑道:「文珺,你這就圖樣圖森破了。你以為新聞是以說真話來吸引讀者的嗎?錯了,新聞是靠帶節奏來吸引眼球的。不管你說的東西有多荒唐,只要迎合了受眾的心理,大家就會捧你。反之,你說的是真話,但大家不愛聽,你照樣會被大家拋棄。

  「我如果讓娜娜他們宣傳美國一無是處,中國才是人類燈塔,你想想看,結果會如何?」

  「連我都不信!」肖文珺抿著嘴樂,然後評論道:「你們這些學文科的,心太髒了。還是我們搞科學的好,一是一,二是二,弄虛作假就會被人發現。」

  「說起搞科學,我倒是想起來了,這次如果不是曉惠功底紮實,我們恐怕還真沒那麼容易發現歐陽康的問題呢。曉惠這丫頭,還真是挺不錯的。」唐子風感慨道。

  肖文珺說:「那是當然,你也不看看這幾年我給她加了多少小灶。她上大二開始就跟我一起做課題,耳濡目染,見過的東西多了。歐陽康那點小伎倆,還想瞞過曉惠的眼睛。」

  「我怎麼覺得你是在夸自己啊?」

  「我這麼不含蓄嗎?」

  「你一向不含蓄啊,你不知道?」

  「我就不含蓄,怎麼?」

  「……我喜歡。」

  第三百七十七章 這都是什麼價值觀啊

  「老齊這個人我知道,原來還是挺正常的一個人,在美國做了幾年訪問學者回來以後,就變得神叨了。現在在學校搞了一個中美創新文化比較研究中心,還挺火的。」

  在包娜娜的辦公室里,幾位人大校友例行碰頭聚會,唐子風說起齊木登的事情時,王梓傑給他做了一個介紹。

  齊木登在人大現在是與王梓傑齊名的大腕之一。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學術造詣算不上頂尖,但名氣極大,經常在各種會議上拋頭露面,報紙雜誌的約稿寫得他們手軟,每個月光拿各種潤筆費、車馬費都能比工資多上十幾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