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可佳說的這位王工,是原臨一機技術處電子技術科的工程師王俊悌。此人是大裁軍時候從部隊轉業下來的一位電子專家,在部隊的時候就是做通訊工程的,對網絡技術頗有研究。

  九年前,王俊悌向唐子風說起利用網際網路遠程管理工具機的思路,唐子風當即表示認同,並且在廠務會上為王俊悌申請到了一筆數額不小的資金,讓他組織一個小團隊,開展這方面的預研。

  那時候,網際網路還剛剛進入中國,王俊悌對網際網路的認識也非常膚淺。唐子風向他介紹了後世網際網路的發展情況,尤其是向他灌輸了移動互聯、5G、大數據等方面的概念。作為一個文科生,唐子風對於這些技術也是一知半解,但王俊悌卻能從唐子風的講述中舉一反三,領悟出其中的技術內涵。

  從1994年到現在,網際網路技術不斷普及,各種基於網絡的應用也如井噴一般湧現出來。去年,唐子風把王俊悌介紹給了李可佳,雙方商定成立一個聯合課題組,開發網際網路與工具機相結合的技術。這項技術直到當時仍然算是超前的,但唐子風和李可佳都看到了它的發展前景,決定加大投入,搶占這個領域的先機。

  王俊悌有七八年的技術積累,新經緯公司有強大的軟體開發能力,兩強聯手,王俊悌的許多想法迅速變成了實際。目前,新經緯公司正在做的,是大型工具機的遠程診斷技術,這項技術能夠將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大型工具機用網際網路連接起來,技術人員可以在遠端監視工具機的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通知現場的操作人員進行調整。

  這項技術更重要的一個意義,在於搜集全國大型工具機的運行數據,用於指導工具機開發。以往,工具機設計人員需要到工廠去實地了解工具機的運行情況,通過分析這些情況,獲得工具機開發的思路。

  如今,有了這種遠程搜集數據的技術,設計人員能夠獲得的信息就更多了,而且也更準確了。這就是後世的工業大數據概念,這些數據對於工具機設計企業來說,是千金不換的核心資產。

  在這個時點上,西方網際網路技術發達的國家,也已經看到了網際網路與工具機相結合的價值,並且在著手研究相關技術。得益於唐子風擁有的穿越者金手指,王俊悌提前若干年但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此時許多概念已經走到西方企業的前面去了。

  李可佳讓公司里的法務守在專利局門口,但凡公司里整理出什麼新概念,法務就立即申請一個新專利,如今已經隱隱擁有了一道專利壁壘。

  「網際網路的浪潮太可怕了。我預計,未來20年,所有的技術如果不與網際網路掛鉤,都會落伍。我們現在開發的新版本CAD系統,就已經考慮到了網絡協作的問題。」李可佳向唐子風匯報導。

  第三百六十七章 做得和唐總一樣好

  「也不絕對吧。」葛亞飛打岔道,「我現在正在搞的超重型旋風銑床,就和網際網路沒啥關係。」

  「所以就落伍了呀。」李可佳嗆聲道。

  「怎麼會落伍呢?三峽水輪機的葉輪加工就等著我們這台旋風銑呢,好幾位中央領導都過問過的。」葛亞飛爭辯道。

  唐子風笑道:「李師姐的話也是泛指,不是針對某個具體產品。葛師兄牽頭搞的這台超重型旋風銑,未來也得用新經緯的技術,進行聯網監控。不過,最難的技術肯定不是在聯網這塊,而是葛師兄搞的旋風銑刀算法。」

  「算法為王,我啥時候也否認過啊。」李可佳附和道。她剛才的話的確是有些說得太滿了,這也是搞營銷的人的通病。時下流行的是眼球經濟,你不把一分說成十分、一百分,如何能夠吸引到大家的關注呢?

  「對了,說起算法,我倒想起一件事。」唐子風轉向葛亞飛,問道:「葛師兄,你是麻省的博士後,你有沒有聽說過歐陽康這個人?」

  「我聽說過這個人。」葛亞飛說,「不過,我也是因為他在國內出名了,才專門去問了一下美國那邊的老同學。歐陽康到麻省的時候,我們這些人都已經畢業了,沒有人和他有過交集。聽我同學輾轉打聽來的消息,這個人挺聰明的。」

  「聰明?」唐子風笑道,「這可不是一個好評價。」

  葛亞飛也笑了笑,說:「算是一個中性的評價吧。我同學也沒有直接接觸過他,只是聽其他人介紹。據說這個歐陽康智商很高,情商也很高,很擅長經營人際關係。當然,這也不是什麼毛病,只是按我們這些搞技術的人的眼光來看,總覺得是有點浮躁了。」

  「他總說我浮躁!」李可佳指著葛亞飛,向唐子風告狀道。

  「他也浮躁!」於曉惠也用手指著蘇化,說道。

  「那你覺得我浮躁嗎?」唐子風向於曉惠問道。

  於曉惠搖著頭:「唐叔叔不是浮躁,唐叔叔是聰明。唐叔叔和葛叔叔是不同的人,葛叔叔是做技術的,要穩重。唐叔叔是總經理,就是要和別人打交道的。」

  「那麼,蘇化,你是打算搞技術,還是搞經營?」唐子風向蘇化問道。

  蘇化自信滿滿地說:「兼而有之吧,其實搞技術和搞經營是可以合二為一的,你們剛才說的歐陽康,是不是就是這樣的?」

  「歐陽康的確很擅長經營。」唐子風回到原題上,他皺著眉頭說,「他承擔了國家的工具機專項,然後不到一年時間就突破了很多項關鍵技術。接著,他就成立了一家公司,自己當法人代表,專門生產大尺寸高硬切削工具機,用他向記者說的話,這叫打通產學研,用最快的速度實現科研成果的商品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