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唐子風把請自己吃一頓飯說成是付訂金,肖文珺只是嫣然一笑,然後把一塊從菜里挑出來的肥肉擱進了唐子風的碗裡。唐子風兩眼發亮,迅速地挾起那塊肥肉塞進嘴裡,嚼得咯吱作響,像是上輩子都沒吃過肥肉一般。

  小兩口親親熱熱地吃完了飯,又一路有驚無險地拌著嘴,回到機械系樓下。肖文珺向唐子風揮揮手,便回實驗室去了。唐子風看著肖文珺進了樓門,這才喜滋滋地步行來到二校門,抬手攔下一輛空載計程車,前往新經緯軟體公司。

  「喲,唐總親自來指導工作了,怎麼事先也不打個招呼?」

  正在總經理辦公室里埋頭打字的李可佳見到推門進來的唐子風,頓時春風滿面,笑吟吟地起身相迎。唐子風也是公司股東之一,在公司出入是不需要前台通報的。李可佳知道唐子風這幾天在京城辦事,事先就約了唐子風,讓他方便的時候到公司來走走,此時這樣說,也不過就是例行客套而已。

  「幾個月沒來,公司變化挺大嘛。到處彩旗招展,鬥志昂揚。李總不愧是外企高管出身,管理有方,小可佩服之至。」

  唐子風在沙發上坐下,同樣笑著對李可佳調侃道。

  「快別笑話我了!」李可佳拉了把椅子,坐在唐子風對面,揮了一下手,做出一個嗔怪的表情,說道:「我現在都快愁死了,每天盼星星盼月亮,等著唐廠長來給我排憂解難呢。」

  「我這不就來了嗎?師姐有啥吩咐,儘管放馬過來,本師弟萬死不辭。」

  「這還像句人話,不枉師姐當年在學校的時候罩著你。」

  「罩著我……師姐,這話可容易讓人產生歧義。」

  「找死啊你!唐子風,你變了!」

  嘻嘻哈哈地調笑過後,李可佳收起了笑容,說道:「說認真的,華夏CAD4.0版推出以後,市場評價非常好,很多設計人員用過都認為不比圖奧CAD差,有些功能的設計甚至比圖奧CAD還要方便。我和雲濤、嘯寒他們討論過,大家都覺得,用華夏CAD全面取代圖奧CAD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華夏CAD是新經緯公司的核心產品。這款產品最早是由公司的兩名創始人趙雲濤和劉嘯寒開發的,是對國際最流行的圖奧CAD的簡單模仿。趙雲濤和劉嘯寒原本都是國有研究所的技術人員,在聯手開發出華夏CAD的1.0版本之後,便辭職下海,創辦了新經緯公司,希望能夠有一個大展身手的機會。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非常骨感。由於華夏CAD的功能太簡單,而市面上又充斥著盜版的圖奧CAD,新經緯公司創辦一年時間,才賣出去45套軟體,賺了一萬多塊錢,連趙、劉二人的生活費都不夠。

  李可佳當時是圖奧CAD中國公司的市場總監,因為看好華夏CAD的前景,便辭職加盟了新經緯公司,這對於她來說,算是一次風險投資,雖然當時的新經緯公司還是一個連工資都發不出的皮包公司,但如果華夏CAD能夠一飛沖天,她獲得的收益將遠遠高於外企給她的高薪。

  李可佳加盟新經緯之後的一個英明舉措,就是引入了唐子風這個戰略合作夥伴。唐子風請新經緯公司幫助開發了與木雕工具機配套的圖案設計軟體,按每套888元的價格賣給臨一機,再由臨一機以2680元的價格與木雕工具機搭配銷售。臨一機的木雕工具機前後銷售了上萬套,新經緯公司也因此而賺到了七八百萬,一舉實現了鹹魚翻身。

  有了錢,李可佳的經營才能便被激活了。她租了新的辦公場地,從市場招聘了一批窮困潦倒的碼農,一面對華夏CAD進行全面升級,一面積極開拓新的業務方向。唐子風籌建蒼龍研究院的時候,為了湊數,讓新經緯公司在其中也入了一股。此後,蒼龍研究院的一些軟體開發工作被分包給新經緯公司負責,讓新經緯公司又多了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從為木雕工具機配套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年時間。憑藉不計工本的投入,華夏CAD從最初的1.0版本,已經升級到了4.0,實現了與圖奧CAD在功能上的完全兼容。軟體功能這種東西,是沒有專利權可言的。因為功能對應的是客戶需求,每個軟體都要滿足客戶的需求,總不能說你的軟體能夠畫齒輪,我的軟體就不能畫。

  在功能之外,華夏CAD的內核算法是完全自主的,有些算法甚至優於圖奧CAD。圖奧CAD出現的時間較早,為了與當時的硬體條件相匹配,在算法上做了不少妥協。這些年圖奧CAD雖然不斷升級,但因為涉及到的模塊太多,又要照顧與低版本軟體的兼容性,所以沒法將算法全部更新,內核中的一些算法早已過時了。

  華夏CAD沒有歷史負擔,從一開始就是參照最新的硬體環境開發的,可以使用各種最新出現的算法,所以效率上反而優於圖奧CAD,這讓李可佳頗為自得。

  華夏CAD的另一個優勢,來自於豐富的廉價碼農資源。在美國,一個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年薪超過了1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80萬元。而在中國,雇一個清北畢業的軟體專業學生,月薪不過3000元,一年不過4萬。換句話說,在美國雇一個程式設計師的支出,在中國可以僱到20個人。

  順便說一下,同樣是程式設計師,中國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強度又要遠遠高於外國程式設計師,996這種事情,可絕對不是21世紀才有的,90年代的碼農遠比21世紀的碼農更為辛苦。這樣一算,中國的20個程式設計師,起碼能夠相當於美國的40個程式設計師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