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白了,朱元璋覺得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很完美,幾乎可以滿足他的所有需求。所以朱元璋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當即就決定沿用或者說化用府兵制。

  這可惜他只感受到了府兵制的形,卻沒有領悟到府兵制的魂。

  換句話說,他認為軍隊就應該是自給自足的,自己種糧食自己吃,這樣他只要分給一些士兵們地,他們就會對朝廷感恩戴德。

  畢竟土地資源在封建王朝時期是最不可或缺的資源。

  轉念一想,似乎確實是這個道理。

  可朱元璋忘記了一點,那就是大明時期的人口已經遠遠不是隋唐時期可以比擬的了。

  大明時期人口稠密,中原地區的人口更甚。

  這種情況下,朝代初期還好,越往後走人口的壓力就會越大,土地兼併的情況就會更加讓人頭疼。

  換言之,土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即便給衛所士兵都分配了土地,也無法徹底的解決這個難題。

  到後來,兼併的土地都集中到了少數衛所的軍官手中,普通衛所士兵很難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

  更可怕的是,他們可能連佃戶都不如。

  佃戶好歹還只是給地主打工,並沒有簽訂賣身契。而這些衛所士兵不斷簽訂了賣身契,而且簽訂的還不只是自己的,而是子子孫孫的。

  一代、五代、十代過去了情況並沒有發生什麼轉變。

  這種絕望的感覺光是想一想就讓人恐懼。

  人都是有感情有訴求的,不可能被壓榨了還無動於衷。

  朱元璋把一切問題都考慮到了,唯獨沒有考慮到這點。

  仔細想想,這確實是他最大的失誤。

  當然,衛所制度也有他好的一面。

  在朝代初期,它的戰鬥力肯定是要比募兵強的。

  但等那些老兵都死了呢,等到更新換代了呢,即便他們的子孫仍然具有一定的戰鬥力,但再往後走就不好說了吧。

  畢竟窮的連馬鞍都買不起了,還怎麼可能繼承家學呢。

  要知道習武可是要耗費大量的錢財的。

  大明的衛所士兵可無法做到隋唐府兵的家底。

  這麼一想許多事情就明白了。

  隨著土地兼併的愈演愈烈,那些昔日光榮無比的衛所兵活的竟然連乞丐都不如。

  他們完全就是衛所軍官的個人奴隸,呼來喝去沒有任何的自由可言。

  於是乎出現了逃籍的情況。

  許多人寧願逃走另謀出路也不願意吊死在衛所原籍這棵樹上。

  逃走至少還有希望,留下來就是死路一條。

  於是乎支撐大明軍制的根本制度——衛所制徹底崩塌了。

  等到了嘉靖時期,甚至幾十個倭寇都敢到南直隸、浙江、福建沿海耀武揚威,更誇張的是一票衛所兵竟然不敢反擊。

  這讓嘉靖皇帝意識到需要做出改變了。

  於是乎便有了戚繼光,便有了戚家軍。

  戚家軍完全是戚繼光徵兵募兵組建的,換言之就是用募兵制代替衛所制。

  雖然衛所軍隊仍然保留,但明眼人都知道只是一個擺設,大明今後的作戰主力都是募兵了。

  可以說時勢如此,戚繼光只是恰好出現在了那裡罷了。

  沒有戚繼光還會有其他人。

  這也解釋了為何九邊各軍鎮相繼都出現了類似的私兵。

  這些私兵名義上是將領的家丁親兵,實際上就是他們豢養的心腹軍隊。

  畢竟動輒幾千上萬人,說是親兵誰信啊。

  但朝廷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如果邊將如果不徵集私兵的話,很可能就會出現無人可用的局面。

  邊關還是要守的,不然異族入侵豈不是門戶大開。

  大明的京師在北邊,如果異族越過長城,將會直接對朝廷和皇室造成巨大的威脅。

  這是無論哪個皇帝都無法接受的。

  所以,他們儘可能的要求邊將們想辦法,變相助長了私兵泛濫的情況。

  到了明末,這一情況尾大不掉,愈發棘手。

  朝廷已經控制不住有些邊將了,在那些地區實際上和藩鎮割據也沒有什麼區別,那些邊將就和節度使一樣成了土皇帝,隨意發號施令。

  這直接導致朝廷權威的急劇下降。

  到了崇禎末期,皇帝說話已經沒人聽了。

  至於隆武帝甚至只是一個傀儡。

  如果朱由榔沒有穿越的話,結局也已經註定。

  但他偏偏來到了這個世界,那就不能白白來一遭。

  如果他還是不改變的話,或許這幾十年還很繁盛,但再過百十來年,又會迅速的衰敗下去。

  這是朱由榔無論如何也不想看到的。

  所以必須要改變,而且是要從朱由榔的手裡改變。

  只是如何改起,從何改起呢?

  朱由榔仔細想了想,募兵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問題的關鍵在於募兵的權力要在朝廷手中。

  譬如戚繼光可以募集軍隊是嘉靖皇帝的旨意。那麼李繼光、劉繼光就不能隨意募兵,因為嘉靖皇帝沒有授權。

  那麼朱由榔可不可以在這方面做做文章,搞一個類似的授權制度,限制將領們募兵的權力呢?

  只要把這個權力抓在手中,似乎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

  ……

  第0834章 開海與兵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