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和火繩槍百分之五十左右的點火率相比,燧發槍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點火率可謂極為高效。

  定裝紙殼火藥也使得燧發槍射速大大提升,但再簡化還是要有熟練度的。

  只有經過日常大量的訓練,讓士兵們形成一種肌肉記憶,才會在戰場上遊刃有餘不犯錯誤。

  總體來說,定量的訓練是培養新軍的關鍵。

  朱由榔能做的也只是寫出一份教程,至於具體的執行還要看一級級教官。

  只是朱由榔對教官的素質還是有些擔心的。

  畢竟這些教官大部分都是以前明軍中的老兵,更多的是靠經驗來教授。

  要想真正實現它心目中的新軍模式,就需要培訓一批新式軍官出來。

  看來皇明軍校的建立刻不容緩了啊。

  朱由榔洋洋灑灑寫了千餘字,剛想休息一下,內侍韓淼便報說文安之求見。

  朱由榔連忙召見。

  卻見文安之風風火火的進入屋內,沖朱由榔拱手禮道:「陛下,大喜事啊。」

  見他眉飛色舞一反常態的樣子,朱由榔不由得有些好奇了。

  是什麼大喜事,把一向穩重持重的文督師都高興成這個樣子了?

  「哦?何喜之有啊?」

  「陛下,張煌言、鄭成功部撤出長江後攻占了舟山群島,如今已經有了立足之地。」

  朱由榔聞言也是吃了一驚。

  原來鄭成功攻打南京失敗後並沒有像歷史中那樣直接大撤退,而是和張煌言會和殺了一個回馬槍拿下了舟山群島。

  也許是朱由榔那封信提醒起到了作用,使得鄭成功主力損失不像原本歷史中那樣嚴重,有資本再去攻打舟山群島吧!

  ……

  ……

  第0074章 舟山,舟山!

  舟山。

  張煌言望著不斷拍打礁石的浪花,一時神情恍惚。

  「吾於君母恩俱未報,若母屍不獲,毋收吾骸。」

  他的耳畔又想起張名振的遺言。

  永曆九年他和張名振再次踏上舟山的土地,張名振著縞素入舟山城,遍覓母屍,哀動三軍。

  歲末,憂傷成疾的張名振病入膏肓,彌留之際便說了那句話。

  隨後他猛然起坐,擊床而逝,死不瞑目!

  那時張煌言就在他身邊!他忘不了那個場景,這輩子都忘不了!

  除了魯王,張名振可謂是張煌言這輩子最重要的人。

  他們之間是同僚,是朋友,是至交。可惜斯人已去獨留張煌言一人。

  張名振的遺願是抗清振明,張煌言當然不會忘記。

  即便張名振不說張煌言也會抗爭到底。

  哪怕只剩一兵一卒,哪怕面對千軍萬馬他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不會皺一下眉頭。

  他忘不了揚州十日,他忘不了嘉定三屠,他更忘不了舟山城破時百姓們絕望的眼神。

  他二十五歲時就隨魯王來到舟山,如今已經三十有九,終於再次踏上舟山的土地了!

  這些年來舟山幾度易手,張煌言發誓有朝一日他要收復舟山!

  如今他做到了。

  他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敢忘記。

  每每熟睡之時猛然驚醒,涕淚橫流。

  那些垂死掙扎的百姓就像在他眼前一樣,喊他報仇。

  嗯,報仇……

  忘記歷史就是背叛,所以張煌言不會忘記。

  這次他和延平郡王鄭成功合兵北上入長江奇襲,一度克瓜州、鎮江,眼瞅著就要打下南京,結果功虧一簣。

  好在延平郡王收到天子來信多留個心眼,及時撤退這才沒有折損太多兵力。

  退守舟山也算是個備選方案吧。

  偽清兩江總督朗廷佐真是個狡詐之輩。

  一開始他見明軍勢如破竹,便虛與委蛇,派使者主動來到明軍陣中向鄭成功表示他有心投誠反正。

  但實際上他是為了拖延時間。

  待清軍援軍趕至,朗廷佐立刻變臉,直是翻臉比翻書還快。

  要不是明軍早有準備,還真會被朗廷佐坑到。

  萬幸的是明軍主力得以保全。占據舟山後他們隨時可以捲土重來!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初讀這首詞時張煌言不過剛剛及冠,還是個不知世事的公子哥。

  他當然沒有太多的感觸。

  可當他二十年來經歷這許多後頓覺此詞字字是血淚。

  前朝他最佩服的是岳武穆、辛稼軒,本朝他最佩服的是于少保、盧建斗。

  這些都是不計個人得失一心憂國憂民的真丈夫,他張煌言自愧不如。

  至於名利得失甚至是從龍之功,張煌言反倒是看的淡了。

  當初他擁立魯王朱以海出任監國也是出於家國天下,而不是存了私心。

  後來經歷唐魯之爭,紹武帝與永曆帝爭權等種種,他便意識到只有統一的大明才有可能振興。

  如今唐王一系已絕,靖江王一系已滅,魯王也自去監國稱號。

  大明只有一個皇帝,那就是永曆天子。

  他與鄭成功皆是明臣,而不是某位親藩大王的臣子。

  想清楚了這一點,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