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在興州府這個小小的資本市場上,他不可能套現這麼巨量的財富,事實上能夠套出一百五十萬兩也是出乎他意料之外。也可以了解興州有多富庶,而所謂糧貸,又拖了多少人入坑。

  當然葉行遠也沒有必要去套現這種財富,他當然知道有錢的重要性,不過對於他修行聖人之道,追求飛升仙官的人來說,財富終究只是身外之物。

  四大家的垂死掙扎也很快被葉行遠擊垮,他早就準備好了部分糧食,在發現大部分人都已經脫了糧貸這個坑之後,就以政府名義平抑糧價,毫不猶豫的放出低價糧。

  而且採取了多種限購措施,不允許大批量的採購,定價一兩五錢,每人每次只能購買不超過兩升,不過糧米供應充足,每人每天都可以排隊購買。

  本來糧價失去了依託和追捧之外就沒了精氣神,在高位已經支撐不住了。再受這重重一擊之後,陷得不是太深的糧商終於從暈頭轉向中反應過來,及時調整了米價——米要是賣不出去,價格再高又有屁用?

  一家開是跌價之後,那其他家也就只能跟風,在現貨米價拼命下跌的同時,糧貸的價格居然還保持著高企,讓人大呼看不懂。

  其實葉行遠心裡很清楚,之所以現在糧貸還能維持高價,是因為它完全失去了流動性,九成的糧貸都回到了四大家族手中,他們收購的平均價格應該超過五兩以上,但現在誰都明白,到明年三月,這個價格完全挺不住。今年雖然不算豐收,但是周邊的糧商向興州地區運進來太多的糧食,如果不想費勁的再運出去,那就得在興州這一畝三分地上低價競爭。

  「能夠有二兩就不錯了。」葉行遠表示幸災樂禍,這就意味著四大家族每張糧貸要虧六成,他們可是花了真金白銀將這些糧券買回來,固然有一部分是前期的收益,但大部分都是家族的積蓄。

  經此一役,四大家傷筋動骨,沈家甚至連沈黃芪最喜歡的留連堂都掛牌急售,大約是遭遇了嚴重的周轉問題。

  葉行遠也懶得去落井下石,只要他們不再有能力阻礙他在興州府的施政,也就沒有必要理會這些癬疥之疾。

  隆平帝在宮中聽安公公匯報這一段江南奇事,笑得合不攏嘴,嘆道:「葉卿家真是個妙人兒,怎麼他到哪裡,哪裡便有故事?瓊關、蜀中、興州,朕都忍不住想要將他派到更多不同的地方,看看會不會有什麼特異之事。」

  安公公湊趣道:「那也是皇上鴻福,才能發掘出葉大人這一員福將。」

  隆平帝大喜道:「這葉行遠可不就是一員福將麼?不對,他還不止是福將,更是智將、勇將,這什麼股票之法,我聽朝中大儒講解了好幾次,都還是一知半解。你說他的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怎麼就能想出這麼奇妙的主意。

  我聽說他的船尚未出海,投入的成本便已經賺了回來,這種一本萬利之事,真是讓人目瞪口呆。若是調他回京,讓他執掌戶部,是不是朕永遠都不用擔心沒錢花了?」

  這幾年國庫空虛,戶部掐得非常緊,隆平帝每每要做個什麼事情,戶部都會愁眉苦臉湊上來道國庫無錢,請陛下開內庫。

  但是隆平帝的私房錢也已經所剩無多,在這種情況之下,朝廷又是內外交困,他迫切想要一個理財高手來幫他。葉行遠在瓊關、在興州的行動,深深吸引了皇帝的注意。

  將葉行遠調回京來——這個念頭在隆平帝的腦海中一浮起,便再也無法抹去。

  安公公苦笑道:「陛下只怕難以如意,至少內閣諸位大佬,可都是不會同意的。」

  今年要不是他們狗咬狗的一陣,葉行遠轉正天州知府之事都遙遙無期,更不用說調任江南,看這麼一出精彩的好戲。

  隆平帝恨恨道:「這些老傢伙只會擋年輕人的道,嚴首輔也漸漸老糊塗了,辦事頗不爽利。」

  他是個念舊情的人,還記得嚴秉璋為他辦過不少事,所以一直對嚴秉璋信任有加,但是這幾年來,嚴秉璋太聽兒子的話,行事未免有些七顛八倒,為隆平帝所不喜。

  現在隆平帝最信任的外臣,非葉行遠莫屬。

  安公公勸慰道:「陛下縱然這麼想,也只能徐徐圖之。」他忽然有個想法,對隆平帝進諫道:「不如問問葉大人自己的辦法,他總有奇謀妙策來應對危局,應該也早就考慮過自己該如何調入京師?」

  隆平帝覺得此計大妙,回頭就去給葉行遠的秘折批覆,順便向他問這個問題。

  第四百七十一章

  葉行遠在江南大展拳腳,打擊了四大家族的氣焰,股票交易所開得風生水起。做生意的大商人們看出便宜,也紛紛來到交易所,請求股票「上市」。

  如今民間資金被糧貸和遠洋股份兩次搜刮,其實已經所剩不多,新股票很難再創造奇蹟。但葉行遠還是設計了精細嚴謹的上市條例,讓企業能夠找得到融資的渠道。

  由於控制嚴格,每月上市的新股票並不多,老百姓與士紳都覺得有了新的投資選擇,資金流動也漸趨穩定。遠洋艦隊的股票價格穩定在三十兩銀子一股,有時候會略有下跌,但到胡九娘的艦隊回港,必然還能暴漲一波。

  葉行遠得到錦衣衛傳來隆平帝秘旨的時候,正在出席一個新股票的上市剪彩儀式。想不到出外七年,隆平帝倒更加惦記他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