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這半月來虔城時常下雨,地勢低的地方還會漲水,城外的半個村子就被淹了。即便是正午,天色也常常是陰沉沉的,時不時電閃雷鳴,除了城樓及守城的軍士,城中家家閉戶。
「呔!這鬼天氣!」吉安太守站在城樓之上往下眺望,被風斜斜刮進來的雨絲打得他睜不開眼。
守城的將士更慘,雖天天下雨,這天兒卻沒涼快多少。他們衣裳外頭穿上輕甲,為了防止盔甲遇水生鏽,還得在外頭套上蓑衣,站兩個時辰才換崗,手腳皮膚都被泡皺了。
人人臉上神情呆滯,還不能走神,得瞪大眼睛透過朦朦朧朧的水霧去看對面的吉安城,生怕對方兵士走到了城門口仍不自知。
以往每年的夏天尾巴也都會下雨,卻沒有一回下得這樣大,連著下了十多天,百姓中甚至有了「老天爺發怒」的傳言,城裡人心惶惶。
吉安太守帶著一半兵士退守虔城後,與虔城原本的太守爭個不休。他倆先前既能被裕親王說動,知道裕親王是要成大事的人,哪個不想爭個頭等功?
只是看裕親王如今愈髮式微,兩人都有點打退堂鼓。先前本還想著王臣將相寧有種乎,要氣勢洶洶地帶著八萬兵馬一路北上,打到京城殺了皇帝老兒,去做那萬人之上。
誰知卻連虔城都沒打出去,一時都有些憊懶,兩人也不再爭功了。
而自打十幾天前下開這雨,裕親王便再沒有出過親王府了,也不准人入府探望,不知是出了什麼變故。
前兩日,兩位太守偷偷商量過,在夜半時分將南面城門開了一道小縫,將兩家的妻兒老人都送出了城。守城的幾百兵士都眼睜睜看著,卻也沒人敢多句嘴。
這樣的事,底下人也不敢跟裕親王說。此時裕親王的屋子裡落針可聞,兩個近身伺候的丫鬟跪在角落裡深深埋著頭,恨不得當了隱形人。屋子裡即便點了燭燈,卻因為陰雨天氣,仍是昏暗的,頗有一種英雄氣短的落魄。
裕親王倚在床頭,眉宇之中滿是沉沉鬱色,聞到一屋子的藥味登時火冒三丈,一揮手將面前的大夫推了個跟頭,怒道:「天天弄這些個沒用的!」
「王爺息怒!」大夫忙請罪道:「這艾灸能舒經活絡,雖沒有奇效,卻也可緩解疼痛啊!」
「疼便讓它疼!本王要的是能起身!」
大夫支支吾吾辯解了兩句,不敢再說話了。王爺右腿的膝蓋以下全是腐肉,前些年裕親王硬是不截腿,能保住一條命已是萬幸。如今連日陰雨致濕氣入骨,若是不活血通痹,怕是會惡化得更厲害。
將大夫趕了出去,裕親王以手作爪狀,扣在傷腿的膝頭上狠狠用力。聽到骨骼咯吱的聲音,兩個丫鬟都是駭然失色,又不敢上前來攔,忙跌跌撞撞地跑出去喊人了。
裕親王感受到從膝蓋蔓上的疼痛,卻笑出了聲。
每當這樣陰雨連綿的天,他便起不了身,連輪椅都坐不穩,會往前頭栽倒。壞死的右腿自膝蓋以下早就沒了知覺,下雨的時候這疼痛卻能一路蔓延到胯骨去,如跗骨之蛆,疼得起不了身,連帶著整個脊骨都是涼的。
不一會兒又有個花白鬍子的老頭匆匆行了進來,他是裕親王從宮裡帶出來的,跟了裕親王幾十年,通曉主子心意,也只有這老頭能在裕親王面前得幾分臉面。
他揮退了兩個沒用的丫鬟,給裕親王將厚襪穿好,低聲說:「王爺,萬幸昨夜和今晨停了雨,亭子已經搭好了。老奴給二公子備了禦寒的衣服和豬羊,還有暖身的烈酒,王爺可還有什麼要添的?」
裕親王搖搖頭,忽然抓著他的手臂,閉了閉眼痛聲道:「帶本王同去。」
老頭動作一滯,知道自家王爺性子拗,即便當年老太妃在世的時候也是勸不住他的,只能將他抱上輪椅,喊丫鬟撐著傘往後院走。
前天凌晨,裕親王忽的於夢中驚醒,痛叫了一聲「元臻!」怔怔出了一會兒神,他連夜將身邊親信通通喊了過來,非要人在世子的埋骨之地建個一丈大小的亭子,口口聲聲說:「元臻他打小就怕冷,這麼大的雨定會淋著他。」
一眾幕僚直聽得面如金紙,一時以為王爺已至癲狂,忙把大公子和郡主請了來。
重潤披了衣裳匆匆趕來,連傘都沒顧上撐,才剛走進屋門便把裕親王氣得咳了血,聲嘶力竭地叫她滾。
方喊了一聲「父王」,又把裕親王氣得咳了一口血,狀若癲狂地怒斥道:「你怎麼不替你兄長去死!該死的是你這個畜生!」
容元綸的妻子忙說:「妹妹先回去,我與你兄長這裡看護著。」
重潤怔怔出了會兒神,眸中閃過晶瑩淚意,閉了閉眼硬生生忍了下去,一言不發轉身出了房門,直直跪在了雨中,幾息的功夫就濕了個透。
容元綸勸不過,只能喊了個丫鬟來給她撐傘,回了房又聽裕親王反反覆覆說要給世子的墳上搭亭子。
下人們面面相覷,愁得不行。裕親王是龍子龍孫,虔城又沒有祖墳,當初下棺的時候裕親王說:「要將我兒葬在虔城最高的山上,看著父王一路揮兵北上,登臨極頂。」
虔城最高的地方是座荒山,裕親王叫人大費周章地改了風水,也算是處好地方,只是那地哪兒有遮風避雨的亭子?要說這建了亭子也不是難事,只是如今一天十二個時辰要下六個時辰的雨,怎麼能建出亭子來?
「呔!這鬼天氣!」吉安太守站在城樓之上往下眺望,被風斜斜刮進來的雨絲打得他睜不開眼。
守城的將士更慘,雖天天下雨,這天兒卻沒涼快多少。他們衣裳外頭穿上輕甲,為了防止盔甲遇水生鏽,還得在外頭套上蓑衣,站兩個時辰才換崗,手腳皮膚都被泡皺了。
人人臉上神情呆滯,還不能走神,得瞪大眼睛透過朦朦朧朧的水霧去看對面的吉安城,生怕對方兵士走到了城門口仍不自知。
以往每年的夏天尾巴也都會下雨,卻沒有一回下得這樣大,連著下了十多天,百姓中甚至有了「老天爺發怒」的傳言,城裡人心惶惶。
吉安太守帶著一半兵士退守虔城後,與虔城原本的太守爭個不休。他倆先前既能被裕親王說動,知道裕親王是要成大事的人,哪個不想爭個頭等功?
只是看裕親王如今愈髮式微,兩人都有點打退堂鼓。先前本還想著王臣將相寧有種乎,要氣勢洶洶地帶著八萬兵馬一路北上,打到京城殺了皇帝老兒,去做那萬人之上。
誰知卻連虔城都沒打出去,一時都有些憊懶,兩人也不再爭功了。
而自打十幾天前下開這雨,裕親王便再沒有出過親王府了,也不准人入府探望,不知是出了什麼變故。
前兩日,兩位太守偷偷商量過,在夜半時分將南面城門開了一道小縫,將兩家的妻兒老人都送出了城。守城的幾百兵士都眼睜睜看著,卻也沒人敢多句嘴。
這樣的事,底下人也不敢跟裕親王說。此時裕親王的屋子裡落針可聞,兩個近身伺候的丫鬟跪在角落裡深深埋著頭,恨不得當了隱形人。屋子裡即便點了燭燈,卻因為陰雨天氣,仍是昏暗的,頗有一種英雄氣短的落魄。
裕親王倚在床頭,眉宇之中滿是沉沉鬱色,聞到一屋子的藥味登時火冒三丈,一揮手將面前的大夫推了個跟頭,怒道:「天天弄這些個沒用的!」
「王爺息怒!」大夫忙請罪道:「這艾灸能舒經活絡,雖沒有奇效,卻也可緩解疼痛啊!」
「疼便讓它疼!本王要的是能起身!」
大夫支支吾吾辯解了兩句,不敢再說話了。王爺右腿的膝蓋以下全是腐肉,前些年裕親王硬是不截腿,能保住一條命已是萬幸。如今連日陰雨致濕氣入骨,若是不活血通痹,怕是會惡化得更厲害。
將大夫趕了出去,裕親王以手作爪狀,扣在傷腿的膝頭上狠狠用力。聽到骨骼咯吱的聲音,兩個丫鬟都是駭然失色,又不敢上前來攔,忙跌跌撞撞地跑出去喊人了。
裕親王感受到從膝蓋蔓上的疼痛,卻笑出了聲。
每當這樣陰雨連綿的天,他便起不了身,連輪椅都坐不穩,會往前頭栽倒。壞死的右腿自膝蓋以下早就沒了知覺,下雨的時候這疼痛卻能一路蔓延到胯骨去,如跗骨之蛆,疼得起不了身,連帶著整個脊骨都是涼的。
不一會兒又有個花白鬍子的老頭匆匆行了進來,他是裕親王從宮裡帶出來的,跟了裕親王幾十年,通曉主子心意,也只有這老頭能在裕親王面前得幾分臉面。
他揮退了兩個沒用的丫鬟,給裕親王將厚襪穿好,低聲說:「王爺,萬幸昨夜和今晨停了雨,亭子已經搭好了。老奴給二公子備了禦寒的衣服和豬羊,還有暖身的烈酒,王爺可還有什麼要添的?」
裕親王搖搖頭,忽然抓著他的手臂,閉了閉眼痛聲道:「帶本王同去。」
老頭動作一滯,知道自家王爺性子拗,即便當年老太妃在世的時候也是勸不住他的,只能將他抱上輪椅,喊丫鬟撐著傘往後院走。
前天凌晨,裕親王忽的於夢中驚醒,痛叫了一聲「元臻!」怔怔出了一會兒神,他連夜將身邊親信通通喊了過來,非要人在世子的埋骨之地建個一丈大小的亭子,口口聲聲說:「元臻他打小就怕冷,這麼大的雨定會淋著他。」
一眾幕僚直聽得面如金紙,一時以為王爺已至癲狂,忙把大公子和郡主請了來。
重潤披了衣裳匆匆趕來,連傘都沒顧上撐,才剛走進屋門便把裕親王氣得咳了血,聲嘶力竭地叫她滾。
方喊了一聲「父王」,又把裕親王氣得咳了一口血,狀若癲狂地怒斥道:「你怎麼不替你兄長去死!該死的是你這個畜生!」
容元綸的妻子忙說:「妹妹先回去,我與你兄長這裡看護著。」
重潤怔怔出了會兒神,眸中閃過晶瑩淚意,閉了閉眼硬生生忍了下去,一言不發轉身出了房門,直直跪在了雨中,幾息的功夫就濕了個透。
容元綸勸不過,只能喊了個丫鬟來給她撐傘,回了房又聽裕親王反反覆覆說要給世子的墳上搭亭子。
下人們面面相覷,愁得不行。裕親王是龍子龍孫,虔城又沒有祖墳,當初下棺的時候裕親王說:「要將我兒葬在虔城最高的山上,看著父王一路揮兵北上,登臨極頂。」
虔城最高的地方是座荒山,裕親王叫人大費周章地改了風水,也算是處好地方,只是那地哪兒有遮風避雨的亭子?要說這建了亭子也不是難事,只是如今一天十二個時辰要下六個時辰的雨,怎麼能建出亭子來?